专科生们的尴尬 上完大学就“转行”
大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通过招聘会找工作,要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又谈何容易。 (资料片) 毕业季,告别母校,也告别专业。 (资料片) 在一份《高职生就业前景》报告中,2012年专科生就业率偏高于本科,然而越来越庞大的专科生数量,逐渐下降的门槛,导致专业性、动手能力的相对优势,淡出企业的视野。
企业的求职标准,转而投向更高,一些原本专科生可胜任的工作岗位,被本科生越俎代庖。更低层次的岗位,下降至专科生的求职底线,选择与原专业甚至毫无关联的岗位,愈加成为一种风气。
“53个同学很多都和我一样,学完农产品质量检测,然后做了营销一类和专业没关系的工作。”
2012年7月12日,22岁的柳甜从潍坊职业学院毕业了。
2009年,柳甜进入潍坊职业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入学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柳甜才发现,之前想得简单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并非是她的兴趣爱好,而将来的就业前景也不容乐观。
“这个专业,本科是没有的,本来对专科生来说,是个优势。”但是事实的情况是,柳甜和同学们所中意的企业,却把大门开向学历虽高专业却不太“搭调”的本科化工专业,原本应该更合适的他们则被拒之门外。
“本科专业里的化工专业,虽然也有关质量检测的东西,可是他们研究的内容肯定不如专科细,入手也比专科生慢。但是,好的单位就喜欢高一点的学历。”
高学历比真本事,前者更直接一些,所以不少企业在设置门槛时,把学历提到求职的基本要求中,一些或许有本领的专科生,甚至都没有能与本科生竞争的机会。
“和原来想象的不一样,差很多。”柳甜说,专业的学习目的,成了应付期末考试。更多的时间,她忙于跟专业无关的爱好和兴趣,以此为自己的人生谋划另一条出路。
“据我所知,我们的班里一共有56个人,大部分都像我一样,没有选择跟专业有关的岗位。选择和专业有关的同学,也就3个人吧。”柳甜说,在大学的三年时间里,她已经对自己所学专业淡漠,更多的时间,她更多参与和市场营销有关的实习机会。
“剩下的53个同学,很多都和我一样,学完农产品质量检测,然后做了营销一类和专业没关系的工作。”
不到半年的时间,范晓放弃了与自己专业完美结合的工作,投向一份在以前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工作:保险。
2011年夏天,车辆工程专业范晓从潍坊学院毕业,在找工作很难成为一种共识的时候,范晓很幸运地找到一份工作。更幸运的是,他的这份工作,与自己三年所学习的车辆专业息息相关。
然而不到半年的时间,2011年冬天,范晓放弃了这份与自己专业完美结合的工作,投向一份在以前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工作:保险。
“冬天太冷,修车衣服很容易脏,还有很多客观的原因。总之,我是发誓不再干这个了。”范晓的语气坚决,他对选择保险这个行业,感觉到这样的另谋出路,是非常明智的。
至少,他不用在4S店里修车时,弄脏自己的衣服了。
看上去适合的东西,在经历一段实践以后,才会确定是否真得适合。作为一名专科生,学习的专业内容可能很多,但找到的工作却只用到他并不是太想用到的部分。
范晓说,和他一起的专科的同学们,很多在大学期间选择专升本,“班里不到50个人吧。当时,至少有40多个人选择专升本,最后成功上本科的同学差不多有25个人左右吧。”
范晓并没有选择专升本这一条“再镀金”的路。他觉得,拿一年的时间换一份高一点的文凭,不如用一年的时间在社会上磨练,也许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比在学校更多。
范晓放弃了自己的专业,踏入了保险行业。他曾在大学认真学习和接受的车辆知识,一度被空置在一边。
范晓说,所以,他决定第三次选择工作。
这次,范晓的就业目光投向车险,“我有保险的经验,有车辆的知识,这个行业虽然和我专科时学的内容不符合,但是可以用到那些知识。”
“经验比学历重要。”这是范晓认为的。然而,有很多的企业,在招聘时定出了对专科生而言,有些残忍的规则。
哪怕是就业前景不错的专业,也竞争不过本科生。虽然我们学的内容比他们更实用,但是,企业要求的门槛太高了。
南胡小区,这个被一些人戏称为潍坊的“唐家岭”的地方,聚集了很多刚刚踏上社会的应往届毕业生。
16日下午,记者在南胡小区随机寻找了9名已经毕业的专科毕业生,2名没有工作,5名工作与大学期间所学专业无关,一名有关但对方称仅作为一份临时工作,不久将放弃该工作。
只有一人现在一家单位担任会计,大学期间从事的工作也为会计专业。
毕业于济南某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赵东华说,毕业时,他曾经试图找到一份与计算机有关的专业。可是,“理想和现实根本不一样,学了电脑知识,什么跟电脑有关的工作都不好找。”
赵东华说,学电脑的人都想成为一名IT人才,可是,“我们最好找的工作应该就是网管吧。”他开玩笑地说,以前在大学宿舍,同学经常提起毕业后一起做网管,调侃他们的处境。
众多的专科毕业生表示,“并不后悔没有找到和专业有关的工作”,因为他们好像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得到讯号:学有所用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特别是一些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
“哪怕是就业前景不错的专业,也竞争不过本科生,虽然我们学的内容比他们更实用,但是,企业要求的门槛太高了,哪有我们进去的机会。”一名专科毕业生抱怨道。
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轻松地踏入大学,大学生这个代名词的光环逐渐消退,而处在下层的专科生,理所当然地成为首当其冲的群体。
这就是学完电脑专业,难以成为IT人才的现实原因。
柳甜说,她喜欢质检工作。但这份工作却对她一直大门紧闭。她想进,进不去,只能转弯。
当更多的专科生毕业后,抛弃曾研读3年的专业,选择一门与原专业迥然不同的岗位,很多专科生反思的问题是:过去的三年,我们为了这个专业所付出的心血,又算什么呢?
柳甜说,她并不后悔选择的专业。很多人也这样说,大学学习的专业只是大学的一部分,在这三年里,他们能够得到更多专业以外的成长。
这个理论,有些蹩脚。
因为,如果我们能够学以致用,岂不是更加完美?
很多的专科生在踏入专科学校以前,必然抱着一种兴趣、需求,慎重选择了自己将要学习三年的专业。如果事先得知将来不会从事所选专业有关的岗位,恐怕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弃暗投明,另选专业。
“我特别喜欢质检工作。”柳甜说,可是她喜欢的这份工作,却对她一直大门紧闭。她想进,进不去,只能转弯。
“IT领域,真不是一个专科生能进去的,大公司谁要专科生呀,小单位里的能谈得上IT人才吗?”赵东华说,他毕业后的目标就是,赚点钱,将来开一家电脑店,IT人才是绝不敢想了。
那么,是什么让专科学校的专业课程,成为了在很多专科生而言,可有可无的附属品了呢?
有业内人士说,随着大学门槛的降低,专科这个学历,开始从很多的企业招聘中消失,要么是本科以上,要么是高中以上,“这个学历被忽视了,专科生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尴尬的。”
专业被漠视的背后,所映射的,应该是整个专科群体的尴尬。(赵松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