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朱丽叶.勒彼里耶(左)在现场介绍她的作品《迸发》的创作历程
法国的玻璃艺术一直被公认为世界顶尖,特别是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和绘画作品一样,法国玻璃界也是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其中,德孔西蒙─勒皮里耶家族就是延续百年的玻璃艺术世家之一。近日,这一家族迄今为止唯一一名女性创作者、三十四岁的艺术家朱丽叶.勒彼里耶(Juliette Leperlier)在上海开启了她的亚洲首次个展。尽管幼承庭训,在欧洲大师的薰陶下长大,但这位美女艺术家却对於中国文化情有独锺,大到创作灵感,小到作品的用色,她都毫不讳言中国文化对她影响之深。
百年世家精品再现
朱丽叶.勒彼里耶生於玻璃艺术世家,她的曾祖父是十九世纪法国玻璃脱蜡铸造名家佛朗索瓦.德孔西蒙(Francois Decorchemont)。作为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好友,弗朗索瓦深受印象派的光影及色彩影响,并一直致力於通过玻璃来呈现绘画美感。他出生的小镇孔谢的全部教堂和巴黎圣奥古斯丁大教堂的镶嵌玻璃,全由他拼贴铸造。德孔西蒙的玻璃铸造技艺在孙辈艾蒂安.勒彼里耶(Etienne Leperlier)、安东尼.勒彼里耶(Antoine Leperlier)兄弟那里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兄弟两人也成为法国公认的国宝级玻璃艺术家。艾蒂安.勒彼里耶正是朱丽叶的父亲。
在这次展览的起始,也展出了佛朗索瓦.德孔西蒙、艾蒂安.勒彼里耶,以及安东尼.勒彼里耶的各两件作品,展现十九世纪至二十一世纪的法国玻璃艺术成就。
虽然是父亲的助手,但朱丽叶.勒彼里耶一开始却试图逃离脱蜡铸造这条艺术之路。她表示,在巴黎第一大学求学时,曾尝试透过研究用不同的艺术媒介创作,远远逃离脱蜡铸造。但她学得愈多,发现自己愈为玻璃所深深着迷。
经历多年的挣扎,朱丽叶.勒彼里耶终於决定不再犹豫。二○一四年父亲过世後,她继承父亲的工作室,并开拓出自己的创作之路。从技术到创作,朱丽叶.勒彼里耶融合了巴哈的音乐、芭蕾的舞蹈、物理的定律、情感的象徵。她的感受敏锐,思考哲学,创作多元,有外科手术的精准,也有诗人心灵的感性。
相对於前辈的具象和写实,朱丽叶试图让自己的作品更加诗意,并迎合年轻一代的审美。此次「烈火冰心.永恒的玻璃探索:朱丽叶.勒彼里耶法国玻璃现代诗人亚洲个展」,艺术家以充满哲学的沉思,独特诗意的笔调,用极简的形式、动人的色彩、灵动的线条与造型,为观众呈现三十五组作品。她还特别提到,有一些作品的色彩灵感来源於她上一次来上海参观琉璃艺术博物馆,从杨惠姗的琉璃作品中,她找到了颜色的答案。如今,带着自己的作品回到上海,也颇有艺术追根溯源的意味。
中国之「气」启迪创作
才过而立之年,又是现当代艺术的创作者,年轻的朱丽叶.勒彼里耶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老气」。即便在中国本土也很少在年轻人群体中流行的针灸和「气」的概念,已经成为她创作中的一部分。她坦言经常和自己的针灸师傅探讨「气」的问题,这也成为她创作中的一大灵感来源。
朱丽叶.勒彼里耶说,她一直在追求一种形式、一种动作来呈现流动感。比如,由三个对称螺旋组合而成的《迸发》,线条流畅,造型极简,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这像是一种演变,一种循环,它是静止的,却又这样延续下去。同时,作品造型又像是人体的『基因』,展现的是一种生命的永续。」朱丽叶.勒彼里耶很喜欢这件作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色彩,可以从中看到一种色彩的渐层过渡,从透明到深沉如黑的蓝,颜色的渐近,同时暗示着时间和玻璃流动的轨迹,又像是两个人的关系,从相识到相知,从浅到深,由淡渐浓。
「不确定原理」系列作品超越形状的抽象本质,没有底座,没有上下左右之分,造型如同运动中的力量,但颜色却又在玻璃浆的流动中精准细腻呈现,就像寒冷中的波浪被冻结在时间和空间一般。「海胆」系列则是把钉子放进海胆造型的玻璃之中烧制,让钉子融合玻璃呈现一种特殊的金属感与迷人光线,既有美学层面的展示,同时也是异材质结合的创作挑战。
策展人、琉璃工房创始人张毅说,朱丽叶.勒彼里耶是琉璃工房历年来所邀请的最年轻的国际艺术家,但世界上很少有人像她一样「生於斯,长於斯」,见证了法国玻璃艺术最辉煌的历史。「在玻璃艺术的世界里,她已然展开了一个新的时代,有了一个新的声音。」
展览将持续到三月。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