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45|回复: 0

海归创业者们的机遇与挑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2 22: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bba2fc74096811e3.jpg

  “创新是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在出席中法青年众创交流会活动时,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发表讲话指出,中国近4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今天中国的发展仍要靠创新。

  近年来,无数像杨光华这样的海归人才,带着先进技术和优质资源回到祖国,追逐创新创业的梦想,谱写了许多激荡人心的故事。海归创业者在赢得个人事业成功的同时,也成为中国创新发展大潮中一支蓬勃有力的生力军。

  犹记得初次探访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的情景。很难想象,在北五环外一栋不起眼的灰色小楼里,“60后”创业者陆凡和他的同事们,打造了一个世界先进的“增强现实”(AR)实验室。人到中年的陆凡,对于前沿技术仍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和热情,坚持走“技术创业”的道路,希望用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犹记得“70后”的陈宁讲述他为何回国时,语气里那份未被岁月冲淡的激动。2009年,陈宁第一次走进深圳中兴通讯的大楼,看到那么多年轻的工程师,朝气蓬勃而又求知若渴,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他相信这批人中,一定会涌现出卓越的技术人才;也相信这片热土上,一定能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6年的时间,让刘若鹏从一个在地下车库里做实验的“80后”海归博士,成长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主席。他一手打造的“光启系”创新集团,横跨5大洲12个国家和地区,致力于凝聚全球的创新者共同为改变世界而奋斗。

  一个又一个有关梦想和创业的故事,在当代中国的舞台不断上演。海归创业者用他们的才华与汗水,书写着个人成功与时代发展交相辉映的华章。
t0100896cd2ad5e2949.jpg

  也许,身在海外,更容易为祖国的快速发展感到震撼。当中国的高铁风驰电掣、延伸到海外,当欧美街头的年轻人用着中国制造的智能手机,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全球竞争中成为行业翘楚,这些情系故土的海外游子,在油然升腾起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清晰地看到了祖国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机遇。

  “与其在国外心痒痒,不如早点回来干一番事业。”陈宁的一句话,道出了众多海归创业者的心声。在国外,或许可以过上安逸富足的生活,而回国却能拥有无限的机遇和可能性。

  “我们学到的东西在国外很难创造出我们应该创造的价值,但国内很多医院和研究机构还不具备这些先进的平台或技术,我们回来就有用武之地,个人的人生价值就能够体现。”杨光华说,医药工作者的价值不一定需要市场来回报,只要看到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把人治好了,就会感到内心无比充盈。

  2006年,在取得西班牙纳瓦拉皇家医学院博士学位后,杨光华毅然回国,次年即创办了比昂生物医药科技公司。最初,杨光华是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在活动中,他逐渐被大赛的理念所吸引,自己也成为一名真正的参赛者。“这里就像一个创业课堂,可以教会你很多东西。”杨光华认为,参加“春晖杯”应该是海归创业者的第一步,自己却先迈出了第二步,在遇到一些困难和疑惑后,反过来又回到第一步中寻找最佳的答案和解决办法。

  对于很多海外留学人员来说,“春晖杯”是他们了解国内创业政策,与国内单位开展技术交流和项目对接的重要平台。“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教育部和科技部共同主办、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承办,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快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国家级引智平台。自2006年以来,“春晖杯”大赛已成功举办过十届。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投资事务处处长黄立琼对本报介绍,截至2015年底,“春晖杯”共遴选出1759个留学人员创新创业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25名入围项目的参赛留学人员顺利走上回国创业的道路,其中有20名留学人员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陆凡即是“千人计划”专家中的一员。2012年,他带着“增强现实”(AR)移动应用研究的成果参加第七届“春晖杯”大赛,取得了不错的名次。“我的很多朋友在国外时就参加了比赛。”陆凡对笔者说,“‘春晖杯’与国家的人才政策相结合,将海外人才直接吸引回来。”

  在陆凡创办的触景无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笔者体验了“增强现实”这种前沿科技的酷炫效果。手机摄像头对准办公室墙上的一幅照片,屏幕中的人物马上“活”了起来,开始演绎精彩的故事。戴上AR眼镜,就能看到熊熊燃烧的火球从天花板滚落,砸在屋里真实存在的沙发上。
t01f2cd626893f505db.jpg

  作为中国最早涉足“增强现实”领域的创业者,陆凡把国际最先进的AR技术和理念注入触景无限。2011年,触景无限开发出国内首款AR浏览器。此后又推出智慧旅游、智慧城市等相关应用。今年起,公司进军硬件领域,打造智能视觉组件产品,并建立了打通多套世界先进技术系统的视觉实验室。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拿到美国绿卡的陆凡,认为自己放弃美国的一切回国创业是理智的选择。“美国经济存量虽然大,但是增量小,而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速增长。在这么大的经济增量中,蕴含着巨大的创业机遇,个人能够更好地发挥才干,更容易获得事业的成功。”

  “一进中关村,就有很强的归属感。”2010年,陆凡进驻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成为一名“村里人”。对于中关村和海淀创业园的创新创业氛围,陆凡的感受十分深刻。“园区领导目光高远,对国家人才战略的理解非常到位,对中关村的定位非常准确。这里不是简单地招商,而是要以培育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转型。”

  陆凡说,园区里几百家企业分别从事什么业务,园区领导都了如指掌。创业者很愿意与园区领导交流,“遇到什么困难,需要对接什么资源,跟领导一说,很快就会想办法帮你解决。”

  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主任赵新良告诉笔者,自1997年创办以来,海淀创业园建立起一套专业的孵化体系,实施了一系列有利创新创业的措施。除了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辅导,搭建人才、技术和投融资服务平台,创业园还开展了支持企业发展的示范工程,将企业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最先在园区内部推广应用,逐步形成一种创业微生态圈。

  “园区带头采用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为企业提供一个展示、应用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初创企业解决收入不多、资金困难的问题。”赵新良说,“客户来到园区,就能直观地感受到这里的新技术、新产品。在开展示范应用的过程中,企业也能完善产品性能并降低运营成本。”

  据赵新良介绍,截至2015年7月,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累计孵化留学人员创业企业980家,吸引留学人员1120人。其中,3名创业者获得了六部委颁发的“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3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更令人欣喜的是,创业园中已经培育出了16家上市企业。

  而在千里之外的深圳,云天励飞联合创始人陈宁也对当地的创业环境赞不绝口。“我认为深圳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包容、敢于创新,没有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在这里创业不需要讲背景、讲排场,而是用市场来验证是否有真本事。”陈宁对笔者说。

  2014年8月,陈宁在美国硅谷参加了“硅谷—深圳(龙岗)创新创业直通车”活动。经过与深圳龙岗区有关负责人深入沟通,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共识。“深圳方面对我们的技术和理念非常认可,愿意拿出市场给我们做试点。这是我们最感兴趣也是最珍惜的机会。”

  很快,陈宁与合伙人一起注册了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的“颠覆式创新”。2015年,云天励飞“视觉智能和机器学习处理器创新与产业化”团队入选深圳市“孔雀团队”,获得4000万元创业资金支持。“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融资问题。”陈宁说,“政府通过专业的评选,对优秀团队给予大手笔的支持,这为创业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此外,“孔雀计划”还为高端人才提供购房补贴,在深圳房价较高的背景下,这一优惠政策对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不久前举行的“2016中国海创周海归创业领袖峰会”上,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王辉耀指出,当前,海归创业具有多重优势。王辉耀认为,中国市场容量大、创业机会多,而海归人才拥有国际化的人脉、资源和经验,这为他们回国创业取得成功打下了有利基础。

  在中国西部城市贵阳,有一家从事工业精密测量的海归创业企业。2009年,在美国工作十多年的蒙浩带着自己的“高精度可调节精密气垫传感器”专利成果回到家乡,创建了贵阳瑞极精密测量有限公司。关于创业,蒙浩的目标很清晰:“就是要对最先进的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本土化创新,改变国内精密测量行业水平低、市场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的局面。”

  蒙浩走的是国际联动的创新道路。他在国内创业的同时,还在美国拥有一个汽车发动机非标机床控制系统的技术团队,并与北美两家精密测量设备公司长期保持合作。“上一星期我在美国萌生的构想,下一星期就能空降贵州,并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形成新产品。”蒙浩表示,只有站在世界发展的前沿,才能让公司始终与最先进技术同步。

  经过6年多的努力,贵阳瑞极精密测量有限公司已拥有3项发明专利和11项实用新型专利,成功研发、制造出5个系列16种产品,成为目前国内唯一拥有气动测量、电感测量、光学测量三大精密测量技术与自动化测量技术的公司。在自己创业成功的同时,蒙浩不忘为家乡引进人才,鼓励更多拥有高科技知识的人才回贵州创业。

  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秘书长郎靖告诉记者,“海创空间”将会打造成为风光秀美、环境舒适,集培训、交流、孵化于一体,宜业宜游的海归聚合平台。同时,发挥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资源布局与服务体系的作用,打造示范基地,形成一套可复制的成熟模式,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构建生态环境与科技创业完美融合的“海创空间”网络。

  其实,海创空间只是我国庞大的海归创业服务体系的一个最新缩影。据统计,全国各地挂牌并实际运营的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总数为279家。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建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其中,江苏省、北京市、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园区数量位列全国前五,占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总量的65.2%。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累计孵化企业超过3.7万家。
t01a0a208939523ddfe.jpg

  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成立于2008年10月,是在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共同支持下,由致力于支持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发展的创业园和相关企事业单位、机构共同发起,以自愿方式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在中国技术创业协会领导下开展工作,目前成员单位超过100家。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已经形成了行业评价与评选表彰、资源集聚与联盟孵化、创业投资与企业促进、品牌活动与行业交流、战略研究与宣传企划等几大服务体系。

  朱冠英说:“作为留学生,我们特别希望有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这样的大家长似的组织存在。希望这些机构能多从创业者角度出发,多组织一些推动资源整合的活动。”“我希望留学生创业联盟等机构能更多地组织一些交流活动,让成功的留学生创业者来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路径。这是很实在的一项帮助。”胡坤建议。

  郎靖介绍,“海创空间”建立后,将通过定期组织专题讲座、交流研讨、项目路演、文体活动等,解读政策、传授技巧、分享经验。同时,为支持空间发展,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还发起举办“中国海归创业大赛”,实施“海创之星”计划,发现和选拔精品海归项目,从“培育、成长、腾飞”三个层级为企业发展各阶段提供长效服务;搭建“海创邦”平台,开办“海创训练营”,建立完整服务链条和创业生态。

  虽然外部的扶持体系日益完善,胡坤还是希望创业者内部可以多做“合并同类项”。“如果大家都分别拿不同投资人的钱,做同样的事情,我觉得是一种多方面的资源浪费。大家可以多多联合,各取所长,而且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国内,要敢闯全球的大市场。”

  “海归创业最好的时代,就是现在!”王辉耀感慨道。他回忆自己多年前创业的经历,当初注册一家公司需要半年时间,现在“三证合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创业便利化。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第二十四条为“支持境外人才来华创业”,强调“发挥留学回国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的创业引领带动作用”。《意见》明确提出,引导和鼓励地方对回国创业高端人才和境外高端人才来华创办高科技企业给予一次性创业启动资金,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完善相关措施。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神州大地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热潮。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城镇,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创新创业的道路。而海外优秀人才流入的目的地范围也越来越广,他们把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带到了全国各个区域。

  第十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上发布的《2015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当前,海归创业主要集中在新生物工程/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贸易/批发/零售业、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产业、节能环保等领域。海归创业的城市已经逐步扩大到东部沿海二三线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

  专家指出,日益开放、繁荣的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海归国,无论从海归人员的数量、国别的广泛度来看都在全球首屈一指。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1978年至2015年底,中国留学人员累计回国人数达221.86万人,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15年回国人数达40.91万人;90%以上的留学回国就业人员具有研究生学历。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海归群体是中国最好的人才库,将为中国未来的创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王辉耀表示,为了打破人才流动的壁垒,有关政策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让更多的海归人才安心回国创业,为祖国的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创业绝不是一帆风顺的童话,失败的几率往往比成功更大。海归人才可能会面临“水土不服”的风险,国内市场环境的不成熟、不完善也会为本来就不平坦的创业之路增加更多挑战。对于海归创业者来说,除了满腔热情和过硬的本领,他们还需要政策的鼓励、资本的支持,需要专业机构的引导和帮助,更需要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社会环境。

  一个好的时代,必然让人有追逐梦想的勇气,为人们提供人生出彩的舞台。我们欣喜地看到,自由、开放的创业氛围正在加速形成,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带着海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回到中国,开始自己的创业追梦之旅。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广阔的中国市场为创业者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空间,近年来兴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更是为经济转型升级积蓄能量。海归创业者在时代的舞台尽展风采,而他们追逐梦想的脚步,也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带来不竭的动力!

  根据中国经济网、新华社、中新网、人民日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18 04: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