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奇,王景春和咏梅影帝和影后级别的表演到底会有多么触动人心?此外,从现实的流量出发,不管是王源的粉丝,还是好奇的吃瓜群众,也会想品评一下,王源在一众演技派前辈中,表现如何?在大导演的调教下,王源的演技是未来可期的吗?
以及,第一波影评里,最突出的评价是,看哭了,哭的程度不止是“流泪”,还有“集体哭晕”、“从头哭到尾”。以至于王小帅在国内点映时,反复强调“不是哭片”。那么,这部影片会有多感人,多好哭?
还有一个挑战在于,《地久天长》的时长是3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观众熬得住吗?
这些,大约概括了很多人看片之前的期待,以下,我们来一一分解。
1、影帝与影后
王景春和咏梅的表演,是一种超越剧本层面的好。
他们演一对夫妻,自然到犹如真实生活在身边的普通人。这种“普通”的表演质感,弱化了剧本里过于戏剧化,甚至有些国产狗血剧走向的情节设置,而让人将关注投之于人物的命运感上。
《地久天长》的时间跨度长达30年,朴素地讲,说的是人活着的故事,在特殊的年代背景下,命运让两个家庭的人生交织在一起,这其中的人以及他们生活的时代,就是这部电影的主人公。
王景春有两场戏非常出彩。片中儿子星星溺水,他赶到现场,打横抱起孩子一路往前跑,一对八字眉耷拉着,脸苍白着,只有沉默和喘息。几乎是相对应的,在送走了儿子之后,他在后来又发现了咏梅饰演的妻子王丽云自杀,又是打横抱起,一路朝着医院冲刺,伴以沉默和喘息。被如此大的悲所笼罩,王景春的表演里却鲜见声嘶力竭,还未反应过来的麻木与沉默,更让人对刘耀军的命运痛心。
作为母亲,王丽云命运里所经受的悲痛是大过刘耀军的,但她几乎没怎么哭过。咏梅对这个人物的处理是让她忍之又忍,虽然她一直在刘耀军身边,却让人觉得像“隐形”,弱化了个人存在感。
王丽云因堕胎丧失生育能力的时候,手术醒来,只问了一句丈夫:“发生什么了?”得到的回答是:“手术出了点小问题。”转头又和让她堕胎的李海燕一起去迪厅,听李海燕稀松平常谈论起拿掉孩子的事,王丽云如常应答聊天。后来儿子星星溺水去世,王丽云隐约知道是李海燕儿子浩浩的问题,当李海燕来探望,王丽云流了一滴泪就收住了。这已经是咏梅情绪最外露的一条哭戏了。到后来,王丽云得知刘耀军出轨,她直接挑了明,要是离婚的话,她会同意的。一边这么说着,手上还在切菜。
王景春和咏梅分获影帝和影后,是彼此的默契,互相的成就。他们自然生活流的表演,撑起了整部电影,让人去相信主人公的命运多舛。恰如他们在影片几乎结尾时,一起去给星星扫墓,两人对人物情绪的处理,在微小的细节上见足功力。
咏梅后来在采访中透露,这场戏他和王景春没有排练和设计,两人的人生阅历到那了,知道该怎么演。实际拍摄的时候,两人就坐在墓前,咏梅递给王景春一瓶水,王景春没有接,自己拿了瓶白酒出来喝。情绪自然地从白酒里流淌进观众的心里。
2、王源的表现
王源的角色在3个小时的片长里,出场时间加起来不超过15分钟。
他饰演的是王景春和咏梅在失独之后,收养的孩子刘星。人物的设定是个叛逆的青春期少年,与父母争吵,在学校不听话,急迫地想要摆脱家庭的束缚,却也并不真正清楚想做什么。
这个角色并不复杂。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王源很努力想要演好。为了更符合青春期孩子的特征,刘星的脸上有一颗明显的青春痘,在造型上帮助他更进入。离家出走前后,服装从校服变成了皮衣,头发从顺毛变成大背头,以此来增加刘星身上的“社会”气息。这些看得见的外在辅助,帮王源贴近了刘星,只不过痕迹明显,反而有些刻意。
刘星的完成度,王源的表现中规中矩,至少不出戏。戏份虽然不多,但角色依然有发挥空间。刘星是溺水而死的星星的替代品,作为养子,刘星知道自己的替代品,他的叛逆有一部分来自于,他面对父母不知道自己是谁?有一层身份认同的痛苦杂陈其中。可惜的是,一方面剧本对此着墨不多,另一方面王源与这个角色所处的年代背景本身相差太远,他所能抵达的表演层次,也仅仅是与父母吵架的“叛逆”而已。
另有一场戏是刘星要离开家出去闯荡,回来告别,与父亲刘耀军面对而坐。与王景春对戏,对于王源来说,差距明显,王景春的对白念出来,寥寥几句,戏眼就被带走了。不过,王源此后走到门口,跪地叩首,抓住了当下的角色情绪。
放在同辈流量小生的表演里来比较,王源最大的优点在于比较自然不做作,台词功底也不错,不会开口就让人出戏,基本功做足了,表演水平可以慢慢磨练。
3、说说问题
最后,回到开头说的,《地久天长》好哭吗?难熬吗?
当然,其中的情感会触动到一批人。《地久天长》讲的是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影片的年代背景包括了几个大的时间节点,包括1977/1978年知青返乡、计划生育、跳舞被认为是聚众淫乱的严打、90年代下岗潮。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会很容易从中找到情感的联结与共鸣。
但影片的硬伤也很明显。不管是出于审查的原因,还是创作者自主的选择,《地久天长》对于时代的书写太过潦草,如隔靴搔痒。3个小时的铺排,选取了跨越30年的时代背景,在个体命运的悲剧里,没有反思与批判,落点放在了一切都好的大团圆里。
不可否认,影片的表演是出色的,人物却总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刘耀军和王丽云都太“好”了,不管摊上多大的事,都没有阴暗面。星星溺水去世,他们没有怪李海燕一家,刘耀军甚至还叮嘱不要在浩浩面前提,对他人、对时代的“愤怒”似乎在主人公这里是不存在的。
叙事技巧上,王小帅玩了一个穿插叙事的手法,打乱了时间顺序。但当你把情节捋顺来看,故事进展的“电视剧感”暴露出来。王丽云因为李海燕的要求,打掉孩子后丧失了生育能力,星星又因李海燕儿子浩浩的过失,溺水身亡,紧接着王丽云与刘耀军双双下岗。到福建生活了一段时间,王丽云发现刘耀军出轨了李海燕的妹妹茉莉,后来两人和好。多年后,李海燕发现自己得了绝症,联系王丽云和刘耀军,两家人和解。像不像长篇国产连续剧?
更多地说问题,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地久天长》拿了奖,难免会让人对影片所抵达的深度有更高的期待,对它的评价维度也会高一些。
失去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很严重的事。“失独”的命运,是谁的错?活下来的人,要怎么生活?影片的后一个小时,王小帅似乎也在寻找一个落点,情节线与节奏感与前半部分比起来,显得越来越吃力,哪怕落在刘耀军和王丽云一起去给星星扫墓,情绪上也还算是可以连贯,至少两人将隐忍与自我消解贯穿了一生。
没想到的是,最后的落点放在了和解上,这种中国式大团圆结局,从李海燕到浩浩,从临终求原谅到痛哭忏悔,都太戏剧化且不可理解了。刘耀军和王丽云“隐忍”的系统在此崩塌,如果说此前他们的失语还能用内心深处的自我折磨来解释,那么在和解这个环节里,这种解释也全面崩塌了。
失去孩子,是哭一场或者说我一生备受折磨,创伤者就得原谅的吗?死亡,是一件很严重的事啊,而且刘耀军失去的是3个孩子,王丽云则一生都无法再有孩子了。这种痛苦的折磨感,以及命运的悲剧感,最后都被“原谅”破坏了。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