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新华国际时评)学会适应中国新速度
新华社记者刘丽娜
中国经济第二季度数据近日一经发布,即引来国际舆论密切关注。从去年第四季度迄今,中国经济增速从7.9%到7.6%,再到7.5%,走出了持续回落的轨迹。有人据此推测,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速度”将一去不返。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中国速度”指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约30年以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创造了“中国奇迹”,使大量国人脱贫致富,提升了中国的整体国际影响力。
围绕最新的GDP数据,国际权威经济机构纷纷下调对今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亚洲开发银行16日发布最新报告,把中国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7.7%和7.5%。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中国今明两年的增速预期分别下调至7.8%和7.7%。有的市场机构更为悲观,野村证券甚至把预期从7.5%调低到6.9%。
综合来看,本轮中国经济放缓是多项复杂因素作用的结果。有长期因素,也有短期因素;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动调控的影响。正如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所言,中国经济已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性变化。换言之,经济增长阶段变化造成潜在的增长率下降。
关于中国经济不再会保持接近两位数的高增长,早在两年多前就已信号初显。2011年“两会”期间,中国决策者就透露,今后五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在约7%。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认为这一目标是明智之举。他还进一步指出,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向中等收入国家快速转型的时期,如果十二五规划实施得当,中国经济会获得可持续增长。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保持较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依然很大。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断定,中国经济未来20年仍然具有实现7%至8%增速的潜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六大红利,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改革和开放、市场、创新、人力资本,以及合作红利,都将助推中国经济以相对高的速度可持续发展。
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也曾有过6.8%和6.1%的增速。如果说上次经济增速明显回落更多是受到外部环境恶化影响,那么本轮经济回落在相当程度上是中国自主选择的结果。
“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引起强烈反响。的确,人们应从长期以来的“保八”思维中解放出来,学会适应相对较低的经济增速预期。而这样的中国新速度将更健康、更持久。(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