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44|回复: 0

秋季吃中药有讲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8 18: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季吃中药有讲究

秋季吃中药有讲究


秋季已到,一些人认为,在本就容易出现上火、燥热的节气里,吃中药是不是会加重“上火”?秋季能服用进补的药物么?适合秋季养生的中药有哪些?燥热天汤药如何才能保存好?在此季节服中药有什么忌口?

立秋后吃中药会上火吗

有许多老病号认为“立秋节气比较燥,吃中药易上火,反而加重疾病”——其实,中药有寒、热、温、凉之分,有些药具有温热性,有些药具有清热性,有些药能泻下,有些药能平调阴阳等。医生会根据病人的体质,而为其选择对症的中草药,患者完全不必有“上火”的顾虑。适合秋季的中药方有很多,如生脉饮、桑菊饮、五味消毒饮等,这些方剂都能清热下火、消暑生津,服用后不但不会上火反而能治愈上火病症。

秋季如何吃补药

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可以服补药,但此季节进补不宜过猛,宜“清补”不宜“滋补腻补”,要遵守“温润、平补”两大关键。所谓“清补”主要是指补而不腻,具体而言就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一方面可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中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另一方面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进补奠定基础。此时不妨适当多喝点绿豆粥、荷叶粥、红豆粥、红枣莲子粥、山药粥等食品。对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此时一定要与滋腻的养阴之品如鹿角胶、阿胶等“划清界限”,否则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虚弱的人若适当喝点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则对身体大有裨益。这个季节,除了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此外,秋季进补还应因人而异。因此,对于身体虚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进补,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秋季养生宜吃哪些中药

中医认为“食药同源”,这也是我国从古到今的养生优势,如下几类适合秋季养生的中药,可作为膳食的食材,或煮粥、或煲汤、或煮茶、或做菜,以融入人们的日常饮食。

一是玉竹,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而且玉竹中所含维生素A,对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肤状况有不错的作用。

二是百合,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尤其是鲜百合更是甘甜味美。百合特别适合养肺、养胃的人食用;另外,百合有清心润肺、安神定志的功效,失眠者可以多吃一些,但脾胃不佳者待将脾胃调理好后才能服用。

三是西洋参,有补肺降火、养胃生津之功。日常生活中西洋参的食法多种多样,无论是煲汤还是泡水,可谓药食相宜。

四是沙参,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功能。

五是菊花,可明目、清热和散风。

六是杜仲,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特别适合老年人服用。

七是山药,其补脾益肾效果比较明显。

八是枸杞,枸杞有十大美名,即气可充、血可补、阳可升、阴可涨、目可明、神可安、肝可滋、肾可养、火可降、风湿可祛。它的主要功能是补肝肾、明目、安神。对于老年人,枸杞子还有润肠通便之功效。

秋季汤药如何保存

现在中药一般均由医院或者药店代煎,采用真空密封包装,保存时间是比较长,但最好是将药液放在阴凉通风处储存。如果药液袋鼓起或药液变味、有气泡时,药液很可能已经变质,最好不要服用。但应提醒自行煎药的人,有些人把药材放入冰箱内,以便延长存放时间,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将药材和其他食物放在一起,不仅各种细菌容易侵入药材,而且冰箱内湿度大,药材也易受潮发霉。另外煎药方面,在平常的季节,一次可煎出几天的药量,但是这个时期最好一天只煎一剂,并且煎煮的中药汤剂一般不建议隔夜服用。另外,如果房间内温度较高,再加之煎药的时间较长,煎药者有可能出现头晕、中暑等现象,所以应选择机器代煎药,机器火力比较均匀,而且煎煮前会对中药进行规范浸泡,控制加水量,很少有煎焦糊现象,既不会浪费药材,又能够达到预期的药物浓度。

吃中药时需要饮食忌口吗

许多人喜欢喝冰镇啤酒、吃烧烤和海鲜,但对于正在服用中药的人们来说,这些饮食习惯就很不恰当了。冰镇啤酒等生冷食物性属寒凉,食用后极容易损伤脾胃,服用汤药时要少吃。此时尚属阳气盛,再吃烧烤、辛辣、辛温食物更易阳上加阳,致使“火上浇油”,因此服药期间均不宜食用,以免降低药效。同时,咖啡、茶等饮料中含有鞣酸等物质,对药效也有一定程度的干扰,应与服汤药的时间错开。建议服药者少吃凉辣、少饮酒茶,以确保更好的药效得以发挥。

来源:中华中医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6-14 07: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