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赵志芳
当地时间10月5日晚间,巴西大选首轮投票结果揭晓,全部11位候选人得票率均未过半,现任总统、劳工党候选人迪尔玛.罗塞夫得票率为41.58%,位列得票率榜首,社会民主党候选人阿埃西奥.内韦斯得票率为33.56%,屈居次席,而此前一度被外界看好的“黑马”——巴西社会党候选人玛丽娜.席尔瓦得票率为21.32%,这意味着玛丽娜将无缘第二轮选举。在10月26日的第二轮选举中,罗塞夫与内韦斯将上演一场终极对决,获胜者将成为下一任巴西总统。
根据5日公布的出口民调结果显示,罗塞夫将以可观的优势击败内韦斯成功连任,这对罗塞夫来说自然是个喜讯,不过,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的连任却并不受金融市场的欢迎。
近来,由于民调显示罗塞夫支持率领先,巴西股市持续下跌。9月29日巴西股市甚至出现三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博维斯帕指数跌幅达4.52%。巴西财经网站Exame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如果罗塞夫连任,大盘可能跌至44800点,较现在水平跌幅高达17%。
渴望变革的巴西
这一切都源于投资者对罗塞夫政府的失望。从繁荣时期令人艳羡的高增长到如今频频被“金砖失色”等唱衰之词包围,巨大的落差让巴西人深思,这个国家渴望也亟须一场变革。原本投资者认为,本次总统大选可能结束巴西劳工党长达12年的统治,给巴西带来一番新气象。不过,尽管内韦斯还有时间争取选票,金融市场已经为罗塞夫的领先优势感到垂头丧气。
巴西央行在9月29日发布的最新通货膨胀报告中将2014年的经济增长预期调低至0.7%,巴西政府在此前预测报告中称,该国经济在2014财年能够有1.8%的增长。而调整后的增长预期仍未被市场认同,据巴西央行针对经济学家的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巴西经济增长预期仅为0.3%。
2010年,巴西在时任总统卢拉的带领下实现了7.5%的经济增长,创下1986年以来的最高记录,也是在这一年,获得卢拉力挺的罗塞夫成功当选为巴西新总统,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就职。人们本渴望罗塞夫能延续卢拉时代的辉煌,谁曾想,罗塞夫执政的第一年,巴西的经济增速就从7.5%骤降至2.7%,此后,巴西经济便“一蹶不振”,罗塞夫政府的刺激措施收效甚微,今夏火热的世界杯也没能给巴西经济带来转机。
从依赖美国到依赖中国
当然,把巴西经济增速放缓全部归咎于罗塞夫政府的失败是不公平的,资源大国巴西长期以大宗商品出口作为经济支柱,其经济增长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近几年来国际市场对大宗商品需求下降给巴西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而巴西过度依赖外部市场并不是从罗塞夫政府开始的。1993年底,“雷亚尔计划”实施后,巴西从进口模式转变为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大宗商品市场的繁荣带领巴西进入了黄金时代,却让巴西政府忽视了其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有分析指出,卢拉时期的巴西经济看似繁荣,但是“弃美求中”的决定导致巴西过于依赖中国,并加深了其制造业下滑的趋势。(下转5版)
(上接1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秘书长周志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卢拉在任时力求实现贸易和投资的多元化,从现在来看,这个目标应该说是实现了,巴西对美国的依赖减轻,而跟非洲、中东等发展中地区的经贸联系得到加强,巴西的海外投资也有所增加。这个多元化战略的核心就是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在这其中,中国占据着重要位置,中国与巴西经济的密切度确实削弱了巴西对美国的依赖,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巴西从对美国的依赖转变为对中国的依赖,巴西经济的对外脆弱性没有太大的改变。
周志伟告诉本报记者,从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以来,2013年中国占巴西出口的比重达到19%,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美国占巴西出口的比重。如果从更长远的时间看,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美国占巴西出口的比重最高值是25%,而现在中国占巴西出口的比重已经接近20%,金融危机后,中国投资的进入一方面弥补了巴西的资金短缺,而另一方面也使巴西形成了对中国资本的过度依赖。
周志伟认为,巴西面临的是严重的对外依赖问题,不管是依赖美国还是依赖中国,这将是巴西新政府需要重视的问题。
高通胀顽疾难愈
当然,除了对外依赖严重,巴西国内还有很多的问题让新政府头疼,例如连续多年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已成为阻碍巴西经济前进的拦路虎。
在9月29日公布的季度通胀报告中,巴西央行将2014年通胀预估从6.4%小幅下调至6.3%,而2015年通胀预估则从此前的5.7%升至5.8%。央行预计,2016年第三季通胀率将降至5%,但仍高于政府目标中心值4.5%。巴西央行为抑制高通胀只得无奈地不断加息。
最近4年,巴西通胀率一直在6%上下波动。2010年—2013年的通胀率分别为5.91%、6.5%、5.84%和5.91%。持续的高通胀导致巴西货币贬值,这正使国际投资者对巴西的投资热情变淡。
高通胀也是一项历史性难题,周志伟对记者说,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巴西高通胀逐渐加剧,到上世纪90年代初达到顶峰,“雷亚尔计划”实施之前,巴西通胀达到了2000%多的水平。这主要跟当时巴西“举债发展”的经济战略有关,即靠充足的外部资金来实现工业化。上世纪60年代巴西经济进入快速增长周期,政府也有一系列公共项目上马,再加上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使得巴西的国际收支失衡,石油危机加剧后,通过举借新债来还旧债的模式已无法延续,再加上国际利率水平提高,使得巴西的通货膨胀更加严重。
“雷亚尔计划”实施后,巴西的通胀趋于平稳,但主要是通过利率杠杆来平衡通货膨胀的。去年4月起,巴西央行连续9次加息,直到今年5月,巴西央行才停止了加息步伐。在一年时间内,巴西央行将基准利率上调了375个基点至11%,以期将通胀水平控制在目标区间以内,而这种做法对投资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周志伟表示,巴西国内的投资率本身就比较低,实际上巴西需要降息来提高投资率,方便企业融资,然而降息就会带动通胀走高。“这确实是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通货膨胀在巴西和其他一些拉美国家有一些制度性的原因,也跟他们的经济发展历程,甚至民众的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有关。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是由一系列因素造成的,而要克服这些因素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