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31|回复: 0

看不厌的古代山水:北京画院再推专题系列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4 18: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看不厌的古代山水
7277308496359448057.jpg

2026972592002020986.jpg

此画一小径引人进入画中秋景,过柴扉,路旁小屋之中一文士凭几而坐,似乎在静候友人的到来,抑或是静听山林音。再往上走,可见有山泉高挂,楼阁巍峨。然而小径未断,将人引入更高更寂静的去处。图中题跋所使用的行草书法与笔法贯通一致,随意挥洒,粗服乱头,体现了髡残独具风格的审美意趣,给人旷达忘世之感。苍翠凌天图(国画) 髡残

此图是描绘镇江金山寺的佳作,整个画面构图虚中有实,体现出作者在写景存真和艺术创作的功力。他将金山这个江中之岛绘于画面正中,近景是松林平坡,远景是村落房宇,他对江水的刻画着墨虽不多,却精神全出,用几只船在画中前后穿插,将原本三块没有联系的景物串联了起来。金山寺图(国画) 高岑

虽然展览已接近尾声,但北京画院美术馆一大早就迎来了不少参观者。一位从事幼儿书法教育的观众告诉记者,自己家住北京清河,此番已是第二次来看“唯有家山不厌看——明清文人实景山水作品展”。在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看来,这也说明了展览与观众的“粘合度”很好。考虑到观众的需求,北京画院因此决定,将展览延期至8月25日。

此次展览由北京画院与南京博物院共同主办,是北京画院继“北京画院藏齐白石作品系列”与“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后,策划推出的“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列项目的首展。展览以实景山水为切入点,聚集了30余位明清画家的书画佳作,借助博物院的藏品优势和画院的学术力量,为当前绘画创作中的写生问题提供一些启发。

画中山水忆家山

“唯有家山不厌看”,展览的这个主题是经过反复论证后确定的。据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主任吕晓介绍,此句来自于展览中樊圻的《金陵景色图》卷后柳堉题跋中。柳堉未说明此诗句的来历,仅言及从李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一句中化出。“‘家山’即家乡的山水,‘唯有家山不厌看’特别能体现出展览的主旨——明清文人在创作实景山水时,不同于现在画家的对景写生,他们在作品中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或是对家乡山水的热爱,或是对故国河山的眷恋,唯有此,才能创作出情景交融的山水杰作。”吕晓说。

本次展览既有文徵明、石涛、龚贤、髡残、王翚、杨文骢等大家之作,也有擅长表现山水风貌或园林景色的不太知名的画家作品。其中近半数画作为首次公开亮相。据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介绍,所有展出作品均为南京博物院藏品,内容涵盖山水、胜景、园林、书法等,形制兼及立轴、手卷、册页、镜芯、通景屏等。“希望通过展览,可以吸引更多人对实景山水的研究与关注。”龚良说。

吴洪亮坦言,此次展览的独特之处并非作品题材,而是其背后所传达的情感和情致。16世纪至19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就政治而言,中国经历了由明至清的更迭;就经济而言,则出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市民阶层的兴起。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酝酿而成的实景山水,无疑是由各种情绪交织而成。因此,展览根据作品情绪节奏的悲喜缓急,分为“遗民泪尽胡尘里”“江湖万里水云阔”“同看家山万叠屏”“信有山林在市城”四个板块,向观众展示江浙文人的行旅风尚、古都金陵的遗民喟叹、私家园林的筑造热潮与隔空遥想的山水寄情……一件件饱含情感的作品,言说画家对家山故土的热爱,对万里壮游的期冀。

学术研究带动展示呈现

本次展览的另一特色是以学术研究带动展示呈现,引领观众在品味书画作品的同时,进入艺术背后所隐藏的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展览期间,一本融合了作品、画论、诗词与研究著述的画册也与读者见面。吕晓介绍,图书尽量体现了新的研究成果,除了刊载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和龚良所写的两篇前言之外,还选载了3篇相关的学术论文,分别为吕晓的《明末清初金陵胜景图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许彤的《三足鼎立——一种晚明“京口三山”图的经典模式》和北京林业大学讲师黄晓的《园林画:从行乐图到实景图》。为了丰富读者对于作品的了解,图书编辑、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研究员赵琰哲特意挑选了部分相关画论、古诗词及部分游记,并在书后附录画家小传,对每位画家的生平事迹和艺术风格做了简要介绍。

王明明表示,北京画院专题系列的展示与研究,每次都着眼于当今美术发展中的困惑或继承创新中的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本次展览即是围绕古人“如何对待眼前之景”这一问题展开的。不同于当代画家以照相写生再转换为绘画创作的方式,古人是通过游历观察、目识心记来表现其心中山水。可以说,实景山水画表现的虽是眼前之景,画中笔墨却体现出文人的主观情感与学识修养。

实景山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按题材而分的一个门类,多以写实手法描写自然山川、名胜古迹、园林宅邸等客观景致。相对于画家在游历之后,依靠目识心记所绘而成的胸中丘壑,实景山水画更为真实和可辨。它滥觞于魏晋,成熟于隋唐,至宋元鼎盛,到明清内容愈加丰富。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清朝徐扬的《乾隆南巡图》均为实景山水佳作。

“我们若能静下心来仔细品味,确能感受到这些画作之间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存在着完全不同的内在品位与外在风格。从这种意义上说,当我们面对几百年前的古人画作时,是不能带有今人眼光及评判标准的,而应胸怀敬畏之心,真正进入古人传统及历史语境中去,细心揣摩古人心中山水及其表达方式,如此才能体会这些看似区别不大的明清山水画作的独到之处。这同样也是当下研究中国古代书画所需的正确态度。”王明明说。

展览开幕后,主办方还举办了以“明景文人实景山水与文人情怀”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北京画院亦举办了一系列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如吕晓做了《图写兴亡——名画中的金陵胜景》的专题讲座,通过名画与古代版画、实景照片的对照,带领听众畅游六朝古都——南京,并借此感受清初的遗民情怀;公共教育部实施了“和古人一起逛逛古代的园林”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既有老师讲解,也有现场讨论,不仅可以观赏画作,还有动手操作的环节,受到家长和小朋友的欢迎。

美术馆与博物馆优势互补

[url=][/url]

在吴洪亮看来,北京画院与博物馆合作,推出“中国古代绘画研究”系列展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他介绍,早在2012年建院55周年之际,北京画院就成立了两个中心——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其中,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的工作重心即是对传统经典书画创作规律的研究。“起初,研究中心只是就一些课题展开研究,后来持续做刊物《大匠之门》,研究成果不断,研究队伍也不断壮大。在此期间,因为要做‘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出于展览需要,和吉林省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山西博物院等在借展作品的过程中逐步取得互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吴洪亮说,经过3年酝酿,今年,北京画院正式启动了“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列研究项目,集北京画院美术馆及理论研究部的展示与研究力量,对中国古代书画进行系统性研究。

吕晓介绍,此次展览先由北京画院提出展览思路和作品清单,后经南京博物院结合自己的藏品进行部分调整,既去掉了一些因故无法借展的作品,也增加了部分从未整理和展出的作品,从而使展览呈现出更为丰富的面貌。在具体实施中,南京博物院提供了他们新拍摄的作品高清图片,并整理了作品信息,北京画院的研究员们则对所有作品的题跋、印章进行了释读整理和研究。展览充分利用了南京博物院的藏品资源优势与北京画院的学术研究成果,向公众展示出中国古代书画的独特魅力。这也是一种新的展示与研究模式的探索。

吴洪亮透露,北京画院还将与辽宁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山西博物院等合作,为观众呈现更多的传统艺术经典之作。(记者 李百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05: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