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近日在出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国家站位、树立全球视野,对外阐释好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世界意义,阐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发展成就,阐释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认识中国,塑造中国良好形象。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创造的一系列巨大成果,无不验证了我们的道路、我们的理论、我们的制度是成功的。我们有“三个自信”的充分底气。但是,在国际舆论格局中,总体上依然处于“西强我弱”的状态。研究表明,西方媒体掌握着全球90%以上的新闻信息资源,近70%的海外受众是通过西方媒体了解中国的。相当多的西方媒体仍然戴着“有色眼镜”观察中国、报道中国。特别是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话语权的增强,一些西方国家心态失衡,想方设法对我围追堵截。某些西方媒体为策应其国家利益而应声而动,故意对我炒作和抹黑。这就必然导致在西方舆论里的中国与真实的中国相去甚远。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如何坚持国家站位,树立全球视野,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认识中国,塑造中国良好形象,把一个充满生机和自信的真实的中国展现给国际社会,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道不同,不相与谋”,一些西方媒体根深蒂固地对我们怀有偏见,我们也不可能指望人家从良行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坐视人家的泼污。我们党带领人民所创造的如此丰富的成功实践,已经足以说明我们的道路和制度是成功的,我们没有任何输理的地方!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就是要在学理上研通研透,立足我们的实践,为我们的道路和制度提供深厚的学理支撑,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真正彻底扭转在国际舞台上有理“论不出”,有理“论不响”的局面。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对国际传播规律的研究,在研究透中国特色的同时,力求以国际通行的表述,特别是要以国际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表达方式传播好中国声音、讲述好中国故事。可以说,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对外宣传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集中体现。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要在加强统筹协调、稳步推进的过程中突出重点,聚焦阐释好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世界意义、阐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发展成就、阐释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这“三个阐释好”,努力形成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相称的话语体系和传播能力,不断拓展国际话语新空间。
来源: 南方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