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56|回复: 0

“京师为首善之区,而国子监为首善之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9 22: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12f745b963021b17.jpg

  1990年11月,北京国子监街被公布为第一批北京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之一;2009年,北京国子监街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首。国子监街地处北京东城区东北隅安定门内,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古朴典雅的街道,因街巷内设有国子监而得名。国子监是封建时代最高的学府,又是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是培养历代学子成为治国贤良之才的地方,古称成贤街,1965年定名为国子监街,被列为国家传统风貌保护区。

  步入国子监街,可以瞥见四座雕梁画栋的三顶一门彩绘过街牌楼,均为二柱冲天带跨形制,柱身朱红漆出头式,金龙彩绘额枋,带斗拱,脊有吻兽,整体造型节高风清,尊威并现,是北京唯一保存完整的过街牌楼。街东西口的两座牌楼,横额上书“成贤街”三个金字,街中端位于国子监两侧的牌楼,横额上书“国子监”,以示此处为朝廷最高学府的所在。国子监与孔庙在街巷中端北侧毗邻而立,街巷两旁古老的民宅古院,夹道古槐交荫,亭亭如盖,环境静谧幽雅,古风犹存,漫步在这条北京古代文化气息浓厚的古老街道上,犹如走进文化底蕴厚重的历史,徜徉其中,与古贤进行心灵碰撞,把晤交流,驻足其间,感受中华文化精髓和世间沧桑变化,令人情趣盎然,回味不尽。

t0173bb4e3451350e79.jpg

  我国古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汉代称太学,唐代始称国子监。北京的国子监始建于元代大德十年(1306),历代屡经修葺,规模更加完备。其东邻则是孔庙,这种“左庙右学”古代官学制度的设计形式是中国传统的建筑规制。

  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呈南北向的长方形,三进院落,占地广阔,以辟雍殿为中心,呈左右对称排列的传统建筑格局,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这是北京唯一一座不属于寺庙的琉璃牌坊,南面横额为乾隆御笔“圜桥教泽”,北面御笔“学海节观”四字。其后为辟雍、彝伦堂、敬一亭等建筑。第二进院落的东、西两院为四厅六堂和四座碑亭。四厅是教育管理机构,分别为绳衍厅、博士厅、典簿厅、典籍厅、档子房、钱粮处;六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分别为率性堂、修道堂、诚心堂、正义堂、崇志堂、广业堂。

  辟雍是历代皇帝“临雍讲学”之处,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被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誉为北京“六大宫殿”之一。“辟雍”,又叫“璧雍”,是周天子所设的大学,古代建成四周环水、圜如璧的式样,《白虎通》:“辟雍所以行礼乐,宣教化也。辟者,所以象璧圆,以法天也;雍者,壅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以喻天圆地方,传流教化之意。四面环水,可以节观,即学员圜桥隔着四面流水聆听天子在辟雍讲学。《三辅黄图》、《明堂月令》均有类似记述。辟雍并非一般的学校,而是天子问道、行礼、宣教化之处,《礼记·王制》称:“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从《竹书纪年》上有关公元前1135年周代建辟雍的记载算起,距今三千年之久。清代自康熙帝起,每一皇帝即位,照例赴国子监巡幸讲学一次,称为临雍视学。乾隆帝初次临雍在彝伦堂讲学,对此他甚为不满,认为此行只能算作“视学”,主张兴建辟雍,以完善礼制。直至乾隆四十八年(1783)乾隆帝亲下谕旨,重新兴建辟雍,以臻国学规制之美备。次年,在刘墉与和珅的设计督造下竣工,这座辟雍是一座长宽均为5.3丈的四角攒尖宝顶式方形殿宇,此殿建筑于圜河中叠石的方基之上,面阔七间,重檐黄琉璃瓦,四面开门,且有周廊环绕。周廊外建圆形水池,池水四周筑有汉白玉护栏,在外掘井,通过暗道由池水岸四面各设一喷水龙头(螭首)将水注入,并建如虹石桥与辟雍相通,形成外圆内方的格式,以符合古代明堂“辟雍泮水”之制。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国子监》一文中曾对辟雍有新奇贴切、驰想曼妙的描写:“是在平地上开出一个正圆的池子,当中留出一块四方的陆地,上面盖起一座十分宏大的四方的大殿,重檐,有两层廊柱,盖黄色琉璃瓦,安一个巨大的溜金顶子,梁柱檐饰,皆朱漆描金,透刻敷彩,看起来像一顶大花轿子似的。”殿内设玉峰屏宝座,为皇帝临雍讲学所坐。“辟雍泮水”建成后,与国子监黄琉璃瓦、红墙绿柏和潋滟的池水相辉映,更显得雍容荣贵、富丽堂皇。

t01471c30b82339909e.jpg

  元、明、清以来,众多学子在国子监攻读,称为“坐监”,正如清王云廷《太学十咏·六堂灯火》中所吟:“传柝三更静,挑灯六馆明。参差萤案乱,掩映月窗横。风露空堂回,凄其夜气清。悬知太学客,不羡照长檠。”这里先后造就出不少优秀人才:元代第一任国子监祭酒(校长)许衡手植的古槐古柏至今犹存,一在彝伦堂前,一在大成殿阶下。柏树至今顽健,老干横枝,婆娑弄碧,生机盎然。瞿兑之《燕都览古诗话》中有诗云:“街榜成贤指辟雍,规模犹本至元中。许姚旧迹浑难辨,松桷槐龙肃肃风。”元代任国子祭酒的还有虞集、欧阳玄、苏天爵、张翥等,危素任监丞,揭傒斯任助教。明代祭酒有胡俨、李时勉、邱濬、严嵩、王锡爵、方从哲、倪元璐,司业张居正、董其昌,博士顾允成、袁中道等。清代祭酒有傅维麟、吴伟业、王士祯、孙嘉淦、刘墉(兼管)、纪昀(兼管)、法式善、帅承沄、姚文田、汤金钊等。不少文学巨匠也出身于此,如康熙时“勾栏争唱孔洪词”的孔尚任和洪昇也在此生活学习过,孔尚任在任国子监博士期间创作了《桃花扇》,洪昇则在作国子监生期间完成了《长生殿》。诗人查慎行、词人纳兰性德也曾在此作监生,清末发现甲骨文的王懿荣时任国子监祭酒。堪称济济多士,隽才辈出。

t01654f9d489400aa2f.jpg

  国子监内还保存了一批十三经刻石,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共刻石碑189座,加上“御制告成”碑,共190座,因刻于乾隆年间,又称乾隆石经。全部石经63万言,为雍正年间江苏金坛贡生蒋衡所手书,一字不苟,历时二十年完成。乾隆五十九年(1720)碑刻成,立于太学,作为北京的碑林,它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一部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极具文化价值。

  彝伦堂为元代崇文阁旧址,原为藏书之所,明代改今名。“彝伦”,语出《尚书·洪范》,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正常的社会秩序,即社会伦理道德的常理。其堂面阔七间,在辟雍建成之前,皇帝在此举行“临雍”典礼。敬一亭建于明代,“敬一”,意谓恭恭敬敬,一心一意学习践行儒学之道。它自成三进院落,东厢为国子监酒(校长)办公之所,西厢是司业(副校长)办公之处。1956年,国子监进行全面修缮,之后又多次整饰,一度曾为首都图书馆所在地。2001年,首都图书馆新馆建成,迁往东三环南路新址。

  说起读书人,不能不说孔子,说孔子,就不能不说孔庙。孔子老家在曲阜,但要说这古代交通不便,皇帝估计不能总去曲阜祭孔,所以在北京修了这座皇家孔庙。既然是孔庙,就少不了读书人的功名印记,里面198块进士题名碑就是最好的见证。这些石碑上面刻着51624名进士姓名,汇聚元明清三代的优秀毕业生。上面的字密密麻麻,很多都有些模糊,如果觉得看这个麻烦,可以看看旁边的说明牌,能发现不少如雷贯耳的名字,像于谦、袁崇焕、纪昀、刘墉、林则徐、李鸿章、沈钧儒……,这些可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其实,他们也和我们一样,上课,读书,考试,琢磨琢磨他们的成功之路,对我们会有点启示吧,不有句老话说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保不齐今天谁在这瞻仰着,明天找对了路子,也成一个领风骚的人物了,相信自己吧。

  这功名之地,孔圣人的庙,大成殿自然少不了,关于大成殿,先不赘述,单说说大殿西边的一棵大柏树。这树叫触奸柏,大有来头,是元代国子监第一任校长,当时的大儒——许衡亲手种植,一直只是普通的柏树。这“触奸”之名,在明朝开始显灵,最出名的莫过于教训严嵩和魏忠贤两大奸臣。严嵩是帮皇帝祭孔时,被这柏树抽掉了乌纱帽,过几年即被革职,魏忠贤更惨,被柏树掉落的树枝砸中了脑袋,后来他的结果当然众所周知了,作恶多端,当然不能善终了。其实这大柏树不一定真有神灵,但是走在下面,省一省吾身还是该做一做的。毕竟,正心诚意,不论对谁,都是非常必要的。

  北京孔庙由三进院落组成,以大成殿为中心,“大成”,取《孟子》称“孔子之谓集大成”之意,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崇圣祠、大成殿为主体建筑,是祭孔的正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将殿由七间三进扩建为九间五进,重檐庑殿式黄琉璃瓦顶,朱墙,整座殿宇建于高大的台基之上,台基周围有汉白玉石栏围绕。殿内正中设有“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的牌位,以及一套清代乐器和祭器,包括编钟、编磬、琴、瑟、笾豆、登、爵等。正位两边设有配享牌位,复圣颜回、述圣孔伋、宗圣曾参、亚圣孟轲被称为“四配”。殿内东边分列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两边分立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嘉等十二人牌位,称为“十二哲”。

  大成殿前一株古柏相传为元人许衡所植,据说明代奸相严嵩代嘉靖帝祭孔时,古柏的树枝把他的乌纱帽掀掉,严嵩罢相后,人们称此树为“除奸柏”。另一种说法,明代宦官魏忠贤以阉竖干政,权势熏天,一日坐轿至此,他的轿顶被柏树枝掀翻,因谓古柏有知,惩罚奸佞,此树名称“触奸柏”。

  先师门两侧矗立数排198通高大的石碑,即久负盛名的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每通石碑按甲第名次先后,记载当科进士的姓氏籍贯,共记录下51624名进士的名单,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赫然在目:状元中有明、清两代五百年间连中“三元”的三名状元商辂、钱藩、陈继昌;赛金花的丈夫、才子洪钧;帝师、军机大臣翁同稣;近代实业家张謇等。进士有明代名相张居正,有保卫北京城的忠臣于谦,名将袁崇焕、史可法,科学家徐光启。清代有名臣刘墉、纪昀、龚自珍、魏源、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刘光第,以及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等。这一连串熠熠闪光的风流人物,炳耀千秋,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与十三经刻石一起,成为儒学在我国历史文化的承传中最佳的表征和见证。1979年,孔庙曾一度作为首都博物馆的场所。2006年首都博物馆新馆建成后,迁往复兴门外大街新址。

  2008年6月,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挂牌正式对外开放,这两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群经重新修缮,恢复了清末左庙右学的规制,成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国子监街上除国子监、孔庙之外,还有周边地区的一些著名文化遗存,国学胡同内有一座祭祀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国子监街南有建于明代的火神庙、灶君庙;方家胡同原有国子监南学,是当时学生住宿进修之所。国子监与周边的这些文化遗存共同组成了一道庄严肃穆、蕴涵深邃的文化景观,充分体现出这一地区在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古城中的珍贵价值,别具魅力。

  进了国子监,第一感触就是,古代的学生,学习环境真是好啊,起码是挺清静的!现在的北京如此喧嚣,但在这里,人永远都不多,嘈杂是不被接纳的。现在人们总抱怨浮躁的风气,那不妨带本书,来这里,找个背风的地方坐下来,伴着树影儿和屋影儿的轮转,听着时隐时现的鸟鸣,暂时抛下平日难缠的烦恼,沉淀下自己的心绪,享受一下字里行间的静谧,繁忙之余,是不是很期待这样一份心情。

  国子监里气氛不错,也有很好的展览,讲述着古代大学生从入学考试,到上课学习,到毕业分配的全篇故事。展览里,最有意思的是那些“夹带”,也就是作弊小抄。这些东西很神奇,一张小纸条上,文字密集程度真是到一定境界了,每个字得用放大镜才能讲究看见,那技术,放现在,搞微雕书法绝对是前途无量的活儿。看着这些夹带,不由得感慨一下,与其这么费劲作弊,还不如踏踏实实读几遍书呢。做人,还是踏实点好啊!我们也都经历过大学的生活,回想一下那四年的点滴,或许能在这古代的皇家学堂里,找到些许共鸣吧。经历过,我们懂的。

t019f885609d6e2d65f.jpg

  徜徉在这古柏参天、石碑林立、崇基高堂的古街圣殿,远离都市的喧闹,触摸历史、文化的脉搏,以宁静淡泊的心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实在是件雅事。闲暇的时候,来到这里,找个角落,沉静下来,与自己的内心展开一番对话,向往的生活里,是不是有这一幕呢?

  现如今很多北京老胡同都逐步向商业化方向发展,但我认为国子监街不同,它要打造的是一个文化品牌,向更多人宣传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经典的、占主导地位的优秀传统文化。国子监街上的一些休闲、餐饮场所未来都将逐步与文化体验、文化宣传相结合,国子监街也有望成为一个既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能方便人们参观休闲的好去处。

  根据 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中国民主促进会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03: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