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97|回复: 0

谁在消费屠呦呦的诺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1 08: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在消费屠呦呦的诺奖

谁在消费屠呦呦的诺奖

  如果说三年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老家的玉米被掰,多少还有些“沾点文气”的分享意味,那么今天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屠呦呦的亲笔信,在屠呦呦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拿到网上拍卖个好价钱,便是一种消费名人之举了。


  北青报昨天报道,屠呦呦获诺奖的第二天,就有人在网上拍卖她的一幅题词和三封亲笔书信,而屠呦呦本人表示一不知情,二不同意。

  卖家指称,这些拍品中的三封书信,是从已故药理学家宋振玉的家人那儿“意外获得”的,网上卖出的书信“绝对保真”,都是自己5年前收购宋振玉先生遗物时一并买入的,买的时候几乎“零成本”。而现年85岁的屠呦呦对此已经记忆不清了,表示自己和宋不是非常熟悉,只是在几十年前有过合作关系,“那时候可能是给他写过信”。

  屠呦呦反对自己的书信被人拍卖,当然不是眼红自己写的信被人卖了好价钱,自己却分文不得,而是一夜之间体会到了“人红是非多”的烦恼,包括个人私信这类的隐私。

  青蒿素之后40年,屠呦呦除了4年前因获美国拉斯克奖而让国人知道了原来身边还有这么个科学老太太,及至这次获诺奖之前,她与这个世界的无数平常老太太一样,并没有获得亲人之外的更多宠爱和追捧。而今天一夜成了世界名人,祖宗被刨三代之外,昔日书信纸比金贵,世人看上去是热爱科学、崇拜名人,其实此中掺杂了多少势利化了的功名与消费,恐怕只有屠呦呦心底感受最深刻。屠呦呦在记者问及书信和题词被拍卖是否知情时说,自从我获奖之后,事情太多了,我们家的电话就没有停过,我和我丈夫80多岁了,我们根本关注不过来。

  获诺奖之后门庭若市的屠呦呦,与世人喟叹的“人走茶凉”,构成的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人情世态,但对于功利化了的价值观来说,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以“价值”为取向,充满着势利的取舍。

  三封书信的真伪目前不能确认,但眼尖的网友对于网拍中的一封“题词”,还是充满怀疑。问题出在落款中的姓名,“屠”字最后的笔画不是“日”,而是“目”。这是有待新闻的后续进行证实的细节。

  但是,号称“网罗天下图书,传承中华文明”的“孔夫子旧书网”,昨天对于舆论有关屠呦呦文字该不该被网上公开拍卖的质疑,似乎厚道程度还不如卖家。卖家说,屠女士要是说不同意我卖这些东西,那我就马上撤下来。而“孔夫子旧书网”公开表示:屠呦呦信札是从废纸堆中抢救出来,有极大的文化价值,物主有权利转让;三封书信不涉个人隐私;曾经有拍卖公司推出周作人的一批相关史料,也征得了周作人长孙的同意,但是周作人还有很多家人,如果征求每一位家人或后人的同意也不太现实。

  且不说私人信件除了收信人的所有权,还有写信人的著作权,单这隐私权,便不是“孔夫子旧书网”自说自话就能认定的。这些基本的法律常识都没弄清楚,还拿周作人的史料拍卖过程作例证,强调征求屠呦呦和她的家人同意“也不太现实”。这番说词,要么是孔夫子的书没看懂,基本的礼仪廉耻都没弄清楚,要么是存心想在获诺奖的屠呦呦身上碰一把知名度的瓷。

  科学无价,自己的书信却被人明码拍着高价,这是对屠呦呦、对科学精神的双重亵渎。那些打算在屠呦呦身上把自己的名利赚个盆满钵满的功利者、势利者,应该住手了。

来源: 钱江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7 12: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