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富士康郑州厂区计划招募5万人左右,深圳厂区招募约2万人左右,并且同时在杭州、昆山、淮安、太原等地招聘员工,相比于年前传闻裁员34万人,富士康可谓是迎来了年后的开门红,背后则是另一条令业界兴奋的消息:富士康签下了华为的订单。当然,这些只是部分媒体的消息,富士康官方发言人的回复则是:不评论任何同客户有关的消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严谨的职业态度,但即便只是捕风捉影,也足够令专家们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解读,特别是涉及到华为、苹果的竞争,以及库克供应链管理手段的调整,都可以作为未来商业教材的经典案例,毕竟,三家大象企业动辄影响百万人的工作,关系到生活的长治久安,CEO们有义务在做决策时:保持冷静。
其实,制造代工厂最危险的状况就是一家客户独大。在过去十年,富士康被苹果紧紧地拴在iPhone之上,库克却完成布局,实现“双供应商”战略,他们的代工商包括富士康、昌硕、纬创等等等等,年年都让他们狗咬狗地杀价。好在,这些代工商都不是坐以待毙的主儿,特别是郭台铭手眼通天,相信本次签下华为订单,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被动地位,或许,库克也要重新思考苹果的产业链策略,毕竟,华为已经后来者居上。
苹果vs华为,谁的订单更容易赚钱?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般的企业会择优制造,放弃一部分订单,但富士康的做法是:想尽一切办法,把资源拉到无限大,订单通吃,这也是郭台铭最与众不同之处,但苹果和华为则有着诸多的不同:苹果常年高端,现在销量停滞,正琢磨着降级,而华为则想着一鼓作气,试图由低端冲向高端。按照一般吃瓜群众的想法,苹果售价更高,代工iPhone会赚更多的钱,但懂制造运营的人都清楚:真正决定代工商利润的是订单量的大小,而非iPhone的高售价,相反,过高的售价反倒是会加大代工商的成本投入。
举个例子,iPhone的生产过程非常复杂,品质要求异常严苛,导致生产良率达不到100%,而任何不良品重工都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需要更换“非常贵”的材料,加之,员工的情绪也常常不稳定,干着干着就会干坏一个显示屏或者主机板什么的,这些都会归到运营成本里,此外,iPhone原材料的高价值,使得代工商不得不优先垫付材料的钱,据说把这些钱存在银行里,每天的利息都能在北京三环内买一套别墅。除了材料成本之外,人力招募也是很大的挑战,因iPhone制造流程日益复杂,需求的人力逐年增加,使得工人招募压力非常大,富士康经常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来招募员工,有些地方管理者甚至要把指标下达到各村儿,以支援iPhone量产高峰。此前几年,iPhone竞争较小,他们统治着产业链,代工订单稳定,富士康可以长期保有熟练工人,但自iPhone X之后,订单飘忽不定,总是一股子、一股子的,订单充盈时,员工是创造利润的宝贵资产,而订单下降时,员工就变成拖累企业的不良成本,可见,代工商赚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儿,相信这也是为什么郭台铭一直想要转型、去苹果化的原因,总之,苹果订单的诱惑力,主因是量大,而非高售价
笔者虽然没有去过富士康车间,没有见过真正的手机制造流程,但基于网上信息,iPhone远比华为更复杂,这意味着,华为手机制造简单,需求人力小,材料单价较低,这些都可以让富士康轻装上阵。如果订单稳定,他们依旧能靠着“薄利多销”来赚取足够的利润。另外,这些年,库克一直统治着产业链,对代工商予取予求,毫不顾忌革命感情,早已惹得天怒人怨,华为崛起有望扭转日渐失衡的产业链,富士康在谈判桌上也会更有底气。
人才流动,产业链都是一拨人
富士康代工华为,势必会冲击到库克的运营。过去十年,苹果一直努力建设产业链,到现在,已经具备足够的产能,甚至产能过剩,这意味着同类型的代工商都处在饥饿状态,库克总是把自己那点儿订单挪来挪去地,以便进一步压榨产业链利润,渐渐地,有人开始感慨:iPhone订单已变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于是纷纷另谋出路。
但我们绝对不能否认,iPhone产业链是最伟大的产业链之一,培养出大量技术、管理、经营、软件领域的人才。黄金十年中,企业间的人才迁徙非常明显,就连苹果也出现过大面积的离职潮,这些人带着经验离开,加入到竞争者的企业内,重整旗鼓。笔者就有一位朋友从iPhone的技术管理岗位跳槽到深圳华为,虽然关键性的技术仍然保密,也无法带走,但员工的创新思维、精品意识、运营管理经验,是已经渗透到他们的骨髓中,事实上,iPhone的精品理念,已经广泛辐射到整个手机产业链,当然,他们的精致外观也曾被人广泛模仿,现如今,苹果最大的组装代工厂也要与人分享,不得不说,这就是大势所趋。
具体到库克,内心应该是五味杂陈的,他一手创造了苹果产业链,培训出一大批的优质供应商。说句心里话,中国制造业应该感恩苹果,如此伟大客户,刺激着国内制造持续提升,不仅品质好,而且产能足、反应速度快,标准SOP连起来估计能绕地球两圈,库克连同很多供应商高管都得以攀上人生巅峰,但任何人都无法左右时代趋势,苹果的保密文化、条款再怎么严苛,也不能阻止人才自然流动,况且,郭台铭当年的诺基亚团队,有很多也都调整到iPhone部门,苹果无法否认,它们的某些成绩是站在诺基亚肩上完成的!
商业领域最大的弊病就是企业一家独大,不仅消费者要支付“垄断利润”,企业也因缺乏对手,而无法展开良性竞争,督促自我提升,毕竟,对手是成就梦想的另一只手!希望苹果和华为的拼杀能在未来促成良性竞争,而非血淋淋的肉搏,也希望富士康能再度升级制造工艺,双双完成苹果和华为的订单,造福百万员工,造福社区。
根据 科技新发现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