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迦纳的婚礼》取材自圣经故事,是罗浮宫馆藏尺幅最大的油画(作者供图)
在罗浮宫德农馆第七一一号展厅中,有一张巨幅油画与「罗浮三宝」之一──达.芬奇(港译:达文西)《蒙娜丽莎》隔空相望。或许大多观众只顾盯着「谜之微笑」一顿狂拍,甚至对展厅内其余作品熟视无睹,但这幅巨制定会令人过目不忘。能称上「巨制」,源於它有着六点七七米乘九点九四米的超大尺寸,乃是罗浮宫馆藏尺幅最大的油画。正因如此,这幅由威尼斯画派巨匠委罗内塞(Paolo Veronese)所创作的《迦纳的婚礼》(The Wedding at Cana)也是罗浮宫永不外借的藏品之一。
具有典型文艺复兴风格的威尼斯圣乔治奥.马焦雷修道院由着名的「帕拉迪奥主义」创始人安德烈亚.帕拉迪奥所设计,於一六一○年竣工。在十七至十八世纪期间,修道院曾频繁成为卡纳莱托(Canaletto)和瓜尔迪(Francesco Guardi)等威尼斯风景画大师们描绘全景画中的素材,甚至连十九世纪被誉为「英国最伟大画家」的透纳(J.M.W. Turner)均取景於此。一五六二年六月六日,委罗内塞接到修道院中本笃会修士们的委约,希望他能够为新食堂创作一幅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
有意思的是,尽管教规明确规定修道士在就餐时禁止将视线移出餐盘,圣乔治奥.马焦雷修道院的本笃会修士们竟然决定在食堂墙面用一幅巨大的饕餮盛宴主题作品来装点,并在和委罗内塞签署的合同中明确规定「作品的尺幅要和墙面等高等宽」。同是为修道院食堂而作、都需要观者以仰视的视角来欣赏、且均结合建筑本身而采用焦点透视的构图来实现室内空间的视觉延伸,委罗内塞耗时十五个月完成的《迦纳的婚礼》实则和达.芬奇为圣玛莉亚感恩修道院食堂所创作的《最後的晚餐》有异曲同工之妙。
画作取材於《新约圣经》中的《约翰福音》卷第二章,开篇原文是这样记述的:
2:1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
2:2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
2:3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
2:4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这与我有什麽相乾。我的时刻还没到。
2:5他母亲对佣人说,他告诉你们什麽,你们就作什麽。
2:6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
2:7耶稣对佣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
2:8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
2:9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佣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
2:10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2:11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
艺术创作的魅力就在於,文字记述只提供一个线索,概念或者灵感;余下则交给艺术家本人通过个人独特的理解和想像去创造、发挥与延展。圣经短短十一句的记述并未对婚礼酒宴的宾客,场景和规模有详尽的描述,却给了後世艺术家们无尽的想像空间。《迦纳的婚礼》这一题材自中世纪开始便广受画家们的青睐。但和注重神性的中世纪时期按照圣经原文将画作聚焦耶稣和圣母玛丽亚的表现方式不同,文艺复兴画家们受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创作开始倾向於将高高在上的神以更具人性化的姿态来呈现。《迦纳的婚礼》这一叙事题材也逐渐演变成展现婚礼盛宴奇迹发生时的情境。
在诸多《迦纳的婚礼》同题材作品当中,委罗内塞的版本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因为他不仅将《约翰福音》第二章精炼的原文基础上做了巨大的延伸,更是将这个圣经故事设定在十六世纪繁华的水城威尼斯中。耶稣和圣母仍是画中当仁不让的焦点,身旁围满了他的门徒、威尼斯贵族、戴着头巾的东方人、仆人、修道院修士和音乐家们等上百位参加婚礼的嘉宾。圣经中记述的简短对话早已被盛大的场面、嘈杂的宾客、华丽的服饰、丰盛的酒宴,甚至现场奏响的美妙音乐所「淹没」,而耶稣「化水为酒」的神迹则由画面右前方手端罎子倒酒的仆人所一笔带过。人物明艳绚烂的衣饰色泽与繁复细腻的故事情节和谐地融合在被湛蓝色天空映衬下的开放式建筑场景中。身为提香追随者的委罗内塞显然通过《迦纳的婚礼》展现给世人何谓真正的用色大师。与其说是描绘耶稣在迦纳的婚礼盛宴,不如说是一场被画家「喧宾夺主」的彻头彻尾的色彩狂欢。
尽管在圣经原文中并未有只字关於音乐的记述,但为了呈现婚礼上享乐时的欢愉气氛,委罗内塞在画中耶稣基督餐桌前的近景位置加入了正在演奏乐曲的小型室内乐队。然而,几位看似作为画面点缀的音乐家们却被画家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
一七七一年,艺术史学家A.H. 萨内蒂(A.H. Zanetti)首次提出画面正中央的小型室内乐队乃是由十六世纪威尼斯最着名的绘画大师们所组成。
据他所述,画面前身穿白袍黄袜手持中音维奥尔琴(Tenor Viola da Gamba),略有谢顶的男子便是委罗内塞本人。他身後露出身着绿袍的肩膀,正在演奏与之相同乐器的络腮胡男子乃是丁托列托(Tintoretto);身旁一席红衣头戴红帽,歪头吹奏高音木管号(Treble Cornett)的男子是雅各布.巴萨诺(Jacopo Bassano);而画面前方身穿亮红色长袍,正在拉奏低音提琴(Violone)的灰须长者则是威尼斯画派诸位大师中最富盛名的提香(Tiziano Vecellio)。这一推断显然是令人兴奋的。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