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40|回复: 0

芝兰玉树 明清墨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4 03: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8芝蘭玉樹 明清墨苑.jpg

  明代中叶,随着江南城市商品经济和市民文化的发展,书画、书籍、木版、雕刻等艺术领域的勃兴促使制墨业空前兴旺。徽州依然是全国的制墨中心,主要是歙县、休宁、绩溪、婺源四县,并以休宁、歙县为主,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制墨派系。徽商之繁盛不仅限于流通领域,而且在制造业、文化产业。据明末麻三衡《墨志》记载,明代徽州墨工竟达一百二十多家。在徽商的强大经济保障下,徽墨更加产业化、精致化、文人化,中国制墨史再次出现了一个高峰,并出现了以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等为代表的制墨大家。

  总体看,明代制造业水准很高,工料俱佳,体现了那时大国工匠精神。

  内廷供奉,龙香御墨

  宫廷用墨作为宫廷御用品,在造型和图案装饰上均有成规,几百年变化不大。龙香御墨是以「龙香剂」为主要配料的传统制墨。「龙香剂」传为唐玄宗命名,唐人冯贽《云仙杂记》中记载一则传奇,唐玄宗有御案墨名龙香剂,一日见墨上有一小道士,像蝇子一样在墨上行走,呼而叱之,小道呼万岁,言其为墨之精,黑松使者。明王象晋《群芳谱》记载,唐玄宗曾用芙蓉花汁调香粉作墨,名曰龙香剂。宋人以此方为底,改良了龙香剂的制作方式。元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宋熙宁、元丰年(一○六八至一○八五年)张遇供御墨,用油烟入脑麝、金箔,谓之龙香剂。」至明,尽管「龙香剂」的配料有所变化,但其制作方法和使用范畴基本未变,「龙香剂」也因此成为御用墨品的代名词。

  现在中国发现最早的「龙香」御墨是明朝的,迄今有明确纪年且年代最久的墨品,是「宣德元年龙香御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呈舌形,墨面雕刻龙戏火焰珠纹,墨背阴文填金楷书「龙香御墨 宣德元年制(一四二六年)」。墨面飞龙刻画细致入微,片鳞只甲,一丝不苟,墨背字迹端庄,是明御墨中的佼佼者。

  徽商世家 严氏幕僚

  罗龙文是嘉靖年间着名墨工,安徽歙县人,字含章,一字章甫,号小华,别号住住道人。其高祖就已带领家族成商贾巨富,其曾祖四兄弟均为大徽商。祖父罗震孙更是一代钜贾,「号称千万」。罗龙文年轻时就已是徽墨商贾中之执牛耳者,善用桐油烟制上乘墨,一螺值万钱,世人重赀争购。

  明末何乔远《名山藏》记载:「(严)嵩家僮罗龙文,列衔中书,齿缙绅间。」罗龙文曾是严嵩家僮,因主子得势,就鸡犬升天,位列中书,为缙绅所不齿。史书多有附和此说者,然罗家如此财富,断无将儿孙鬻卖为仆之可能,有学者考证罗龙文由国子监监生(太学生)起家,明代朝廷允许平民捐监,罗家富贾,或是通过捐纳入监。但文献不足,具体时间已不可考,入仕后曾官至内阁中书舍人,是严嵩子严世蕃幕僚。至于其在何时,又是以何种方式攀上严家,就更无蛛迹可寻了。「家僮」之说,也可看作正派士人对其人格上的轻蔑。

  史书记载严世蕃为人豪奢,性贪婪,喜奇珍异宝。罗龙文善书画,尤擅制墨,罗墨身价之高,至万历年间,就有「罗氏贋墨几与中金等价」的待遇;大书法家董其昌则称:「若我朝墨,定当以罗小华鹿角胶为第一。」可见其墨已非普通文房用具,而变成文房秘珍,很符合严世蕃之猎奇猎珍心理。且罗龙文在制墨之外,又聪颖干练,智勇双全,尤长于奇谋秘计,从他后来在抗倭战争中的表现来看,对处于激烈党争中的严嵩父子来说,是难得的人才,故而能为严家所用。倭寇是明代的大患,嘉靖年间尤为严重。胡宗宪负责抗倭军政事物时,罗龙文在其幕府中,充当胡宗宪与严嵩父子的纽带。其后严家父子伏诛,罗氏亦因此身败名裂。

  墨林耆英 一池春绿

  嘉靖之后,罗墨一直享誉士大夫间,盛名上达内廷,明神宗游情翰墨,曾听闻罗氏墨,中宫之人为投其所好,重金争购,价等圭璧。明代文学家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当时新安(徽州别称)制墨惟罗小华墨最贵,价逾拱璧,重仅一两的罗墨,可鬻马蹄银一斤,且未必能得真品。

  罗小华之墨,传世较少,其中「一池春绿墨」最为流传有绪。此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墨名系由南唐词家冯延巳《谒金门》中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名句而来。墨呈圆式,两面有凸边,通体涂金。一面阳文行书「一池春绿」四字。另一面刻蟠螭戏水,回绕如蚰蜒形。墨侧有「小华逸史」四字款,又有阳文楷书「水云居制」四字。「水云居」当属罗小华的斋号,小华逸史系其别号。此墨曾被清初收藏家宋荦收藏,他在《漫堂墨品》中记载,此墨是其用粤纱,由米紫来处易得,米紫来名汉雯,乃收藏家米万锺(一五七○至一六二八年)之孙,可见此墨在明可能是米家旧物。此墨虽已历近四百年春秋,然除墨面漱金褪色和题字面有部分人为伤损外,仍坚致完好。

  除此之外,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罗小华世宝墨和半核桃墨各一。其中半核桃墨尤为别致,匠心独运。墨为半剖桃核形,大小与实物一致,纹饰逼真,系玩赏墨。沿剖开的桃核壳内边缘,一侧有阳文(表面凸起的文字)隶书「庚子年甲申月丁酉日记」,另一侧为阳文篆书「西王母赐汉武桃宣和殿」,核心有行书「小华」二字款,凹处可贮水,用笔舔墨即可书写。

  师徒相阋 祸起萧墙

  与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一样,徽墨也多以家庭作坊为主,生产程式精细考究,但规模不大。其墨法配方几乎是祖传秘笈,不传外室。但作坊要想持续盈利,又不得不雇佣帮手,个别学徒赢得主人信任后,出于多种原因,有些墨坊主会将墨法秘方传授异姓学徒,间或资助其另立商号,别开分店。但因商人逐利的本性,昔日师徒成为日后的竞争对手,甚至水火不容,也是有的。万历年间的制墨名家程君房和方于鲁师徒二人就留下了这样一桩公案。

  此事许多书籍均有记载,但详略不一,评骘不同,《四库提要》在着录墨谱时曾详述其原委。方于鲁本名大滶,以字行,后改字建元。少时也颇学诗,属意科举,被当时文韬武略俱佳的汪道昆(一五二五至一五九三)赏识,并召为女婿。后在程君房(名大约,以字行,又字幼博,号筱野)处受造墨之法,乃改而制墨。程君房有一妾室美姿仪,程妻妒之,将其逐出,此妾正是方于鲁倾慕之人,就令媒人辗转求娶,程氏诉讼到官府,两人因此生怨。未过多久,程氏因杀人罪系狱,疑为方氏构陷,在狱中绝食而亡。

  四百多年过去,程、方两人之纠葛恩怨早已湮灭,无人提及,但两人的意气之争,却为我国美术史留下两本精美绝伦的徽派版画集─《程氏墨苑》、《方氏墨谱》。《方氏墨谱》先成,系方于鲁延请徽州着名画家丁云鹏等人,按照墨模的大小及墨锭的花纹图案绘成底本,后由徽州黄德时、黄德懋等名刻工刻板刊印,开创了为所制墨编刻谱录的先河。稍后成书的《程氏墨苑》,同样出自名画家和名刻工之手,并添入西洋宗教画四幅,《圣经》故事四则,这在我国版画史上更是破天荒的创举。两书共录墨图八百多幅,为后人研究明代徽派绘画、雕版及印刷艺术,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

  北京故宫博物院存有数方两人传世墨品,造型别致,意趣高雅,可悦寸心。程君房盘带式墨,墨高四点二厘米,宽二点六厘米,厚零点九厘米,呈盘带式,造型小巧别致,形似佛教八宝盘肠,腰腹部饰以同心结,左上方阳文楷书「君房妙品」。程君房荔枝香墨,高五点八厘米,宽二点五厘米,厚一点三厘米,呈折枝荔枝式,通体漆皮,三颗果身饰不同纹饰,并分镂出蒂叶,烘托果实。仿实物而偏小,别具一格,亦属玩赏墨品。叶面阳文楷书「荔枝香」,另一面楷书「君房」款识。方于鲁文采双鸳鸯髹彩墨,此墨呈圆形,通体漆皮,直径九点八厘米,厚一点六厘米,两面起框,涂金其上,墨面绘双鸳鸯引颈相视,立于石上,水草依依,湖面水波起伏,髹以金、碧、绦、朱、蓝等色。墨背起长方形框,阴文行书「文采双鸳鸯」,填金饰之,金碧辉煌。左边框「方于鲁制」,右边框楷书「画一墨」,侧面书「大国香」。是方于鲁存世六块髹漆彩墨中的佼佼者。

  名墨集锦 国色天香

  明嘉靖、万历年间,士人间玩墨之风渐炽,墨商为牟利,穷极精工,攀附风雅,设计出各种图案纹饰,以满足贮藏者需要。这时出现了成套墨制品,几乎无法使用,只能置之案头,用以观赏。今人多认同「集锦墨」肇始于明嘉靖时期(一五二二至一五六五年),首创者是当时休宁派的代表人物汪中山。「集锦墨」一经问世,即烜赫一时,制墨家纷纷仿效,日趋完美,其形制、特徵,成为明以后制墨业学习的典范。清代以降,「集锦墨」成为皇宫贵族、文人雅士的文玩新宠、馈赠佳品,品类之繁多,图文之精巧,装潢之考究,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

  曹素功(一六一五至一六八九年)是清代四大制墨名家(另有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之一,原名圣臣,号素功,斋号艺粟斋。自幼喜爱墨道,科举不遂后,返乡以制墨为业,在吴叔大墨业的基础上,改吴家墨号「玄粟斋」为「艺粟斋」。曾在康熙南巡时,携所制佳墨进献,受到赏识,康熙亲题「紫玉光」,后以该名制成漱金紫玉光集锦墨。其所制十八种名品(详见曹氏墨林),几乎全是集锦墨。曹素功紫玉光墨居十八品之冠,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式十锭,每锭长五点八厘米,宽二厘米,厚零点六厘米。呈长方形,上方委角,两边起框漆边,通体漱金,面作通景《白岳山图》,分别题名天柱峰、五老峰、罗汉峰、香炉峰、万寿山、紫玉屏、玉屏峰,剑峰、狮子峰、沉香洞。墨背有阳文楷书「紫玉光」钤印和落款。又有「古歙曹素功珍藏」、「艺粟斋主人仿古清墨」、「天都曹素功制」、「新安曹素功鉴定」等字样。康熙丁未年(一六六七年)款,钤印数方。此套墨是特供宫廷的贡墨,纹饰繁复,做工精良,装于朱漆描金匣内,盖上有描金隶书「紫玉光铭」四字,色夺天工,光逾苍璧,精美绝伦。

  汪近圣(一六九二至一七六一年),号鉴古。雍正乾隆时的制墨名家,曾是曹素功家墨工,雍正初(一七二三年)自开墨店「鉴古斋」。墨艺精湛,雕刻精美,一时购求者咸以汪氏为最。乾隆六年(一七四一年),朝廷于徽州徵召制墨教习,歙县县令赵本上言徽墨之所以见赏于朝廷,之前是曹氏(曹功素)为其扬名,现在实际仰赖汪近圣及其子汪惟高。故推荐汪近圣次子汪惟高前去应召,在京城御书外教习制墨,「由是名大着于世」。汪近圣《辋川图》诗集锦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高九点八厘米,宽三厘米,厚一点一厘米,共二十一锭。墨呈长方形,墨面雕刻辋川通景图,分二十一景,填金楷书景名,墨背首锭为《辋川诗序》,其余为王维、裴迪等五言酬唱诗。辋川,位于西安东南蓝田县境内,在《新唐书.文艺中.王维传》中对其有记载:「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王维晚年隐居辋川,购得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蓝田别墅」,与友人作画吟诗、参禅奉佛,曾自作《辋川图》,现已不存,后世画家以此为题材的画作不胜枚举。此套墨合装于黑漆描金纹匣中,图文并茂,书法亦见功力,实属汪墨佳品。

  随着书写方式的改变,传统笔墨离我们日常生活似乎愈加遥远,但它早已以印刷墨融入后世生活。久经考验的传统制墨科技,有待我们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造福未来。

  (作者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博馆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3 08: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