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茂公 于 2012-10-25 20:51 编辑
谭敦民
近年以来,“弱碱水”在饮用水市场异军突起,广播、电视、报纸上的宣传大战此起彼伏。著名品牌“农夫山泉”大力倡导“弱碱水”概念,西藏的“5100”、哈尔滨制药六厂的“纯中纯弱碱水”都占据了各类广告的显眼位置。还有神奇的“水宜生”杯子,会把普通水转化为“弱碱水”:韩国水寿饮公司研发的“乐天碱性还康水棒”,5分钟之内就能够把普通水转化为健康水…… 一份厂家宣传弱碱水的“科普”材料中还说:“由于营养过剩,目前绝大部分中国人属于酸性体质,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目前处于亚健康状态。进一步研究证实,各种癌症患者几乎都是酸性体质。也就是说,酸性体质适宜于癌细胞生长。研究还发现,绝大多数富贵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都是由于长期酸性体质造成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酸性体质是万恶之源。 据某些所谓专家介绍,食品能够分出酸碱性来。怎么分呢?在食品化学中,把食品燃烧后所剩余的灰烬进行化学分析,灰烬中合有磷、硫、氯元素较多。溶于水中后生成酸性溶液:灰烬中含有钾、钠、钙、镁元素较多,溶于水中后生成碱性溶液。这就是食品酸碱性由来的根据。一般说来,谷物和动物性食品大都属于酸性食品,而水果和蔬菜大都属于碱性食品。按照这种分法,平时要少吃酸性食品,多吃碱性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鱼、肉、蛋、奶等酸性食品摄入多了,就喝点弱碱水,这样,有助于保持体内酸碱平衡。 其实,这种说法一直受到大多数专家的质疑。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杨秉辉教授指出,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说法言过其实,缺乏科学依据。 首先,食品灰烬不是食品本身,只是燃烧后剩下的一些氧化物,与食品进入肠道代谢根本不是一回事。食品在人体中经过消化吸收以及各种代谢反应,形成各种各样的产物,这些产物既有酸性的,也有碱性的,还有一些呈中性,并不能简单一律地概之为酸性、碱性。 其次,虽然食品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但人体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缓冲系统和调节系统,人体自身能够平衡酸碱度。健康人血液的DH值保持在7.35~7.45之间,一般不会受到摄入食物的影响而改变,机体有充分的能力缓冲生成的酸碱产物,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人的机体具有强大的酸碱缓冲体系和调节系统,有能力维持体内酸碱度的平衡,正常人根本不存在酸碱体质问题。人体有哪些强大的缓冲、调节系统呢?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血液缓冲系统。包括血液中的碳酸氢盐缓冲系统、磷酸盐缓冲系统、血浆蛋白缓冲系统、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其中,碳酸氢盐缓冲系统与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系统最为重要。各占血液缓冲系统能力的30%以上。 (2)肾功能调节。肾脏有排出过多的酸性物质、回收碱性物质的功能,保持人体的酸碱平衡。 (3)呼吸调节。肺腑通过排出二氧化碳,减少体内挥发性酸的产生。 (4)细胞调节。通过细胞内外氢离子与钠离子、碳酸氢离子和氯离子的交换,平衡体液的酸碱比例。 通过这些人体内部的调节。使人体血液和体液的酸碱度,即pH值保持在7.35~7.45之间,人体始终呈弱碱性,根本不会有什么70%的人是酸性体质。 如果按照“酸碱平衡理论”。纠正体内的偏酸物质,那么,每天服点小苏打(即碳酸氢钠)不就解决问题了吗?但是,没有一位科学家这么说过,可见,不是那么简单。 对于“酸性体质”这一说法,许多专家都表示从没有听说过。无论中医、西医,都没有酸性体质这种说法。另外,医学上说的这个酸碱度与所谓的酸性体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即使是糖尿病患者,只要接受规范治疗,体内的pH值不会偏酸性,否则肯定是出现了酮症酸中毒。 可见所谓的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这一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那按照“我国70%的人是酸性体质”的说法,岂不是绝大多数人都患了糖尿病?还有需要纠正的是,不是酸性体质导致疾病发生,而是某些脏器发生了器质性病变,或因为服用了某些药物等才导致酸中毒。 最后,再来说说被宣传得神乎其神的弱碱水。弱碱水通过食管首先到达胃部,pH值高达1.5~2的胃液一下子就会把它中和。并迅速使之变成“酸水”,弱碱水的弱碱特点一下子就没了,哪还有诸多保健作用呀?许多专家都不认同弱碱水的宣传,认为无非是概念炒作而已。 人体没有酸碱之分,更不会因为食物的酸碱性而改变体质。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心情愉快,才是健康长寿之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