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意大利克雷莫纳(Creona)弦乐四重奏首次来港演出
意大利克雷莫纳(Creona)弦乐四重奏将於三月下旬首度来港为香港艺术节举行两场室乐演奏会。这个弦乐组合的名称倒也特别,原来是以克雷莫纳这个精制小提琴的城市命名,而饮誉音乐界的拉弦乐器名牌「史特拉底瓦里」,就是建基於这个城市,而这个四重奏来港时亦以古董名琴演奏乐曲,以飨乐迷。
这个四重奏的现役乐手,都是与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份属热那亚的同乡。他们今次来港所选奏的乐曲,就有意大利歌剧家威尔第和普契尼的罕有室乐,即分别是《E小调弦乐四重奏》及《菊花》,亦有胡尔夫(Wolf)以意大利风景情怀为题的《意大利小夜曲》。
此外,巴托克《第五弦乐四重奏》、巴伯《弦乐慢板》、贝多芬《F大调第十六弦乐四重奏》及布拉姆斯《G大调第二弦乐五重奏》,亦会分别在两场音乐会演奏。
四重奏竟具戏剧元素
威尔第(Verdi,一八一三至一九○一)终其一生写了二十多出歌剧和不少声乐作品,但只写了一首弦乐四重奏。这种一面倒的创作,主要是迎合作曲家当时所处的意大利音乐环境。始终意大利乐迷不像欧洲其他国家的乐迷对乐种的兴趣比较广阔,而是极度偏重歌剧,其次是声乐作品。威尔第创作这首毕生绝无仅有的四重奏,也可以说是无心插柳。
话说一八七三年三月,也就是威尔第接近花甲之年的时月,他在拿不勒斯监督他的歌剧演出时,不巧女主角抱恙而歌剧的演出被迫押後,威尔第在这段空待的几星期间,为了打发时间,解解闷气,写了这首《E小调弦乐四重奏》。别以为他只懂撰写歌剧,他原来对弦乐四重奏这个乐种了解深入,而前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他根本烂熟於胸,并且不时嘱咐学生,要从古典时代的弦乐四重奏学习清晰凝练的铺排。
一八七三年四月,他在自己所下榻的旅馆内举行一个规模极小的首演,只招待七八位常客。他自谦说,他不知道这首四重奏孰优孰劣,只知这就是一首四重奏。这首乐曲固然是成功之作,但他始终不离本行,把本见於歌剧的大量戏剧元素放进《E小调》里,情况好比他把《安魂曲》写成一个极富戏剧元素的合唱作品。《E小调》第一乐章的主题,就具备戏剧的意趣。经过第二乐章所显示的典雅抒怀一面,第三乐章就完全展露歌剧的风韵,当中大提琴恍如唱出歌剧里的咏叹调,那刻的乐景,确实有趣。乐迷欣赏此曲时,切勿错过这一段。
胡尔夫向往意大利风情
至於奥地利作曲家胡尔夫(Hugo Wolf,一八六○至一九○三),虽然与威尔第地域不同,风格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声乐作品大量,除两出歌剧,更有两百多首歌曲;但器乐作品不多,而室乐作品,只有写於一八八七年(时年二十七)的《意大利小夜曲》。
这位奥地利作曲家十分向往他视之为南方的意大利风情,在他眼里,意大利处处斑斓瑰丽,景色宜人,充满朝气,而这种情怀既可从这首《意大利小夜曲》印证,亦可从他所作的四十多首意大利浪漫曲尽领无遗。
《意大利小夜曲》的最大特色,是篇幅极短,只有一个乐章,演奏时间少於十分钟,与常规四重奏迥然有异。此外,这首乐曲既可以是弦乐四重奏,亦可以用小型乐队演奏。不过据专家考证,胡尔夫的本意,是以单乐章的四重奏示人。他後来有意将单乐章的乐曲扩展至三乐章,可惜只写了一些片段,就溘然辞世。无论如何,此单乐章四重奏大体上洋溢着轻快欢愉的意趣。且看「克雷莫纳」如何将此曲神髓显示给乐迷。
一如前述,这两场音乐会的一大卖点,是四名乐手均使用「史特拉底瓦里」的古董乐器演奏,藉此重现当年弦乐音色。这一点对喜爱古董乐器的乐迷来说,诚属乐事。不过,一般乐迷最关切的,始终是这个弦乐组合能否带领他们进入个别作曲家的弦乐四重奏世界。
【二○一九年香港艺术节导赏系列之三】
编者注:「克雷莫纳弦乐四重奏音乐会」定於三月二十一及二十二日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举行。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