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金坛举办河蟹大赛比拼品质
杨国伟在阳澄湖养蟹已有十年,承租的800余亩阳澄湖水面,产出的湖蟹年年售罄,今年1月10日结算,他在刚结束的蟹季共卖出大闸蟹逾6万斤。然而,赚了个盘满钵满并没有带给他持久的兴奋,令他忧心忡忡的,却正是以空前力度席卷水产养殖业的环保风暴。2018年,国家农业部明确要求江苏、湖北、安徽等河蟹主产区围栏、围网、网箱清拆面积必须超过100万亩。2020年之後,仅余1.6万亩的阳澄湖围网如果必须拆除,怎样才能保住「阳澄湖大闸蟹」?杨国伟心头茫然。
今年59岁的杨国伟27年前曾为浙江温州水产局的渔政站长,精通蟹苗繁育技术,先後辗转於上海崇明、江苏洪泽湖、太湖从事河蟹养殖。2009年转战阳澄湖。如今已是中国渔业协会水产商贸分会常务副会长的他,在阳澄湖养蟹最大的感受是「阳澄湖蟹是中国大闸蟹品牌的制高点」,他养的蟹在全国河蟹大奖赛中夺得金奖四连冠。「在太湖和洪泽湖积累了养殖技术,在阳澄湖则学会品牌运作。」
太湖终结逾30年围网养殖
阳澄湖养蟹已得心应手,但令杨国伟愁肠百结的,却正是日益收紧的退养还湖。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荣誉会长李国平披露,因生态环保的需求,江苏省滆湖、长荡湖、固城湖已全面退出围网养蟹,江苏省太湖、山东省微山湖於2018年10月已全面拆除围网养蟹。苏州市於2018年12月底前基本拆除太湖苏州市行政区域内水域的4.5万亩围网,至2019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拆除,彻底终结太湖30多年的围网养殖历史。目前,100万亩的湖泊围网养蟹已拆除五分之四。
随着内地强势推进退养还湖、生态修复,河蟹养殖已展开从湖泊养殖转向池塘养殖的战略大转移。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吴旭干教授分析称,湖蟹的区域品牌优势面临挑战,塘蟹已悄然成市场主流,大闸蟹市场正面临重新洗牌。据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所长潘建林介绍,内地河蟹养殖面积在1000万亩左右,其中,池塘养蟹已占到九成,河蟹年产量80万吨左右,产值为550亿元人民币。
阳澄湖是太湖平原上第三大淡水湖,总面积约17.8万亩,2005年,阳澄湖围网养蟹面积曾达到14.2万亩,2015年围网养蟹3.2万亩,2016年以後只剩下1.6万亩水面,仅为顶峰时的11%左右。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胡建国希望,这1.6万亩起码得撑到2020年。但2020年之後呢?杨国伟心头茫然。
「『阳澄湖大闸蟹』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标识,限定为只能是在阳澄湖里养殖的蟹。」胡建国说,正在向上级申报阳澄湖周边沿湖改造的标准化池塘养殖蟹都能算阳澄湖蟹,因为仅凭当下的1.6万亩阳澄湖围网出水的1300吨蟹,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昆山市农委分管渔业的副主任于德山对媒体表示,不只是在湖内养殖的才叫阳澄湖大闸蟹,广义上讲,阳澄湖以及周边流域内的池塘里养殖的大闸蟹,都可称为阳澄湖大闸蟹。昆山巴城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荣伟介绍,苏州市政府在不减少大闸蟹总产量的前提下,不仅将蟹农养殖向湖周边有条件的河流、池塘内引导,而且还出面改造数万亩标准化养蟹池塘。
苏州拟建7.48万亩标准化池塘
自2009年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鱼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徐跑与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合作,以长江原种大规格江蟹与阳澄湖大规格湖蟹为亲本培育中华绒螯蟹「阳澄湖一号」种苗,在园区拥有的1140亩阳澄湖水面里保种、育种,已经繁育了4代,并以「阳澄湖牌大闸蟹」注册了品牌商标,2015年起开展较大规模池塘养殖。
「阳澄湖蟹是国蟹,品牌是历史的沉淀,要保住阳澄湖原产地。」正因为此,徐跑与技术人员用十年时间,在阳澄湖镇创立了标准化池塘大闸蟹生态养殖模式,「从亲本到大眼幼体、扣蟹、成蟹的全过程体系技术形成闭环链」,确保大闸蟹的纯正「阳澄湖血统」,而小生态池塘养殖「可以通过种植水草、优化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等措施人为控制水域生态质量,更容易建立标准」。
「一方水体养一方蟹」,徐跑说,因为沿阳澄湖池塘养殖都属於阳澄湖水系,「阳澄湖水系是弱硷性,pH值常年在7.5到8.0,养出的螃蟹味道就是有点甜」,而其他地方没有这种水系。据胡建国介绍,苏州市计划建河蟹养殖标准化池塘7.48万亩,现已建成3.26万亩,塘蟹产量已远超湖蟹。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