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低工资委员会劳资双方昨日达成共识,將现时32.5元时薪上调两元至34.5元,惠及近15.4万基层打工仔,最新工资水平將于明年5月1日实施。有经济学家认为,调整虽略高于过去两年累积通胀的4%,但水平算合理,又预测上调工资將加剧劳工错配现象,有些较「辛苦」的行业如清洁,需要更高工资才可吸引入行,相反保安行业则继续沿用最低工资水平。大公报记者 张月琪
最低工资时薪由32.5元上调两元至34.5元,升幅达6.15%。据政府统计处去年数字显示,將有15.4万打工仔受惠,其中主要为零售、饮食、物业管理、保安及清洁服务等行业。有劳方消息人士指,劳工界希望幅度比通胀有实质增长,今次增幅有6%,虽然未达35元,但仍算可接受。
政府游说终达共识
最低工资水平每两年进行一次检討,今次检討早于今年四月便已展开,委员会曾向工会及僱主团体等收集意见,諮询期间意见参差,有僱主曾表示时薪32.5元已过高,反冀冻薪,工会则提出调升至36元至100元不等。
劳资双方前期磋商分歧颇大,劳工界爭取调高至36到41元不等,而商界只愿加薪五角至33元。委员会上周五再召开会议,將分歧收窄至一元间,惟经过近六小时会议仍未达成共识。消息人士表示,双方于时薪34元至35元之间爭持不下,部分委员支持由学者提出的34.5元水平,但有劳方代表坚持35元不退让,令会议未能取得共识。据了解,会议后政府曾派员游说,有工会亦曾召开会议再討论,终决定让步至34.5元。
最低工资调升,对基层「打工仔」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实际上,其效果只能说一句「聊胜于无」而已。事实是,眼前消费物价上涨,普通茶餐厅早餐二十八元、午餐最少三十八元,调升后的时薪连午饭吃饱肚子也不够,更不要说房租和交通费、子女学费等开支了。
事实是,政府的最低工资政策自推行以来,成果上应该说是正面的,最低限度为低学歷、低技术的基层劳工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保障,令一度曾经低至每小时二十多元以至十八、九元的极低工资在市场绝跡。
然而,隨着经济环境和就业市场的转变,今天,最低工资却出现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如酒楼洗碗碟和清洁工人等,由于要长时间站立或双手泡在热水中工作,以本来三十二元五角的时薪是根本请不到工人的,实际时薪早已去到三十七、八元的水平,也尚且未能请到足够人手,今次所谓调升对这些行业来说根本是不切实际的,但现行时薪还是要相应调整,否则就更留不住人了。
另一方面,在最低工资推行的同时,与之「相辅相成」的标准工时立法问题却迟迟未能解决,在一些行业出现了变相压低工资的现象,如一些连锁快餐店和零售店等,经常要工人加班加点,但工资却不按标准计算,资方表面上是给予最低工资或高于最低工资,但员工实际所得却低于最低工资的数字,这是有欠公允的。
同样,在现行通胀和物价下,就是经过调升后的最低工资三十四元五角时薪,对一些要养家活口、子女供书教学的基层家庭来说,还是捉襟见肘以至入不敷支的。以本港作为亚洲都会级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基层工人並未能分享到经济繁荣和社会財富再分配的成果。就以最低工资为例,每次作出调升,一些行业就会嚷着成本上升而要加价,將工资成本更大比例地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结果是调升最低工资,工人所得无几,反而成了资方加价的藉口,推高通胀,令广大市民和基层劳工未见其利、先蒙其害。
最低工资政策有其存在的必要,推行以来效果也大致正面,但在如何真正改善基层劳工生活和切合劳动力市场需要方面,应有作出全面检视和改进的必要,而不是劳资双方每两年一次为「两蚊」爭拗一番。
明年五月一日实施
按《最低工资条例》要求,委员会须于本月31日前递交建议予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决定,行会决定后再交予立法会审议,经检討后的最低工资水平会在翌年五月一日实施。
经济学家关焯照认为,最低工资有莫大的「涟漪效应」,除工资以外,牵涉到物价及成本等问题,他分析指,过去两年通胀率分別约为2%,累积两年后物价水平粗略为4%,今次加幅逾6%比累积两年的通胀较高,或会引起更多成本上涨情况。
关焯照指出,本港劳工市场出现错配情况,较需劳力及较厌恶的工作,愈来愈少人愿意做,例如清洁工作及饮食行业等,现时以最低工资已经难以请人,最低工资一旦上调,此类行业亦要跟隨调整,否则会面对人员流失问题。不过,最低工资仍能保障议价能力低、较多人愿投身的工作,如保安及物业管理等。
根据中新网、大公网等综合採编
【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