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74|回复: 0

中国成美国海外高中生最大来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0 21: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学生在美国

中国学生在美国

申华

20.08.2014 08:14


华盛顿—
中国已取代韩国,成为美国海外高中生源第一大国。有中国民间教育工作者表示,美国并非是就读高中的最理想之地。

*高中生签证超韩国*

最新统计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选择到美国上高中。2013年美国向31889名中国学生发出了赴美就读高中的签证,2005年这类中国学生只有639人;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站数字显示,中国赴美读高中的学生2011-2012年为6725人,2013年出现猛增。

就高中生人数而言,中国已超韩国,成为美国高中生源第一大国。此外,中国也是美国头号国际学生来源国,目前约有33万多中国学生人就读美国高等院校。

*备战“美国高考”*

李牧是美国克利夫兰大学孔子学院中文项目主管,这位语言工作者对美国之音说,吸引中国学生来美上高中的吸引力,看来主要是为能早日适应美国语言环境,便于日后进入理想大学。

她说:“来这边上高中,我想主要是为了更早地适应吧,为读大学做准备,因为来这边上高中,可以提前接受语言环境,对将来上大学,以及参加有关考试都是有帮助的。”

李牧还说,中国国内的基础教育一般被认为较强,因此很多高中生很想希望利用这一优势,换取改善和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时间。她说:“中国国内的学习深度和广度,都要比这边强得多。在中国那边学习的初中内容,几乎可以完全应付美国这边高中的内容了,因此提早过来美国就是等于为了适应语言环境。说白了,就是为了考SAT做准备。这是我个人的想法。”

所谓SAT,即“学术评估测试”,也叫“学术能力测验”,在中国被很多人称为“美国高考”。这是许多美国高等院校录取新生时普遍要求的一项第三方考试,成绩优越是申请学生能否被录取的一项重要条件。大部分美国大学也接受ACT(美国大学考试)的成绩。申请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交哪一种考试的成绩。

*厌倦与逃避*

很多中国父母为了子女教育愿意大把花钱。报道说,供养一名赴美高中生,学费加食宿约四万美元。有中国家长说,花近三十万元人民币值得,尽管价钱是上中国私立学校的四倍多。

美联社说,中国学生来美国上高中,反应许多中国高中学生的一种“逃避心理”。这些中国学生厌倦中国学校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政治课程的枯燥模式。报道援引一位张姓同学的话说:“美国教育比较适合我,允许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另外,高考在中国,特别是对想上好大学的人来说,依然还是挤破脑袋的独木桥,因此不少中产阶级家庭选择为孩子另辟蹊径。

*对美教育不再盲目*
翻译出身的付晓老师是河南郑州“焦点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兼负责人,她对美国之音说,许多中国家长对美国高中甚至大学教育质量已不再盲目。她说:“现在留学主体越来越年轻化,(家长)直接把孩子送去读高中,不过,大家的侧重点已从美国逐渐扩展到欧洲,澳洲,因为涉及到上学费用的问题。另外,这么多年美国频发枪击案,还有枪支啊,毒品啊等等,而且这些年美国的教学,其中包括高中和大学的质量… …   之前大家不了解,但是这些年,尤其是最近5-6年随网络的兴起,以前是家长完全不知情美国的学校情况,凭借中介去做,现在大家可以凭借网络等交流平台。另外,去过美国的学长们也向准备出国留学的学弟学妹提出好多建议。”

以付晓的公司为例,该公司更青睐帮助中国学生到欧洲等地留学,同时吸引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包括挑选寄宿家庭等为他们提供“定制的”文化教育项目。

*民间活跃因素*

日渐庞大的中国留学潮,让美国分得一份羹。密歇根州底特律的一所公立高中,吸引了90名北京海淀国际学校的学生。当地一所废弃小学被改成了中国学生宿舍。还有中国投资者和北京人大附中合伙,在普林斯顿大学附近购地建房,设立长期教育基地。

一些评论人士认为,无论这些中国孩子将来价值取向如何,回中国还是留在美国或海外,他们都将是美中关系的活跃民间因素。

来源:美国之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5 10: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