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68|回复: 0

福建农林大学打造人才特区 吸引海归加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6 18: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建农林大学打造人才特区 吸引海归加盟

福建农林大学打造人才特区 吸引海归加盟


  近年来,福建农林大学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以高层次人才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通过实施人才“百人引进”和“百人攀登”计划,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汇聚到福建农林大学,成为学校办学实力提升的重要支撑。

  学校突出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发挥海峡西岸地缘优势,借鉴国际高端科研平台管理方式,组建了包括基因组、林学、园艺、根系四大中心在内的海峡联合研究院,努力打造高层次人才特区。短短几年,海峡联合研究院吸引了美国科学院院士3人、国家“千人计划”5人、“长江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在全球首次破译菠萝基因组,研究论文在国际学术权威期刊《自然·遗传学》以封面文章发表,特别是,学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人才特区对高端人才实行“一人一策”,实施项目学术团队制度(PI制),宽松的学术氛围、良好的科研条件、灵活的人才机制,对优秀海归人才构成了极大的吸引力。39位海归青年教师直接被聘为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他们中间,有两位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人才,1位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人入选福建省“百人计划”专家,2人入选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入选福建省“外专百人计划”专家。而80后的海归女教授陈栩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员。

  陈栩是福建农林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及代谢组学研究中心的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她本科就读于厦门大学生物科学系,毕业后被保送为中科院直博生,之后到比利时根特大学、奥地利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一年前,她以“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的身份从海外回到位于老家福州的福建农林大学任职,并入选国家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计划”。

  缘起“挑战杯”的学术之路

  陈栩说,她原先的兴趣并不是生物学,而是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刚进大学那会儿,陈栩对生物课上讲的内容并不太理解。没有实验课程的辅助,她觉得生物是一个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这种痛苦的学习状态一直持续了两年多。

  大三那年,陈栩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厦门文昌鱼遗传多样性及资源保护》为课题报名参加挑战杯比赛,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厦门几个海域的文昌鱼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而对当地文昌鱼资源保护提出建议。此后,实验逐渐占据了她的生活。

  她还记得第一次透过仪器观察到文昌鱼染色体形态时的情形。“本以为科学是枯燥的,但看到文昌鱼的染色体形态时,我的心瞬间被惊叹充满。”

  陈栩说真正通过实验得到结果与在课本上学习完全不同,她对探寻遗传物质背后的生命奥秘产生了兴趣。伴随着比赛的落幕,她的学术之路开启了。

  “我要回国搞科研”

  凭借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陈栩逐渐开始在生物领域崭露头角。她先后在国际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5篇,并多次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Plant Cell等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按说陈栩完全具备留在国外继续从事科研的条件,但当她学有所成之际,对故土的思念又频频涌上心头。

  “学校十分重视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创造了优厚的科研条件和人才培养环境。”陈栩说,恰逢福建农林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之际,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让她所在的园艺中心拥有国际顶尖专家担任学术指导,并招募了一批高水平的年轻学者担任课题组组长。

  陈栩介绍说,园艺中心还配备了细胞生物学类的顶尖仪器设备,如超高分辨率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这和我的研究方向相当契合,我相信在这里会有所作为。”

  她的课题是对植物的根系发育进行研究。“在福建农林大学,这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陈栩说学校目前在该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与世界前沿存在客观差距,她希望在5年内自己团队能够和中心其他团队一起努力将研究提升至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将项目中获得的调控根系发育的重要功能蛋白运用于农业生产中,真正地创造经济效益,造福社会。

  不一样的“海归青椒”

  对陈栩而言,改变最多的或许是不那么看重成功,而是学着“享受失败”。她说,实验没有具体的成功和失败之分,在技术成熟时,失败是指实验结论与推论不一致。她认为,科研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结果会让人充满意外。

  曾经有一个课题在她手里捂了一年却没有很大的进展。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后,陈栩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设:某个基因表达越强,该植物主根越短。本以为又无法找到关键的实验证据,然而在去年国庆假期却发生了转机。

  当时实验室只剩下陈栩和一个本科生,她无意中发现一大堆生长的拟南芥幼苗中有些须根特别短的小苗,于是她立即通过实验确认了她的推断。这个发现成了整个项目的的转折点,之后的实验越来越顺利。

  在研究生柯美玉的印象里,陈栩除了阅读领域内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开组会之外,还喜欢将做实验的过程、数据和体会记录在一个本子上。柯美玉说这个本子就放在实验室里,“我经常有意识地去翻看,有时还将陈栩教授的笔记复印下来,贴在自己的本子上”。

  “正面记录的是实验操作的流程和数据,反面我一般会记一些实验思路和对于项目的新想法。”陈栩说,从事科研工作至今这样的实验记录本已有五六本,“保持良好的记录习惯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归纳错误,并获得新的想法”。

  福建农林大学负责人说,陈栩教授的归来不是个例,在福建农林大学有许多像她一样对科研执着追求、脚踏实地的优秀年轻学者。学校正在积极营造优质科研环境,打造人才高地,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优秀高层次人才聚集在这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3 10: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