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题:日本政要密集访华 中日“融冰”需安倍政权迷途知返
新华社记者 谭晶晶
近一个月来,日本各界代表团频频访华,引发舆论关注:冰冻已久的中日关系会否就此开始“融冰”?中日关系专家认为,这些访华团对于缓和两国关系会“有所帮助”,但安倍晋三政府一再冥顽不化,近来四处煽风点火,在国际上抹黑中国、攻击中国,中日关系能否回暖,关键要看安倍政权能否迷途知返。
5天前,日中友好七团体之一的日本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高村正彦率团访华,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的接见。
9日下午,以野田毅会长为团长的日本自民党亚非问题研究会代表团,受到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的接见。
中方如此高规格的接待,超出了很多日本媒体的预期。“中方高层领导人会见代表团,体现了中方对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视。”复旦大学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任晓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此前表示,中方对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立场是一贯的和明确的,欢迎包括朝野政党在内的日本各界人士为中日关系改善发挥积极作用。
事实上,本周的两个日本访华团只是日本政界人士近期“访华热”的一部分。4月以来,包括日本前众议长、日本贸促会会长河野洋平,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等在内的十余个代表团密集访华。值得关注的是,舛添要一的访问,是过去18年来北京首次接待东京都知事访华。
此外,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社民党也宣布将在5月下旬派团访华。社民党党首吉田忠智将任访华团团长、前首相村山富市也将考虑同行。
如此热络的来访,传递出什么信号?
“日本政界和民间近期频繁组团访华,反映了日本各界对中日关系现状的担忧,有识之士迫切希望改变这种局面,为持续冷淡的中日关系寻找改善的突破口。”中国前驻日大使徐敦信说。
近年来,由于日本政府在历史认识、领土争议问题上的错误做法,导致中日关系面临严峻考验。特别是安倍执政一年多来,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大开倒车,四处煽风点火、挑起事端,制造紧张局势,给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制造了新的重大政治障碍。
日本媒体认为,日本政界人士近期访华呈现出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正式的趋势,凸显了安倍政府试图“缓和对华关系”的想法。
“在两国政治关系陷入冰点之际,这些代表团访华,促成两国议会、地方政府以及青少年之间的交流,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两国之间的紧张气氛,但对改善中日关系的作用还不得而知,仍需观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马俊威说。
然而,就在日本各界代表团频密访华之际,安倍依然我行我素,无心改变自己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秉持的错误态度。近日在德国访问时,安倍以“二战后的欧洲和亚洲面对的历史情况完全不同”为由,拒绝效仿德国向邻国道歉。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演讲时,他又重弹“中国威胁论”陈词滥调,呼吁北约成员国严控对华武器出口,并在钓鱼岛争端问题上颠倒黑白,混淆视听。
“安倍在北约理事会上发表演讲称,‘中国的对外姿态和军事活动令人担忧’,渲染中国试图‘用实力改变现状’。其小丑伎俩,简直就是低估世界人民的智慧和判断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刘军红在署名文章中说。
安倍打着“积极和平主义”旗号,加紧推进修宪扩军,同时忙着在国际上到处恶意宣扬“中国威胁论”,挑起矛盾,制造紧张局势,还美其名曰“地球仪外交”。其真实目的,无外乎是通过渲染别国威胁,突破军事安全限制,为日本行使不受约束的军事发展找借口。欲盖弥彰反而折射了日本政治领导人缺乏自信和内心焦虑。
刘军红说,安倍领导下的日本实际上已经陷入周边外交“一塌糊涂”的境地,如果继续沿错误的道路走下去,那将无异于自暴自弃。
“近期日本代表团的来访,让各界对日方友好沟通的意愿抱有一定期待。但安倍访欧期间的表现,打破了我们的愿望,让我们看到对抗面仍是中日关系的基本面。”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高洪说。
专家认为,改善中日关系,关键还要看安倍政权能否迷途知返、知错必改。解铃还须系铃人。日方应老老实实、正视历史、正视现实,以诚意和负责任的态度取信于国际社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妥善正确处理有关历史等问题,为日本改善与邻国的关系,为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宁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目前中日还不具备恢复高层交流的条件。安倍需要以实际行动来显示诚意,通过在历史问题上端正态度、知错就改,在钓鱼岛问题上承认争议、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重新打开被他自己关上的中日对话的大门,为中日关系‘融冰’。”徐敦信说。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所说,日方“唯一正确的出路”是切实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听其言,观其行”。打开改善中日关系大门的钥匙,不在中方,而在日方手中。(完)
历史不容遗忘
新华社莫斯科5月9日电通讯:历史不容遗忘
新华社记者赵嫣
9日的莫斯科天空蔚蓝,红场上以白蓝红俄罗斯国旗色为主要色调的巨大装饰板在阳光下显得庄重典雅。象征勇气的黄黑色“圣乔治丝带”装饰其上,也飘扬在每个前来红场参加卫国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活动的老兵胸前。这一天,他们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上午9时许,观众陆续入场,年幼的孩子头戴黄色苏联船型军帽,笑语嫣然,步履蹒跚的老兵们胸前勋章叮当作响。很多人手持红色的康乃馨进入观礼台,将这些花朵献给曾为今日的生活而浴血奋战的老战士,一句句“胜利日快乐”是对他们最好的问候。
随着克里姆林宫城楼上的自鸣钟敲响十下,阅兵式正式开始。在激昂的《神圣的战争》乐曲声中,仪仗兵护卫着俄罗斯国旗和红色卫国战争胜利旗帜缓缓入场,在场的观众静静凝视,表情肃穆。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乘敞篷轿车绕红场一周,检阅官兵并向他们致以问候。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致辞中说,伟大的卫国战争已过去69年,5月9日这一天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俄罗斯的重要节日,这是全国凯旋日、民族自豪日,也是哀悼和永远铭记的日子。
普京说,正是我们的国家打败了纳粹,用数千万人的牺牲和惨痛经历取得了胜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英雄,那些为了世界和平而付出生命的人们。
在鼓乐声中,分列式开始。数十个方队由俄各军校学员、海陆空武装力量官兵组成,他们雄姿英发、昂首阔步,承载着前辈当年从脚下这片土地直奔战场的豪迈,更怀揣着保家卫国的决心和自信。
随后上场的是151台装备组成的重型装备纵队。13辆虎式装甲车率先驶入红场,紧随其后的是由俄黑海舰队第810海军陆战旅组成的BTR80坦克方阵,T90A坦克、“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等俄军精锐武器装备也尽数亮相。
空中阅兵有69架飞机参加,呼应卫国战争胜利69周年。其中包括多用途运输直升机米-26、绰号“鲁斯兰”的安-124-100VS重型运输机、伊尔-78空中加油机等。飞机或成纵队、或成楔形飞过红场上空,最后6架苏-25强击机在空中拉出白蓝红国旗色的彩带,为这一年的阅兵式画上句号。
现年88岁的老兵伊万诺夫在战争中失去了6位亲人。他在阅兵式后对记者说,“每年阅兵式我都来参加,每次都感慨和平真好。只要还走得动,我会每年都来参加阅兵式,感受胜利,这很幸福”。
胸前挂满勋章的老兵尼古拉耶维奇已有90多岁,他曾在1941年从红场直奔前线。老人历数自己曾参加过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听之令人肃然起敬。老人说,现在的阅兵式办得很好,保持这样的传统很重要。
在老人讲述往事的时候,很多孩子围拢过来,静静地倾听,他身旁的年轻人则在轻轻地说着一句曾经的誓言:“祖国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