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34|回复: 0

中国全力守护孙中山安息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8 14: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南京10月8日电(记者王若遥 张展鹏 蔡玉高)2011年夏,年逾八旬的文物保护专家刘维才溘然长逝,告别了他奉献一生的南京中山陵——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安息地。

    刘维才曾亲历解放战争后中山陵的“和平交接”,并参与了此后中山陵的历次修缮。老人的去世令中山陵管理局文物处处长助理周菊萍感到一丝突然和无比沉痛。

    据周菊萍介绍,刘老被称为中山陵的“活地图”和“活档案”,因为他对广阔陵园里的每个角落了如指掌,对园内文物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修缮情况烂熟于心。

    为使更多人了解中山陵的文物历史,刘老多年来笔耕不辍并坚持授课,即使是在他罹患癌症期间。周菊萍说:“年初时他还列了个万字文稿的计划。”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1925年,孙中山逝世,临终前他明确表示,“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他的灵柩于4年后安葬于中山陵。

    1948年,年仅19岁的刘维才成为“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拱卫队”的一名卫士。在日复一日的骑马巡查中,他将陵园内的一草一木铭记在心。

    刘维才入职仅半年后,解放军便占领南京并进入中山陵,而他的队伍却没有撤走。两支队伍很快完成“和平交接”,随后,国共士兵共同守护中山陵,直至拱卫队被解放军收编。

    此后,陈毅亲笔书写一条手令,要求“保护中山陵”。凭借对中山陵的透彻了解,刘维才从1951年起开始从事文物保护工作,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中山陵进行的四次主要修缮维护工程。

    中山陵管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炮火破坏了一些建筑;“文革”期间,中山陵的建筑遭到破坏。“文革”结束后,国家迅速开始大规模修缮中山陵,弥补十年浩劫造成的损失,修复了墓室圆顶、碑亭和碑帽。

    实际上,1966年政府就曾拨款100万元,要求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中山陵的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墓室等建筑进行维修。但“文革”的爆发使这项工作未能进行下去。

    30年前的修复工程因时代局限略显粗糙,30年后中山陵文物保护工作者则运用尖端技术,力求修缮中的每个环节都尽善尽美。

    今年6月,中山陵祭堂、墓室内部进行了全面维护保养,重点对祭堂内孙中山汉白玉雕像底座存在缺损的浮雕人像进行修复。

    这尊雕像由法国著名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于1930年采用意大利白玉雕刻而成。承担修缮任务的南京博物馆文物专家表示,因意大利白玉雕像和浮雕在中国非常罕见,他们从3月开始寻找替代材料,力争做到修旧如旧。

    经过大量实验、勘察、筛选,以及一系列性能检测,专家最终选定一种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混合体,它的外观与意大利白玉非常接近,将这种机制的材料用在雕塑上在中国尚属首次。

    近年来,中山陵不仅受到精心维护,并且变得愈加开放。

    中山陵具备“开放的纪念性”,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李恭忠说:“这种纪念性不应专属于哪个家族、宗派或社区,而属于全体国民。”

    孙中山病逝后,国民党人向海内外悬赏征求陵墓的设计图案,通过匿名评审选取了年轻建筑师吕彦直的作品。他的方案中,陵墓建筑群形如“警世钟”,设计上中西合璧,且方便民众游览。

    李恭忠说:“这种‘开放的纪念性’,就是领袖气魄、平民气质、中国气派、现代气息的统一。”

    江苏省台湾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桑登平说,作为中山先生的长眠安息之地、不朽精神的寄托之地,中山陵在两岸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台湾开放大陆探亲之前,一些去台人员和台湾省籍同胞几经辗转返回大陆探视、旅游时便晋谒过中山陵。此后,伴随大陆探亲的开放、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和两岸“三通”的实现,大批台湾同胞得以谒陵。

    2005年4月27日,值孙中山逝世80周年之际,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拜谒中山陵,这是两岸分隔56年来国民党主席首次亲临谒陵。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几代领导人都曾拜谒中山陵。

    如今,中山陵已成为海峡两岸政界与民间交流的圣地。中山陵园管理局副局长余金宝说,今年正值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山陵的日游客量是往年的四倍以上,其中海外游客多来自台湾。

    2011年1至8月,中山陵共接待“两岸”谒陵活动43批,共计2840人次;接待批次同比增长27%,人次同比增长58%。

    此外,中山陵还受到世界瞩目,已有120多个国家的政要来访。

    去年11月起,中山陵陵寝结束长达17年的售票历史,开始向公众每周免费开放6天,进一步拉近了这位伟人与民众间的距离。

    中山陵园管理局综合计划处处长廖锦汉说,免费开放陵寝的决定是为方便社会各界瞻仰孙中山,真正还优质历史资源于民。

    对刘维才老人来说,能够亲历历史无疑是幸运的。他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1949年4月24日令他十分难忘,那天正是解放军接管中山陵的日子。(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10 09: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