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anyou 于 2014-12-21 18:46 编辑
在一块土地上领略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并不稀奇;要在一个城市感受几十个国家或民族的正宗文化,却很罕见,当然不是在世界之窗之类的假文化。多伦多就是这样一个城市。行走多伦多街头,可以不时看到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衣着,不同的肤色脸庞。他们不是临时客,都是城市的居民。
多伦多的911电话有150种以上语言服务,有关华人的就有普通话,广东话,台湾话,福建话和客家话等,由此可见族裔组成的多元化。根据2011年联邦政府统计调查:多伦多人口中,白人占50.2%,有色人种占49.8%。外国出生人口比例仅次于迈阿密,位列世界第二,但是迈阿密仅限于加勒比海地区,多伦多的来源国不包括欧洲白种人国家也要多达80个以上。这些万花筒般的肤色组成了多伦多绚丽的多元文化场景。
有人说纽约是大熔炉,走走聊聊没有切身的体验,不过用“大拼盘”来形容多伦多的族裔地理文化似乎更为贴切。拼盘的特点就是以原有为主,兼带渗透掺杂。多伦多的移民们,喜欢按族裔扎堆居住,生活,甚至工作,从文化习俗层面自然也是恪守固有,只有在公共活动之际才会有熔入感。其结果就是在多伦多形成了一个族裔社区。有的族裔仅仅形成居住性社区,比如小莫斯科,小菲律宾和小叙利亚等;有的族裔还形成了特色商业街,比如唐人街和小意大利等。每一条族裔商业街,几乎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息,或者说异国风情。它不是象那些微缩景观一样扮出来的,而是从商品文化习俗里无意中散发着的,带着真,自然和诱惑。
如今,多伦多的族裔商业街,不仅是在地人,也是观光客流连忘返的好去处,因为这里既可以感受真切的异国风情,也可以买到货真价实的异国物什,吃到正宗的他乡美食。如果要把它说成是胡同游或里弄游,那么和北京和上海所不同的是,在北京上海只能见到单一的城市市民生活图,在多伦多则能望见许多条各不相同的风情胡同,从而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街景。多伦多的每个族裔都有自己的文化传承节庆。走走聊聊觉得这个时节去逛街更有趣味。
多年前初秋的一个中午,正好有闲时,走走聊聊便和内子一起去久仰大名的希腊城逛荡,同时尝一尝正宗的希腊美食。后来写了篇文章“爱琴海太远,就来希腊城Greektown”发表。接着一想,为何不写写唐人街呢?在查阅有关资料时,发现了一位华裔PaulYee所写的关于加拿大全部唐人街的英文专著CHINATOWN。该书史料翔实,图文并茂。同时,还发现了Toronto'sMany Faces。这本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多伦多少数族裔社区,包括移民史,区域分布,主要商业店铺,社团组织,杰出人物和节庆文化等。最大惊喜的是,知道除唐人街,小意大利,希腊城和韩国村等之外,还有许多类似的胡同,从而开始了异国风情胡同游,有的还是一而再,再而三。
在寻访这些风情胡同时,走走聊聊也陆续写下有关文字。大部分文章直接由报刊发表。有些则先在博客登出,在报刊发表时再做几乎脱胎换骨的重写。不知不觉之中竟然写了17篇,有关唐人街的篇幅最多,达3篇,原因之一就是在多伦多地区光街区经典模式的就有3条,现代购物中心式样的不计其数。这些文章绝大多数是中文媒体首次刊发同一主题的文章,因此被北美和中国众多网站全文转载或摘编,也使得中文社区对多伦多多元族裔文化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走走聊聊愿意“脸谱系列”能成为那些感兴趣的朋友的点火器,引发他们前往这一条条风情胡同闲逛,购物,品尝美食,利用多伦多的族裔文化优势,足不出城而看尽天下。
(刊于北美时报)
多伦多脸谱系列: 多伦多有个小波兰 多伦多的印度芭莎 多伦多意大利街:味蕾之都 多伦多有个小挪威:战争练成,丰碑见证 多伦多的葡萄牙人:火腿,波特酒和葡式美食 多伦多乌克兰村:最炫民族风 多伦多阿拉伯街:骆驼牵进城 多伦多的犹太街区 德国人在多伦多:历史里的日耳曼 德国人在多伦多:万锦城里的德国小镇 爱琴海太远,就来希腊城GreekTown 多伦多的韩人街:韩风习习吹多城 多伦多的小东京J-Town 多伦多爱尔兰大饥荒纪念公园 抚摸多伦多唐人街的历史 三国鼎立的多伦多唐人街 多伦多北方有个唐人街
图片:
多伦多小波兰餐馆: 多伦多韩裔孩子: 多伦多希腊城: 多伦多德裔渔人村: 多伦多奠基人德裔Beczy一家: 多伦多犹太人墓园: 多伦多阿拉伯街的宗教风: 多伦多乌克兰村游行: 多伦多意大利街店铺: 多伦多小葡萄牙: 多伦多小挪威纪念石: 多伦多甘地像: 多伦多唐人街龙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