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42|回复: 0

范仲淹一流人物,一流法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10 00: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2范仲淹一流人物,一流法書.jpg

  图:清宫旧藏元天历元年(一三二八年)范氏岁寒堂刊本《范文正公集》(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代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的时代,是当时世界上较为发达的国家。涌现出一代代精英知识分子,他们以自己的建树,丰富和提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留下宝贵的优秀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为数颇多、极为珍贵的宋贤遗墨,虽未必能全面反映他们每个人一生事迹,但或者是重要历史事件见证,或者代表宋代文化艺术成就。「人文历史」自今期起推出系列文章四篇,以就教於读者。

  宋朝起完全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由社会精英构建起完整的文官体系,中国人正式进入「精英政治」时代,引领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体制创新、用人制度改变,激发了优秀知识分子的使命担当,「以天下为己任」成为他们的普遍追求。北宋相对和平,涌现出以范仲淹、富弼等为代表的一批「以天下为己任」的国之栋梁;在范仲淹引导下成长起来的思想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千古绝响。南宋山河破碎,内忧外患,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志在「还我河山」;文天祥以身殉社稷,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绝唱。

  文武双全 宋学一人

  范仲淹(九八九至一○五二年),字希文,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着建树,而且引领北宋士风,开创北宋文风,对辉煌灿烂的宋代人文思想、文化艺术有开创之功,集功业、道德、文章於一身。南宋思想家朱熹称:「范文正公自做秀才时,便以天下为己任」,「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本朝惟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忠义之风,却是自范文正作成起来也。」(《朱子语类.本朝》)史学界称其为「宋学精神第一人」;毛泽东主席曾指出:「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古书划界一般认为,流传至今的范仲淹整件墨迹,主要包括一件书卷:《楷书道服赞卷》,故宫博物院藏;三件书劄,其中两件在故宫博物院:《行书远行帖》、《行书边事帖》,一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行楷师鲁帖》(《宋诸名家墨宝册.宋范仲淹书尺牍》。以上都是清宫旧藏。笔者认为,散见於古代法帖中的范仲淹题跋,也是珍贵墨迹。例如《褚遂良摹〈兰亭叙〉》跋:「才翁(苏舜元,宋代诗人苏舜钦之兄)东斋所藏图书,尝尽览焉。高平范仲淹题。」其後为北宋稍後书法家王尧臣、米芾的跋,除反映了他的书法面貌,也说明他在宋代书法史是一流地位。这有限的几件遗墨,虽不能代表范仲淹作为书法家的艺术成就,却恰巧是他人生几个不同阶段所留,遗墨见证他「先天下之忧而忧」。

  《道服赞卷》 清意洁身

  《楷书道服赞卷》,纸本,小楷,七行共九十七字,纵三十四点八厘米、横四十七点九厘米。赞文开篇:「平海书记许兄制道服,所以清其意而洁其身也。同年范仲淹请为赞云」。

  同时而年少於范的欧阳修(一○○七至一○七二年)撰神道碑记载,他於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年)进士及第。同科有这位许兄,还有《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滕宗谅(字子京)。由赞文可知,许为晋代旌阳令许逊後裔,许逊当年弃官学道,於洪州西山举家仙去,鸡犬升天。许兄时任平海(今福建泉州)书记,大概是不满官场庸俗,虽未弃官,但继承先祖道风,并特制道服一袭明志,决心清心寡欲、洁身自好。范仲淹就此阐发议论,与之共勉:

  「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虚白之室,可以居处。华胥之庭,可以步武。岂无青紫,宠为辱主。岂无狐貉,骄为祸府。重此如师,畏彼如虎。旌阳之孙,无忝於祖。」

  赞文由道服外表,阐述道法自然、淡泊功名、不为利禄累及清白等内涵,以无愧祖先清名。宋人崇尚道教,例如北宋徽宗号称「道君皇帝」,自画像《听琴图》即着道袍。此帖是范仲淹传世唯一楷书作品,笔法清劲,结字端谨,颇有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遗意。书法史上认为: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梁巘《评书帖》)。宋代读书人深得晋人清峻超逸之风,尚意、尚韵,本质上是一致的。北宋稍晚书法家黄庭坚称:范文正公书,落笔痛快沉着,用笔扎实,是其最大特点。这是因为他真正理解晋唐书家,故「其鈎指回腕,皆入古人法度中」。欧阳修在神道碑里称范仲淹,「少有大节,於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也。』」这件早年墨迹,正是他「少有大节」的体现吧!

  景佑知苏州 《行书远行帖》

  范仲淹入仕後,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历迁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此时已是宋仁宗景佑元年(一○三四年),仁宗知其德才兼备,召还拜天章阁待制,又转任开封府知府。他更加感恩图报,不但尽心施政,而且对时政阙失、古今治乱安危等,为仁宗开说;并作《百官图》,评论当朝官员升降得当与否,献给仁宗。这惹恼了「最是个无能底人」(《朱子语类》)宰相吕夷简,二人当着仁宗面展开辩论。结果是范落职,外放饶州知州。事在景佑三年(一○三六年)。後又转任润州、越州。《行书远行帖》应是在景佑元年到二年任苏州知州时期遗墨:

  「仲淹再拜,运使学士四兄:两次捧教,不早修答,牵仍故也;吴亲郎中经过,有失款待,乞多谢。吾兄远行,瞻恋增极,万万善爱,以慰贫交。苏酝五瓶,道中下药,金山盐豉五器,别无好物,希不责不宣。仲淹再拜,景山学士四哥座前。八月五日。」

  此帖为纸本,纵三十一厘米、横四十一厘米。信的内容是人情交往的,说「我」接到四哥两封信,只因拖拖拉拉未能早日回信;日前吴亲郎中从此经过,也未能款待,望多多谢罪。获悉兄即将外出远行,兹奉上苏酝五瓶、金山盐豉五器,作旅途调药之用。没有别的好东西送您,望不要责怪,也不值得声张。根据东晋时期葛洪《肘後备急方》,苏酝、盐豉都是治疗南方湿热病的,都是吴中特产,故笔者推断落款为景佑元年八月五日。

  此帖书法风格,与《楷书道服赞帖》的瘦硬方劲相似,但尺牍不像赞文那麽正规,因此书写时较为率意。

  陕西招讨使 《行书边事帖》

  宝元元年(一○三八年),党项人李元昊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建立西夏,次年兴兵进犯北宋边境,一路攻至延州(今陕西延安)城下。范仲淹临危受命,康定元年(一○四○年)三月,仁宗召他回京师任天章阁待制、出知永兴军,後来这支部队被赐名「康定军」;七月升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八月任命他为延州知州(延安市市长)、庆州(今甘肃庆州)知州。他采取战略方针是「屯田久守」,终於巩固了西北边防,至庆历二年(一○四二年)基本解除西夏威胁,李元昊对宋称臣。三年(一○四三年)初,仁宗召他回京,授枢密副使;八月,任命他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南宋朱熹称:「若非范文正公,则西方之事,决定弄得郎当(不可收拾)。」(《朱子语类》)

  大国、中央政权对付小国、地方割据政权入侵、作乱,最有效的战略是持久战,消耗敌人。後来明末袁崇焕在东北抗击後金也是如此;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主席《论持久战》,与此一脉相传。所以毛泽东格外理解范仲淹。《行书边事帖》即作於三年三月十日,时年五十五岁。

  「仲淹再拜,知府刑部仁兄:伏惟起居万福。施乡曲之惠,占江山之胜,优哉乐乎。此间边事,夙夜劳苦。仗朝廷威灵,即目宁息,亦渐有伦序。乡中交亲,俱荷大庇,幸甚。师道之奇,尤近教育,乞自重、自重。不宣。仲淹拜上,知府刑部仁兄左右。三月十日。」

  此帖为纸本,纵三十二厘米、横三十九厘米。信是写给苏州知府富严的。富严为大中祥符四年进士,以刑部郎中守乡郡,於庆历初出知苏州(《吴县志》),信上款「知府刑部」即指此。问候之後,首先感谢他对自己留在苏州亲属的照顾,「施乡曲之惠」,使他们得以继续在江南「占江山之胜,优哉乐乎。」接着简介自己西北军务:「此间边事,夙夜劳苦」,但仗着朝廷威灵,马上可以看到形势平息下来,社会恢复正常,乡亲们终於可以过上安定生活。最後回到对方,说仁兄对教育造诣深厚,望多保重。

  邓州寄均州 《行楷师鲁帖》

  庆历三年,范仲淹、富弼、韩琦、杜衍等忠良进入朝廷决策层,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上下呼应。范仲淹上仁宗《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十项改革主张。仁宗大部分嘉纳,推行「庆历新政」。南宋吕中《大事记讲义》称:「仲淹自陕西还朝,天子倚以为重,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以感激眷恋,以天下为己任,与富弼(时任宰相)日夜谋虑,兴治太平。」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集团的利益,五年(一○四五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滕子京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贬官外放,各项改革也被废止。范仲淹辗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

  《行楷师鲁帖》,又称《与尹师鲁劄》,在《宋诸名家墨宝》册中,台北「故宫」称《宋范仲淹书尺牍》。纸本,纵三十二点八厘米、横三十九点二,十一行一百字:

  「仲淹顿首:李寺丞行,曾递中,亦领来教。承动止休胜。仲淹此中无,儿子病未得全愈,亦渐退减。田元均书来,专送上。近得扬州书,甚问师鲁,亦已报他贫且安也。暑中且得,未动亦佳。惟君子为能乐(天),正在此日矣。加爱,加爱,不宣。仲淹。师鲁舍人左右。四月二十七日。」

  已有研究揭示,这封信是庆历六年(一○四六年)四月二十七日,范仲淹自邓州(今河南邓州)贬所,寄给时以崇信军节度副使任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监酒税的尹洙的。尹洙(一○○一至一○四七年),字师鲁,河南洛阳人,天圣二年进士,宋代文学家,与范仲淹同朝为官,并为挚友。范贬饶州时,尹上疏自言与仲淹义兼师友,当同获罪,於是被贬为崇信军节度掌书记,监郢州酒税。范出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尹被起用为经略判官(助理),後为其部吏诬讼,贬监均州酒税。庆历六年尹洙病重,范奏请尹来邓州养病。尹到邓州不久病逝,後事托付给范仲淹。

  「上察其忠」 御碑「褒贤」

  范的同年滕子京也是德才兼备,范《举滕宗谅状》称其:「词才公器,周於致用」,因此极力保荐:「如无称效,及有所犯,臣甘当同罪。」范的玄孙范公偁着《过庭录》,记叙其父范直方所述家史,「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州)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范想劝说他几句,苦於没有机会,正好子京来信求《岳阳楼记》。此时范自身也是刚经历由居庙堂之高,到处江湖之远的巨变。於是记中再次倡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

  南宋绍定年间所修《(绍定)吴郡志》,记载范仲淹晚年事迹:他被保守派排挤,数次被贬谪,但「上察其忠」,不信谗言。他在迁任青州时已病重,皇佑四年(一○五二年)再迁颍州,是大家用肩舆抬着他赴任,行至徐州病逝,时年六十有四。仁宗追赠他为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御笔亲题其墓碑碑额曰:「褒贤之碑」。他实践了「先天下之忧而忧」,但未来得及「後天下之乐而乐」。一代明君宋仁宗,一代先贤范文正,彪炳史册!

  (作者为中国历史文化学者,北京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4 02: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