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郭兴国决心在中国土地上做一家跨国中央厨房
郭兴国辞职下海是在1995年,一是因为理想,二是因为诱惑。这个本科毕业五年的农家子弟,32岁了,在石家庄市某机关还没混上个科长,但他兼职做种子业务,为科室年创收超过200万元(人民币,下同),而他的月薪只有60元。当他不顾一切地跳进商海後才发现,种子业务不久就收归国有专营。他索性继续商海探险,只身一人赴荷兰、比利时、美国和日本,完成了一次长达三年的生态农业研学之旅,回国後意外创办了一家跨国中央厨房。
郭兴国出生地河北坝上,无霜期不足百天,只能收获土豆和莜麦。1985年,他到河北农大邯郸分校读本科,看到中原大地上茁壮成长的玉米和小麦,心想在这里做一个农民该有多幸运。
人生理想和个人欲望纽结在一起,他想做一个有钱的农民,於是跳进了商海不再回头。郭兴国说:「当国家决定收回种子专营权的时候,我已获得了财务自由,所以才有资本去追求和完善自己的人生理想。」
考察欧美农业受启发
郭兴国英语不好,在荷兰、比利时初次进行农业考察时,有中国留学生带路。很多时候进不了农场的核心地带,但现代农业的直观感觉还是让他兴奋不已。後来,他又到美国加州、得州和日韩的食品加工厂考察。他说:「西方种植、养殖和加工一体化,中国却将三者分割开来。再比如,种子、化肥、农药,本应围着土地转,而种植业在中国却成了工业化的乞儿。」
「中国农业的出路,在於回归土地在社会生态链中的核心功能。」郭兴国的解决之道是:「通过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建立种子、农药和化肥等一体化的生态链产业体系,让土地掌握农资的话语权。」他把理想寄於土地,但土地首先敲碎了他的理想。他发现,「流转1万亩碎片化的土地,遇到的难题会超过1万个。即便拥有100万亩土地,在市场上一样还是个哑巴。」
他带着生态农业的理想,转念创办了一个农药公司。所幸的是他的理想被一家涉农央企接纳。其实,他并不在意那20%的股权,他想借力让生态农业的萌芽尽快成长。在这期间,他又创办基於生态农业理想的水溶肥公司。
在央企的战略调整中,他的公司沦为弃子。但这时郭兴国的生态农业模版中,已滋生了跨国企业的梦想。他有机会走进世界顶尖农业企业百胜餐饮集团(Yum Brands)的中央厨房,掌握了肯德基、必胜客、小肥羊等现代厨房的制作流程,决定在中国土地上做一家跨国中央厨房。
包子上了日本人餐桌
2018年春天,首批101箱含肉馅粮食制品,从河北赵县发往加拿大,这条标签中国食品质量的事件,在郭兴国看来根本算不上新闻,因为世界食品质量最严苛的标准在日本,而郭兴国创办的跨国中央厨房对标的,首先是「日标」,其次才是「美标」和「欧标」。河北纽康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肉馅、素馅包子,早在五年前就摆上了日本人的餐桌。
「日本国民六成以上的食品,来自中国的中央厨房。」郭兴国选择包子的理由有点费解,他说:「包子在中国食品链中的价值,就像农业生态链中的土地。」他怕记者听不懂,又打比方说:「包子在世界的未来,就是今天的汉堡。」记者问他「要把包子做成中国的汉堡吗?」他立刻否定说:「汉堡里面渗透的是西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包子里面包容的是东方农耕文明。汉堡在中国是饥食、零食,包子在中国是主食。」他甚至说:「天天吃包子都不会腻,如果天天吃汉堡,想一想都恶心。」
但是,这个有理想的农家子弟,没法回避残酷的现实:「一个芸豆猪肉包,蒸熟卖3.5元就有人嫌贵,一款汉堡包卖10元,估计都会喊慈善价了。」更让郭兴国难以启齿的是:「中国出口加拿大的肉馅,至今仍然要从加拿大进口猪肉。」
「农业产业利润不到5%,没有规模根本赚不到钱,100亿元也只能算个小目标。」记者问道:「中国包子如何在市场上打败汉堡?」他没有正面回答。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