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合肥9月21日电(记者蔡敏)记者从20至21日召开的安徽省水利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安徽省将在“十二五”期间开展淮河干流行蓄洪区和滩区居民迁建工作,完成18万居民迁建任务,以保障这些地区的群众实现安居与发展。
据了解,安徽省目前居住在淮河行蓄洪区及滩地的群众有70万人。安徽省将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渐进实施”的原则,以外迁、保庄圩安置等形式,逐步将行蓄洪区及滩地内居住人口迁到安全区域。“十二五”期间将完成18万人口的迁建安置。
淮河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全长1000公里,“两头翘中间洼”,以安徽省为主的低洼地区平均3-4年就要发生一次涝灾。
淮河干流现有行蓄洪区20余处,是淮河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省的地势低洼地区。当遇到大洪水的时候,为保证沿淮重要城镇和工矿企业安全,淮河干流就会启用这些行蓄洪区行洪、蓄洪,因此这些行蓄洪区在防御历次大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水利专家介绍,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还存在着启用标准低、使用频繁,人水争地矛盾突出,管理薄弱,进退洪设施不足,安全标准低等问题,每次分洪运用都会导致大量人口转移,对行蓄洪区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安徽省淮河流域移民迁建安置工作就是要将一部分长期生活在低洼地,饱受水患灾害的群众迁移出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又使行蓄洪区按计划正常运用,影响降到最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新一轮治淮工作中,安徽省还将加快推进一批行蓄洪区安全建设,以及洼地治理项目、淮河干流一般堤防加固等工作,整体完成投入约191亿元。(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