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茂公 于 2011-1-5 15:15 编辑
当今,“亚健康”一说,不论是在推销保健品时,还是在关心亲朋好友时常被人们提起。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处于健康和疾病人群中间部分,即“第三状态”的“亚健康”人群,约占普通人群的六成左右。“自觉不爽,检查无病”,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即既不完全健康,又达不到疾病的诊断标准,称为“亚健康”,又称之为第三状态,也叫灰色状态、病前状态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病的也只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一种动态过程,它永远不会停留在原有状态中,或者向疾病状态转化,这是自发的;或者向健康状态转化,这是需要自觉的,即需要付出代价与努力。这告诉我们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这就是说亚健康是可逆的,通过努力可回归健康。 古老“治未病”理念与亚健康概念不谋而合 “治未病”是中医的核心理念之一,早在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中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中医“治未病”主张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通过精神调控,使真气从顺,从而使病(物质的、精神的)不能发生或发展。中医“治未病”的养生保健方法适用于亚健康、常见病、多发病,特别对慢性病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养生,消除或减少精神、心理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致病因素”的影响,有积极的促进效果,从而达到维护人体健康状态和疾病预防目的。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健康”的概念刚刚在我国兴起时,许多有识之士便开始关注。在他们看来,在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三大健康问题(亚健康问题、慢性复杂性疾病和老年人健康问题)中,亚健康问题因涉及问题和人群广泛而位居三者之首。 中医药经几千年历史发展,在养生保健方面的理论和技术不逊色于对疾病的临床治疗;而用“亚健康”这个具有时代意义又容易让人接受的词汇在某种程度上诠释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更易深入人心。 亚健康干预得到国际认可 在中国,对于亚健康人群的干预研究,事实上就是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通过挖掘中医养生保健的特色优势,用更通俗化、现代化的语言来阐释和传播,为社会上日益庞大的亚健康人群服务。 为弘扬中医药在亚健康干预方面的优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1月在中国成立。中国孙涛教授当任主席。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以宣传健康理念和中医预防保健知识为宗旨,团结海内外力量,共同开展亚健康学术交流,亚健康研究队伍不断扩大。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在湖南农业大学成立“亚健康干预技术实验室”,以推进亚健康干预技术的发展。在孙涛等人的推动下,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中医药“上工治未病”工程项目以及中医药对亚健康防治干预研究》、《制定中医药干预亚健康人群的适用标准和评估方法》两项课题研究,并由孙涛牵头负责,由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和湖南中医药大学承担实施。作为项目的组成部分之一,他推出了科普书籍《漫话中医治未病》,书中通过问答形式对常见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调治方法进行了简明、形象的阐述,受到普遍欢迎。 面向全社会,促进亚健康产业发展 近两年来,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提供智力支撑的基础上,他们以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为平台,一边完善亚健康学科体系,一边面向社会推动亚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目前,中心推出了亚健康经络调理师、亚健康芳香疗法师,并即将推出少儿亚健康推拿调理师、亚健康罐诊罐疗师、亚健康整脊调理师、亚健康音乐疗法师等方面的培训。 亚健康学科和产业的发展,专家们认为,学科的相关研究还需继续深入,人才培训的范围亟待扩大、质量仍需提高,而最重要的,是要建立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以顺应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从而让亚健康有更好的落脚点。希望通过科普宣传等方式,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对“疾病发生前的亚健康阶段”有科学的认识。致力于研究出能够分类识别亚健康不同形态的技术方法,推进亚健康学科和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