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相营销课涉多级分销被微信封停
知识付费时代,用户能用一杯咖啡、一餐外卖的价钱买到一套昂贵的学习课程,而若原本付费的用户通过分享课程,成为了收费方,这场知识付费行为是否变了味?3月19日7时许,一张新世相营销课程图片在朋友圈刷屏传播,用户甲购买了课程后,生成海报发送到朋友圈,如果有新用户通过该海报购买课程,用户甲即可获得一定收益。这场“病毒式营销”在一上午时间吸引了9万余用户参与,课程从最初的9.9元涨至了54.9元。当日12时许,腾讯微信官方团队封停了新世相营销课图片二维码购买链接,认为其属于多级分销违规行为。
买家付费后发展“下线”,成了盈利者,不少网友质疑知识付费成了“知识传销”。就此问题,深晚记者采访了律师、营销行业从业者。律师表示,新世相的违规行为本质就在于利用关系链发展人员,形成多级的上下线关系,按照下线的销售业绩计算盈利,“与传销行为是高度相似的”。
有人发展“下线”收益上万元
“我已加入新世相营销课,在涨价前邀你一起组队学习。”3月19日上午,曾创造了佛系青年、丢书大作战等热点话题的公众号新世相再次火爆了朋友圈,这一次主题则是“新世相营销课程”,与以往知识付费课程不同的是,新世相营销价格是随着购买人数而变化的。原价199.9元的课程从9.9元起开始收费,每万人购买增长5元。更为不同的是,用户购买课程后,分享宣传海报,有新用户通过此海报二维码购买,用户则可有一定分成。
根据新世相官方的说法,每邀请一位好友报名营销课程,即得40%现金返现,多邀多得,上不封顶。如果邀请的好友同时邀请了朋友报名,也可获10%返现,立即到账微信零钱。收益排行榜前10学员最高可得万元现金奖学金,第1名学员还可得价值50万的新世相广告推送一次。
知识付费新玩法让消费者从缴费者变成了收费者,从上午7时至中午12时许,4个小时内,新世相营销课购买用户飙升至9万余人,课程价格从9.9元涨至54.9元,在新世相收益榜上,排名靠前的用户通过分享海报,收益达到了万元以上。
涉嫌多级分销 微信官方对其处罚
新世相营销课以病毒式传播的速度迅速刷爆了朋友圈,而在3月19日12时许,这场传播戛然而止。不少用户发现,当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立即跳出了“已停止访问该页面”的字样,无法购买课程,同时新用户如果要关注公众号“新世相营销课”,也会跳出“该公众号因违规无法关注”的提示。
为何封杀新世相营销课?微信官方在当天发布了公告,称微信团队严厉打击多级分销等违规行为,“在《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等规则中也有明确规定,新世相通过多层抽成等方式,推广网络课程,违反了微信平台规则。目前微信团队已对相关公众号进行了处罚。”
被微信官方定义为多级分销,3月19日新世相官方同样发布了公告,称他们注意到微信对多级分销进行定义,并禁止此类行为,新世相接受处罚并进行了相关整改,并表示此前参与活动的用户仍可以提现。
短短4小时,从刷屏到被处罚,新世相营销课的购买热度骤降,图片二维码被禁止,用户可以下载新世相读书会APP进行购买,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前,购买总人数仍未达到10万人,停留在9万余人左右。购买热度明显下降,关于营销的争议则越发激烈。
购买过课程的用户会被邀请进微信群,深圳市民王小姐所在的营销课微信群有81人。微信平台封杀后,用几位网友提出要退款,然而群内的新世相官方人员未给与回应。这样的情况出现在了不少用户身上,购买后不可退款成了新的争议焦点。
深晚记者在新世相营销课的简介中发现,购买须知第三条中有明确规定,“本产品为虚拟内容服务,已经购买成功概不退款,请在购买前确认购买内容。”
律师看法:下线超三个层级,已涉嫌传销
知识付费时代,知识可变现为金钱。对于新世相的营销手段,品牌营销业内人士敖瑞表示,返利行为无可厚非。“总体来说,新世相的知识营销是一次粉丝经济的实践,粉丝付费来购买虚拟的观点、知识。在行为合法的基础上,这些钱都是他们应得的。”
知识付费的关注点原本在“知识”本身,然而此次新世相营销课的关注点却变成了“分销”。不少网友提出质疑,这种营销方式涉及发展下线盈利,是否已经属于传销行为?
深晚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广东中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潘翔,潘翔认为新世相这种销售课程的营销模式涉嫌传销行为,此为国务院颁布的禁止传销条例规定中严令禁止的。“在互联网知识经济的营销模式中,通过互联网分享获得粉丝,获得利润这个行为,本身并不违法,国家也没有禁止,不属于传销行为。”潘翔表示,但是新世相的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是,利用发展多层下线获利的方式,形成一个累进式的分层体系。发展的下线一旦超过了三个层级就属于法律所规制的传销行为,而新世相运用的是动态式涨价的营销模式,显然发展的这种下线的模式已经远远超过了三个层级。
而对于用户退款无回应一事,潘翔认为新世相公司以单方声明的方式声明一经购买概不退款,这个是霸王条款。“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经营者通过自己单方制定的格式合同免除或者减轻自己的责任,排除消费者的主要权利的这种格式条款是无效的。”潘翔告诉深晚记者,这种声明是无效的,对消费者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新世相的知识付费营销陷阱
在从业者看来,借助微信群的分级营销,知识付费的内容运营方在短期收获了可观的利益,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知识付费领域暗藏的风险正在破坏整个行业的生态。
课程分销
“原以为花费54.9元能直接获得感兴趣的课程,却不想差点跌入一个陷阱。”消费者贾先生表示,3月19日,朋友圈中刷屏式地开启了《新世相营销课-十大爆款全复盘》课程的宣传,内容为创始人张伟首次公开复盘新世相“爆款”的诞生过程。然而,通过识别宣传海报上的二维码并完成付费后,贾先生却被拉入一个近百人的微信群,通过链接下载新世相读书会的App,并绑定微信号才能听课。
有同样遭遇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以39.9元购买这一课程的宋女士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群内有“新世相班主任”和“学习委员”两个类似管理员身份的存在,其中,“新世相班主任”发布消息称,已付费学员每邀请一位好友报名营销课程,即得40%现金返现,多邀多得,上不封顶,若邀请的好友同时还邀请了另一位朋友报名营销课程,也可获得10%的现金返现,所有分享者只需在新世相微信公众号生成自己专属的海报,分享扫码即可。“此前也在其他的知识付费应用上买过课程,通常来说完成付费后直接就跳转到了课程页面,被拉入微信群还是首次。”
借助分享返现的方式,新世相营销课程的售价也水涨船高。从课程营销海报上可以看出,每万人购买该课程,售价即上涨5元,截至3月19日11时,购买该课程的人数已超过9万人,售价也达到54.9元,由此推算,新世相初始的课程售价仅为9.9元。
有消费者发现,群内“新世相班主任”发布的消息中,竟然还有与课程不相关的付费链接。“本来以为‘新世相班主任’发布的是课程下载地址,谁知道点进去是一个名叫静雅书院199元支付学费的页面,支付按键上方标注着‘报名即赠送价值69.9元课程《静雅诗词大会》’。”消费者李先生指出,群内已有不少消费者要求退款,然而新世相方面却表示,群内所谓的“新世相班主任”并非官方,而是外人混入借机蹭流量,正在逐群排查踢出。
随着争论的不断升级,微信团队也很快发布公告称,微信团队严厉打击多级分销等违规行为,在《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等规则中也有明确规定。新世相通过多层抽成等方式推广网络课程,违反了微信平台规则。目前微信团队已对相关公众号进行了处罚。随后,新世相读书会分享页面被封,账号因违规暂不支持关注。对此,北京商报记者也多次致电新世相,但电话均处于占线的状态。
花式营销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从新世相初创到逐渐发展壮大的背后,也少不了诸多资本的助力。公开资料显示,新世相由前《GQ》副主编张伟在2015年10月创办,目前是北京世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的内容生产前端。虽然成立时间并不长,但是新世相却获得了真格基金、腾讯、华人文化、正心谷等机构的多轮投资。2016年12月28日,新世相完成了股东变更,新增的股东名单除了新世相高管汪再兴、杨远骋之外,还有真格基金、华人文化、腾讯,以及经纬中国合伙人左凌烨。今年2月,新世相完成B轮超1亿元融资,由昆仑万维领投;险峰旗云、厚德前海等投资机构跟投;真格基金等投资机构继续跟投。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世相之所以能收获资本的青睐,与新世相发起的一系列项目热度有关。2016年5月,新世相推出线上虚拟图书馆“新世相·图书馆第一期”,1000份半个小时便售罄,此后增加的2000份也在一个小时内售罄;2016年11月,新世相联合黄晓明、徐静蕾、张静初等百人在北上广等城市发起“丢书大作战”,相关微博话题达到2亿;2016年7月,新世相联合“一直播”和“航班管家”在微信上发起活动“4小时后逃离北上广”活动;随后在2017年4月,新世相携手新奥迪A3联合发起了逃离北上广第二季活动,滴滴、摩拜、QQ音乐、一直播也分别在各自App、小程序中接入“逃离北上广”活动。
此外,2016年9月28日,偶像组合X玖少年团举行发布会,通过新世相微信平台正式出道,这是现今团体中联合新媒体平台出道的首次尝试;2017年2月,新世相的首部影视作品《你的味道》,以网剧的形式在腾讯视频上线;2017年4月,《逃离北上广》网剧项目启动,初期投资达3000万元。
此次发布营销课程的平台新世相读书会则于2017年10月上线,产品结构主要包括每天听本书、浓缩书以及目前重点发展的“精品课”。借助知识付费的东风,新世相读书会上线的第一堂精品课“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正式上线24小时总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得不偿失
“新世相的知识付费课程之所以能在短期内达到超高的销售额,与借助微信群分级营销不无关系。”消费者邵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此前他就购买了预售课程,进入群后通过几轮预热才有正式课程,随后新世相订阅号+服务号的正式课程营销图文推送开启,同时,官方人员在核心预购群里也开始传播如何分销,并给出了一上午就赚几百元的分享案例,“从这一次的《新世相营销课-十大爆款全复盘》收益榜单也能看出,最高收益超1900元”。
“分级营销是商业领域中惯用的方式,但是被运用到网络中后,传播效果便被瞬间放大。”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虎表示,分级营销时借助返还佣金获利在商业领域并不被禁止,新世相借助微信群发布课程的同时进行分级营销,或者是在群内发布其他广告链接的行为,并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但是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不恰当的营销方式虽然在短期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却也让品牌失去了公信力,“对于消费者来说,明辨分销内容中的陷阱至关重要”。
有行业人士指出,根据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整顿新型多级分销欺诈行为的公告》,用户利用微信关系链,通过微信公众账号实施多级分销欺诈行为;发布分销信息诱导用户进行关注、分享或直接参与均属于违规行为,新媒体用发展多级下线的方式来鼓励用户营销自己的产品,存在被工商部门认定为传销并进行行政处罚的风险。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指出,不能将市场发展中的负面现象都归结至法律法规的管理层面,事实上,此次因课程付费而引发的广泛争议,反映出的是当下消费者对于知识有广泛而强烈的渴求,消费理念正逐渐发生转变,然而,不恰当的营销方式却在扭曲知识付费领域的生态,“整个社会都应该善待知识付费领域的发展,无论是知识内容的提供者,还是营销传播的平台方,都需要从内部建立起自律规范,才能让消费者有长期而持续为知识付费的动力”。
延伸阅读:新世相的这波营销,真的不是传销吗?
世相这一刷屏,终于把自己从文艺ip变成了提货Xspace的微商。
一句话说过程:早上9.9元卖营销课,二级分销模式,每一万人购买涨五块钱,大概到上午十一点多,链接被封。
这是继网易云课堂和三联中读搞知识付费的营销活动之后,朋友圈里第三个类似的活动。
这一波活动能刷屏,有业内人士分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1,新世相是玩营销的高手,大概做运营和营销的人,都想copy一下逃离北上广的盛况。
2,张伟像上世纪企业家标准照一样在海报里承诺:推广第一名送价值50万新世相广告推送一次。这个吸引力,还是超级大的。
3,人的心理不可捉摸,买涨不买跌,越是涨价,诱惑越大。
4,分销的刺激还是很大,一旦看到了收入不断进来,就有了动力。
开始刷屏之后,新世相联合创始人汪再兴在朋友圈把张姓男子比作微商界的新偶像了。
主动站队微商,这一波思路的确比较清奇。
不过,上午10点30到11点左右,新世相营销课的微信群里的队形已经相当整齐,具体如下:
与此同时,微信出手,封链接,公号。
和网易云课堂、中读的过程都差不多,几小时内戛然而止。
腾讯方面的回应是:
微信团队严厉打击多级分销等违规行为,在《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等规则中也有明确规定。
新世相通过多层抽成等方式,推广网络课程,违反了微信平台规则。目前微信团队已对相关公众号进行了处罚。
希望大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平台规范,共同维护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
多级分销打击公告:http://mp.weixin.qq.com/s/MI0dyScmEZYoeHlE61sKYA
如果说之前网易云课堂还有点新鲜感,三联中读还有点知识人文气息,那么新世相的这个和活动,的的确确是给人一种理直气壮的low。
有人算了一笔账:
媒体社群里的老司机们纷纷表示,实在不好意思把这种微商气息浓郁的海报分享出去,太丢人了。
三表在朋友圈里评论:赢了热度,输了口碑。
之后,汪再兴宣布,因为“不可抗力因素,活动调整到新世相读书会app”。
但是要求退款的声浪越来越大——管理员说,你们不是要听课的吗,已经可以听了呀,但是并没有人care这个课——这真的挺尴尬。
退款的要求大概是可以预见的,因为这样的营销方式,只能吸引来“薅羊毛党”,对他们来说,唯一需求是能够分钱,至于到底卖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哪怕只是一坨翔,都不重要。
这已经非常像传销了。
最新信息,新世相创始人张伟对此进行了回应:
1,我对销售同事的要求就一个:全力卖好,按商业逻辑,做最硬的销售。
2,我对内容同事要求也只有一个:市面上最好的付费内容,不要之一。我们做内容下死力气,营销课是我自己录的,光录音花了整两个星期。内容整理花的时间远大于此。我不专业,到最后嗓子是哑的,声音不好听,但课本身拿得出手,一定值。我能分享的传播技能,全在这里。可以下个APP,买份听听。
3,内容产品经得起考验是一切销售和传播的基础,这也是我在营销课里说的压轴内容。我朋友圈的人大都是冲着我的能力(LIAN)而花钱,谢谢认可。
“内容产品经得起考验是一切销售和传播的基础”——听起来自信满满,因为内容太好了,所以用了分销模式,手动省略号。
有多少人是真的渴望这个课的还不知道。然而剩下的人,包括要求退款的人们也有可能又掉入了又一个坑:你还得去下载一个app。
相信十几块钱就能学成10万加的本领,恐怕这个智商,也不太可能做出十万加。
头部微商在积极把自己洗白成有逼格的大V,而原来的大V,正在把自己玩成微商?
新世相对营销课被微信团队封闭做出回应
新世相团队目前已经注意到微信对多级分销进行定义,并禁止此类行为,“我们接受处罚并立即进行了整改,此前参与活动的用户仍然可以提现。已经付费的用户,我们会全力做好服务。”
新世相团队表示,涉事的“新世相营销课”仍然会正常在平台内销售,并希望外界关注课程内容本身,而非其传播模式。
对于新世相被微信封杀,网友是这样看待的:
@IRISVISION : 学网易?没学好
@李岷 : 新世相的新吃相。您喜欢么?
@爱YO哎YO : 新世相转型无可厚非,但是只想着捞钱真的是垃圾。
@草原牛肉干儿 :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品牌来说,学新世相过往那些刷屏的活动或是造特点词,我觉得都没有任何意义。很多人对营销的理解还是存在问题的。
@xxcheck : 新世相被封也许他们之前有考虑到,不过也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刷屏这才是最关键。“刷屏”两字下次还可以拿来当案例讲,就可以了。 另外说一句,新世相与微商一起使用更佳。
@manshie : 新世相裂变玩的666,KOL为了价值50万的广告推送也是拼了。其利用“满额加价”与“累计兑换物质奖励”,表面卖卖课,实际是对于APP的推广和付费转化。但凡事物极必反,盛极则衰。营销也得慢慢来。
@辣目桃子 : 转发公众号“平凡信仰”的观点: 虽然只有持续稳定的成功,才是品牌的成长之道。但你也不能阻挡别人追求快速成功的捷径,毕竟,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吃相。
@歪道道:为什么传销消灭不了,从新世相今天的刷屏课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因为就连很多有一定眼界和见识的人都会觉这个活动没问题。甚至为之狡辩。但是有情怀有收获的传销它也还是传销啊。
解析知识付费下半场:伪文化人的传销盛宴?
有媒体爆料,称“万达影视总经理蒋德富”和“五洲发行总经理阙文雄”已于上周五离职。短短两年之内,万达已经相继有20余人离开,仅2017年离职的就有8位。曾公开对外宣称,“不优先考虑子女继承”的万达帝国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吃相难看的新世相,借机消费夹带私货的公众号,今天彻底扯下遮羞布。夹杂在“文化传销”和“团购返现”的营销路上,文化人的“付费课程的分销”,就不叫传销了吗?”
经历了2016年付费元年和17年的火爆,知识付费的2018似乎走到了一个弯道:开年的网易云课堂的《网易运营方法论》因疑似分销的销售模式被封,着名平台小鹅通推出“团购返现”,众多平台都选择了在营销上做文章。3月19日,新世相再一次刷屏,却是因为疑似传销的分销形式导致被微信封杀?一时间迅速引起大家热议。知识付费也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随着多家实力公司的进驻,知识付费已然进入了竞争的下半场,只是奉行“营销至上”导致的一系列被质疑为“文化传销”的行为未免让人怀疑,知识付费是不是只是一个宣传噱头?质量和营销的博弈中,知识付费最终能走到哪里?
再刷屏的新世相,涉及“传销”被封杀
不知道近日大家有没有被新世相的营销课程刷屏:
新世相读书会开办付费课程取得成功后,新世相创始人的营销课也成功刷了屏----新世相创始人首度公开复盘,简单来说也就是新世相的一个成功营销经验分享课。
本来新世相要做营销分析是非常有资本的,去年无论是“4小时逃离北上广”还是“丢书大作战”都成功引发共鸣和刷屏,几次都成为现象级大事件。
然而不同于之前的成功,新世相这次却“翻了船”,中午还没到,《新世相》的扫码购买链接就被删了:
这些究竟是为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新世相这次的分销模式被质疑为“文化传销”,触到了微信的红线。
新世相这次搞了个很老套的套路--微课裂变,却非常有用。
基本原理就是扫码买课的人越多,价格就越高,价格在不断变化中。每一万个人买,就涨5块钱,而且购买的人数浮标一直在蹭蹭蹭地上涨,刺激用户当前立即下单。
底价是9.9的课程在11点被下线时已经涨到了55.9,这个上午新世相收获颇丰。
同时用户转发给更多人购买,自己也会有收益。一旦购买就会生成自己的海报发到朋友圈,朋友从你这个二维码扫描付费后,你立刻回得到分成,并且还会推送提示:xxx买了你推荐的新世相营销课,你获得多少多少的分成。
在设立分销奖金基础之上,还增加排行榜奖励,加强激励分销力度,活动推广第一名送价值50万新世相广告推送一次,2-10名送推广激励金,极大刺激了朋友圈的分销,一涉及到奖金,就会伴随着诱导分享,这是明摆着就要搞分销模式。
随之而来的是质疑:在推广上,新世相这次是赤裸裸的传销手法,你只要加入,分享后别人购买你可以提成40%,如果那个人再分享,你还可以拿到下下级的10%提成,新世相还做了一个排行榜,谁提成最多,谁就可以拿到新世相价值五十万的推荐资源。这个事情是一个典型的三级分销,也是一个典型的传销,很多人觉得三级分销不算传销,这其实是一个误读,所谓三级不算传销是指总的组织架构在三级以内,而三级分销则只是三级计算奖金,总体架构还是一个无限极的金字塔网体的。所以这个事情是个典型的网络传销,可能涉及刑事犯罪。
2016年9月微信官方就曾经发过《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整顿新型多级分销欺诈行为的公告》。
之后微信官方发布声明称,严厉打击多级分销等违规行为,《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等规则中已有明确规定(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整顿新型多级分销欺诈行为的公告)。新世相通过多层抽成等方式推广网络课程,违反了微信平台规则。目前微信团队已对相关公众号进行了处罚。
从制造热点到成为营销热点
被微信“封杀”的新世相没想到自己又带了一波热度:
多家公众号急忙出手,最早的在中午新世相一被封杀就已经发文,之后各家门户网站也迅速跟上。
一方面嘲笑买新世相课程,身陷分销模式的消费者“智商税”“被割的韭菜”,不少人表示一些朋友圈平时高冷的不得了的知识达人,一下都变微商了,好像有个知识经济的幌子,就不算偷了。为了拿点提成就把自己朋友圈贡献出来,实在是节操掉了一地。
同样被嘲讽的还有新世相,从“逃离北上广”的情怀到如今被人人鄙视“吃相难看”,只用了这次课程。很多大V则表示,新世相把这两年积累的一点品牌一日丢光了,都是读书人,总要注意吃相啊。
然而另一方面这些公众号也同样想依靠营销带动知识付费,借着抨击新世相也赚一波流量割一次韭菜:
公众号“樊登读书会广州分会”一边用着“新世相告诉我们不要和人性作对”,一边在文章末尾加上了自己的付费课程,甚至有些类似于新世相,扫码添加助教还可以优惠:
公众号“万能的大叔”一边指责新世相将卖课弄成了炒楼,一边也在底下附上了自己的课程二维码。
这些有自己课程,在进行知识输出的知识分子一边看似正义批评“吃相难看”的新世相,另一方面暗戳戳地附上自己的课程,为了一点小利做成这样,何止吃相,脸面都有些无光。
而以造热点、搞营销的新世相这次也终于成了被消费的热点被一波波公众号借机夹带私货地营销。
营销做文章,返现赚钱吸人气
从2016年知识付费元年起,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大批平台和内容的涌入使得知识付费市场在今年开始变得拥挤。在付费产品足够多且同质化比较严重的情况下,2018年的知识付费好像在内容上实在进无可进,选择了“营销”这一立竿见影的途径,但是迅速走偏从“营销”到了“文化传销”。
分销:分级+返现
2018年刚开年,1月17日,由网易云课堂联合荔枝微课推出的2018开年大课《网易运营方法论》刷遍了许多人的朋友圈,24小时卖出了13万份。这份成绩背后除了网易长期刷屏形成的品牌影响力,分享即有机会赚钱的二级分销机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网易运营方法论》原价199元,促销价只要39.9元。同时只要他人经由你分享的带有课程二维码的红色海报购买该课程,你就会得到佣金返现。其中一级分销返还课程价的60%,二级分销返还30%。
之后迅速跟上的千聊随即推出《千聊创始人·2018年唯一大讲,掌握知识付费的底层逻辑》采用了二级分销,一级分销可获得70%提成,二级分销可获得20%提成。
新世相读书会也是分销的行家:1月30日上线的《成为不可替代的人》精品课,这门售价99.9元的课程采用了一级分销,分享可得49.9元。24小时卖了近8万份,销售额超过500万。
但由于涉嫌触及微信“诱导分享”的规定,千聊的课程链接很快被微信封掉。相比网易开年大课先是封掉又被解封,千聊的课程链接不仅没有解封,千聊的App甚至还被App Store下了架。
拼团:文化“拼多多”
2月1日,知识付费技术服务商小鹅通正式上线了拼团功能。和荔枝微课或新世相等内容平台不同,小鹅通作为技术平台只针对B端客户提供技术支持。
科学队长旗下的《古生物学家还原恐龙世界》课程就是小鹅通在“拼团”上做的首次尝试。
《古生物学家还原恐龙世界》这门已经完结原价99元的课程,因为1月28日推出的五人拼团19.9元机制,在活动当天销售额达到了之前的十倍。据了解,这门课程的拼团周期为两周,发起拼团的首位用户为“团长”,拼团成功后,“团长”可低价或免费获得课程。
在《古生物学家还原恐龙世界》之后,科学队长又对《超距实验室——北大教授刘颖教你在家做实验》开启了拼团功能,这门原价119元的课程如今三人成团只要19.9元。
得到App也在小程序上推出五门拼团课程,《郝博士的皮肤管理课》收获了近一万名用户。
这种消费形式也被称为“文化人的拼多多”。
下半场竞争,质量和营销谁能胜出?
知识付费这两年伴随着罗振宇所说的“知识焦虑感”迅速成为了互联网的新宠,以喜马拉雅FM、得到、知乎、分答、十点读书等为代表的知识付费产品一下子得到了众多用户拥趸。
今年的跨年夜,就有3个卫视不再播跨年晚会,而用“知识跨年”、“思想跨年”的新概念;“为知识付费”也成为了苹果APP Store 2017年度精选值得关注的四大趋势之一。知识付费确实成为了这两年的新趋势。
然而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各大平台的产品已经出现“高度的同质化”。比如得到、喜马拉雅、新世相读书会、樊登读书会等都加入了“听书”付费产品的“战场”,在选书、讲述模式上很相似。
正如2017年12月31日的3道跨年知识晚会没有创造收视奇迹。这些都符合知识付费领域在2017年的表现:竞争者增加,不乏好成绩,但是奇迹的出现不再容易。而当知识付费到了2018年,依靠营销确实让它在成绩上亮眼,但是口碑也迅速崩塌。
当向往知识,主动参加付费课程的消费者被称为“被割的韭菜”“在交智商税”,当付费课程只能用类传销或团购这种返利噱头吸引消费,不仅是对付费课程的口碑的消耗,也是对知识付费未来发展的透支。
作为知识付费市场上沉浮的一个“分子”,知乎私家课首个产品《国民必修课:魅力好声音》主讲人张皓翔对知识付费市场保持着“绝对乐观”,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张皓翔表示:“现在人们对知识付费怀疑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的信用被透支和滥用了。整个知识在消解、降围,确实有一些更俗、更恶的东西出现。但不得不承认,这个东西变便宜了,获取知识的门槛变低了,这是社会的进步。知识付费产品的生产者们在努力地做一件事,就是把知识拉下神坛,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不光在质量上,也在费用上。”
豆瓣的知识付费频道“豆瓣时间”共上线10个付费内容,品类集中在文化、艺术、生活、心理领域。
在内容上,得到、知乎live、分答APP偏重经管、科技、个人成长类的付费课程,所教授的大多“有用”的内容:教你如何高效率地去读书、如何好好说话、教你怎么入行、教你怎么修图怎么拍照怎么做ppt。
而豆瓣时间的内容则是“虚构类”的,教授的是“无用之用”:领你读诗、读书,看《红楼梦》和《史记》,让你思考思考社会。
这种文艺气息是和豆瓣网站本身的气质是一以贯之的,同时也符合了用户的需求。豆瓣时间的主讲人分为两类,一类是领域内的大家,比如北岛、白先勇等,他们的书在豆瓣网站上都有很高的评分,在豆瓣用户心理也占据极高的地位;一类是豆瓣人气作者,比如七七等原本就在豆瓣成名,拥有一众豆瓣用户粉丝,认同度较高。
这一次的尝试豆瓣充分考虑了用户和自己本网站的特性,另辟蹊径走起了小而美的文化路线,从一众同质化商品中走出了自己的路线。而这也该是未来知识付费所发展的方向:找准定位,提升质量,而不是一味依赖所谓的营销。
尽管目前知识付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坑很多,但应当看到,总体来说对社会是一个良好的预告:知识价值正在回归,在各大平台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的知识付费商业模式正在成熟,未来知识付费会具备更多的想象空间。
评论:知识付费不能玩欺诈把戏
3月19日中午,该课程的微信二维码链接已经被微信封闭。微信团队表示,将严厉整顿这种欺诈行为。微信用了“欺诈行为”这样的词,非常符合这次营销的实质。争议点并不在于知识值多少钱的问题,而在于这种营销方式带着“原罪”。第一,内容不透明,发了张海报,连课程都没看到,好坏更无从谈起,买的是什么呢?第二,价格不统一,同一样东西,从9.9元到50多元,卖出了好几种价格,这侵害了消费公平。第三,有浓烈的传销气息,一级分一级,上级从下级中抽成,会员越多,红利越大,下线拉得越多越长,上线就赚得越多,这种方式跟金字塔形的传销模式并无区别。
从欺诈的效果看,它甚至比传销更有欺骗性。传销的重点不在于卖什么产品,而在于你拉来多少人,缴纳多少会员费。可是这次不一样,打的是知识付费的旗号,巧妙地隐藏起了自己的真实意图。新世相以9.9元起售的方式开始,把不当营销包装成一个让利的过程,以至于参与者失去了分辨力,而赚钱效应则让参与者失去了抵抗力。这从短短的几个小时里,就有十万人报名的热度就可以看出来。表面看是知识的感召力让参与者趋之若鹜,但真正起作用的是赚钱效应,学什么不重要,能提现多少才是真正让人心动的事。
移动支付的出现为知识付费提供了便捷的通道,这种新的知识增值通道应该被珍惜。但新世相的做法透支了行业的公信力,为后来者打开了潘多拉之盒。这种乱局如不能及时治理,跟风者必定不少,一看这种模式来钱竟然这么快,有几个无良商家不动心?它坏掉的可能是整个市场。
【华发网根据人民网、凤凰网、北京商报、搜狐网采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