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15|回复: 0

大寨:一个中国当代农村变迁的缩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0 11: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太原9月10日电题:大寨:一个中国当代农村变迁的缩影

新华社记者王菲菲 魏飚

“学习大寨呀赶大寨,大寨红花遍地开……”太原人于翠荣至今还能哼唱出当年“农业学大寨”时的“流行歌曲”,但再次来到大寨,她却再也寻不到当年那个农业典型的影子了。

位于太行山区的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上世纪60年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将“七沟八梁一面坡”变成高产稳产的“海绵田”,成为当时人与恶劣自然条件抗争的典范。由此曾掀起一场长达10多年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席卷全中国,海内外约有1000万人来这里参观,于翠荣便是这千万人中的一个。

1973年,于翠荣初中毕业。作为毕业礼物,学校决定带着他们一百多位毕业生去大寨参观。“那时候能去大寨是一种无上的荣誉啊。”就这样,于翠荣坐着军卡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一天一夜才到了大寨。

“当时的大寨给人精神以极大的鼓舞,参观后很多同学都立志,学习大寨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于翠荣说。

正值秋高气爽时节,时隔29年后,当于翠荣再次来到大寨,却发现这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寨的特色景点还在,村口还是那个造型别致的门楼,上面有两个红彤彤的大字‘大寨’。还有像火车厢式的下窑洞上砖楼的民居建筑,窑房相间、似楼非楼……”于翠荣说,这里的建筑风格还是当年的模样,置身其中仿佛又穿越回了那个年代。

但是,村子里新建起的商业用房,让她觉得这里和现在许多特色村镇没有差别。在大寨,记者看到不少商铺门口上都挂上了“窑洞饭店”“农家饭店”“旅游纪念品”等牌子。

在虎头山上,松树郁郁葱葱。退耕还林使大寨原有的800亩梯田仅剩400多亩,其间已有农业专业队伍统一管理,农户只需负责收割。

如今,大寨已形成以旅游、煤炭、化工、建材、酿酒、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多个支柱产业。大寨展览馆、狼窝掌梯田、陈永贵故居等景点每年吸引了数十万人来此参观。

“村里不少人都开了旅游纪念品店,生意还不错,旺季的时候一天能收入几千元。”在村口经营一家旅游纪念品商店的贾素刚告诉记者。在他的货架上,既有大寨的特色食品,也有毛主席像章、挎包等。

贾素刚告诉记者,农业已经不是这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到了夏秋旅游旺季,不少村民靠“大寨”品牌一年赚个两三万不是问题。

物是人非,或许也只有在展览馆里,游客还可以找到当年那个农业典型的影子。这里展示着大寨人当年造田戴过的手套,用过的工具,以及曾经的七沟八壑一面坡的实景画,供人们缅怀逝去的时光,忆起曾经轰轰烈烈地农业学大寨时的情景。

“大寨变了,她的变化更像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到是市场经济的农村的缩影。”于翠荣说。(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12 08: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