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92|回复: 0

在中国创业的老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0 23: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环球企业家网站

他们是跨国公司之后的新一波来华淘金客,他们是现代版的马可•波罗,他们要在中国创立品牌,并卖到全世界。Bingo!

过去30年,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拓荒的年代;现在,一批来自国外的个人冒险家开始登场。

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敏锐的“中国通”辞去了中国区高管的职务,在这里开创公司、注册品牌、招募人才、连锁扩张……他们不是玩玩,是真的要大干一场。

他们辞去的职务包括Coach大中华区总裁、可口可乐台湾区总经理、连卡佛中国区总经理、LVMH旗下品牌总裁。他们开起了餐馆、酒店,卖起珠宝、化妆品、高端服装—一切与中国消费升级相关的生意他们都有着浓厚兴趣。

他们中有人能讲流利中文,有人只会“手语”,但这些交流问题对这些“冒险家”在中国的超级商业计划已经不构成障碍。你在北京、上海、广州的新元素西餐厅中可能遇见他们,你在东莞的麒麟珠宝门店中可能遇见他们,你在嘉兴的巴颜喀拉化妆品专柜旁也可能遇见他们。你甚至早已与他们“擦肩而过”,比如与王微[微博]共同创办土豆网的是一位荷兰人,去哪儿的一位创始人是美国人。

这些人都向我们讲述了他们在中国的创业故事及经验。当年参与创办去哪儿网的戴福瑞(Fritz Demopoulos)说,每当自己回到加州聊起在中国的创业经历时,都会被无数人包围,因为大家都跃跃欲试来中国淘一淘金。

他们的故事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是要在中国本土建立品牌,建立可行的生意模式,而非简单地充当西方商品的“洋买办”,或者仅仅是赚快钱。他们中的一些创业者,甚至梦想着不仅能在中国市场成功,还要把产品卖到全世界。

这些品牌的诞生,从一开始就带有显著的全球化基因。这无疑是中国市场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特征的一个典型例证。

忠告来自于那些已经在中国市场收获经验也收获教训的先行者。和王微一起创办土豆网的方德思(Marc van der Chijs)告诉《环球企业家》:“在中国哪里你都有机会成功,但是,你们总是会低估中国的竞争激烈程度……除了自己的努力理解,更重要的是寻找到一个很好的中国伙伴。”听起来耳熟?没错,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无数指导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红宝书里总是这样写到。

但不管怎样,正如去哪儿创始人戴福瑞所说:如果你想要的是一个有趣的人生,为什么不来中国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6-14 19: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