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3|回复: 0

文物保护须防“保护性破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30 03: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新华网

来源: 新华网


  在《长城保护条例》颁布10周年之际,辽宁绥中一段野长城在修缮中被抹为“平板路”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图为9月23日拍摄的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修缮后的容貌。新华社记者 杨青摄

  张雪花

  近日,“最美野长城被抹平”的消息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尽管国家文物局新近公布了“抹平”措施影响长城古貌、严处责任人的调查结果,但对于这一令人痛心的事情,不少网友依然难抑吐槽冲动。

  文物是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最大价值在于呈现历史风貌,连接历史与现实。对于沧桑感十足的长城被硬化抹平成“路面”,有网友扼腕痛惜:我宁愿看到几百年后被风蚀的残垣断壁,也不愿见到现在的一马平川!还有网友慨叹,这样的修葺还不如不修,甚至比破坏还可怕。

  近年来,文物保护受到公众越来越深切的关注。文物建筑被拆除、名人故居被损毁、珍贵文物遭破坏、古墓葬被盗掘等消息时时冲击公众的视线,由此而生的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从制度、资金、人手等方面强化保障的呼声四起。此番“最美野长城被抹平”,让我们看到的是文保必须警觉的的另一种“陷阱”或歧途,那就是“保护性破坏”!

  曾几何时,一些地方打着“保护性拆除”的招牌,拆毁、重建了不少名人故居等不可移动文物,令人唏嘘。成为“危房”的名人故居固然需要维修,但彻底推倒后即便原地复建出一座光鲜的故居,还会剩下多少历史价值?文物是难以复原的易碎品,新不如旧、最大限度保持“原汁原味”是文物行业的准则。拆除名人故居重建也好,抹平加固“最美野长城”也罢,如此保护,终不免维纳斯安上断臂、裸体雕像被披衣装的意味。而其背后无论是基于经济政绩考量,还是“无知无畏”专业素养不足,“保护性破坏”务须休矣!

  文物保护是一项科学复杂的系统。我们看到,很多考古工作因为条件技术不成熟,为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毁,宁可一再搁置,而许多文物保护工作者为了最大限度修复文物原貌,亦可谓匠心匠人殚精竭虑。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很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为文物的如初修复提供了可能。要更好地做好文保,一方面要完善制度,加大文物保护力度,避免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坍塌于掘土机的车轮,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细化文物保护工艺标准,积极引入新科技手段,有效提升文保人员专业素养,避免陷入“保护性破坏”陷阱。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讲述者。“最美野长城”的争议像一记警钟,提示我们要更加科学审慎地保护文物,从而记得来路,更好地面向未来。

来源: 新华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6 04: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