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57|回复: 0

“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全球化重要载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27 11: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球化造就了地球村,地球村建设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这既包括铁路、公路、港口和机场等硬件,也包括政策协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措施、资金人员自由流动等“软件”。战后70年,全球化突飞猛进,但支撑全球化的基础设施却已明显老化、衰败、滞后。在全球化过程中,用“路”者多,修“路”者少。如何推动“一带一路”为全球化“架桥修路”?来自各国的重量级嘉宾就此展开深入探讨。

1.jpg


构建开放包容的全球性公共产品

全球化进入新时代,需要“架桥修路”。中国倡导、各国共建的“一带一路”,作为一种公共产品,致力于促进“五通”,旨在将全球化的软硬基础设施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启动了全球化的“架桥修路”工程。

“我们需要善待全球化。中国倡导共建‘一带一路’恰逢其时,这契合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沙姆沙德.艾赫塔尔开门见山,直抒己见。她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全球化,一定要有多边政策框架的支持,必须专注设计公共产品,帮助相关国家拓展贸易投资机遇,实现经济多元化。

艾赫塔尔认为,全球化需要公共产品,需要开放和包容性,需要为发展进行融资,需要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各国的减贫事业,为加速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独特机会,同时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融资的挑战。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自成立之日起,其一举一动备受世界关注。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强调了该行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他说,亚投行的宗旨是促进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不仅是在亚洲国家,而且要突破亚洲,“当人们问我,有没有将想过亚投行的名字改称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我觉得AIIB(亚投行)的A可以代表Asia(亚洲),也可以代表Africa(非洲)和America(美洲),因为我们是包容性的。”

中国倡导“一带一路”,目的是要促进全球合作,没有地缘政治考虑。“任何国家的任何投资者在任何地方做的任何项目,只要是促进全球和区域合作的,是和平和发展的,就是‘一带一路’的项目。”金立群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基于这个原则,亚投行促进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用创新思维修建更多的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促进可持续发展,惠及人民。

对于金立群的观点,中国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极为认可。她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本质上不是一个地缘概念,而是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化概念。不管发生在世界的任何国家,只要符合推进全球化的理念,就符合‘一带一路’的精神。”

“‘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中国人对经济全球化基本规律的思考,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中国解决方案。”邹加怡认为,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挑战,比如说收入不平等的问题,我们认为不应该反对全球化进程,而是要让全球化更加包容。我们需要基础更广泛、更深入的全球化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全球化,能够分享全球化带来的收益。

既重视“硬”联通,又关注“软”联通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认为,推动亚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重点是可持续、全面和基于规则。他强调,“一带一路”项目要突出是共建项目、是联合项目,而非中国主导的项目。欧洲企业界看重分享公信力,重视对规则的商定。只有让欧洲企业看到能够分享公信力,才会参与其中。“对规则进行共同商定,有助于消除互不信任,加强互利共赢,这是我们要实现的首要目标。”他说,“一带一路”要让欧洲方面实现扭转,实现从“被动的容忍”到“积极的合作”的转变。

俄罗斯前总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祖布科夫认为,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的对接,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继续往前发展。他指出,在逆全球化势潮中,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是积极力量,两者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平等的伙伴关系。俄方希望看到和谐的经济增长,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在透明的规则基础上,大家团结起来,实现开放合作。谈到即将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祖布科夫认为,“这会进一步推动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的对接,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俄罗斯可以和中国开展更多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

建设基础设施,推动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的着力点,也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际权威机构测算,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巨大缺口。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将达94万亿美元,但是1/5无法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部分国家经济实力弱,财政出资能力和融资能力有限;二是市场化运作的难度大,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短期投资回报低和投资期限长的特点,吸引资本介入的难度比较大;三是项目建设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涉及征地拆迁、生态环保和社区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副董事长兼行长郑之杰表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开行已累计为600多个一带一路的项目提供了融资,金额超过了1900亿美元。为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国开行将搭建更加开放包容的融资平台,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国际资本、国有和私人资本等各类资本的优势,形成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的合力。同时,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相互匹配的科学规划,用创新思维创造适应当地发展的投融资模式。


邹加怡说,中国财政部正在凝聚广泛共识,构建高标准发展的“一带一路”政策框架。中国已和27个国家的财政部门共同核准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和6家多边开发银行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以此鼓励各方遵循国际通行的规则,同时适应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遵循市场的基本规律。中方坚持“一带一路”合作的开放性,支持不同的发展伙伴来参与基础设施的长期融资,鼓励多边开发机构、私人部门做联合融资,进行多方合作。

“东盟国家普遍欢迎‘一带一路’倡议,新加坡是坚定支持‘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大使首先表明了立场。已担任7年驻华大使的他,对“一带一路”“软联通”建设提出了颇有价值的三点建议。一是金融风险管控优化,以此降低金融风险,提升评级,降低融资成本,吸引更多私人资金加入;二是建设法律架构,包括争端解决机制,处理商业纠纷。可考虑设立“一带一路”仲裁庭,进行纠纷调解,这样效率高、成本低,而且不伤感情;三是合作模式的多元化。除了双边合作,也可采用多方合作模式,比如将成功运营的中新苏州工业园项目复制到第三方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表示,当前世界发展不平衡越来越明显,全球化遇到挑战。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需要实现一种包容性、创新性、共赢性的新型全球化,“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这种全球化模式的重要载体与实践。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在演讲中谈及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性。他称,国际产能合作是全球价值链的重组、是世界经济关系的再造,相关合作涉及领域非常多,在世界经济中的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于洪君进一步指出,“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国际产业链中下游,现代化需求旺盛、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同时沿线一些发达国家基础设施也需要更新换代,“这给国际产能合作带来了长久不衰的机遇”。

中国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提及中东欧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她分析说,中东欧国家目前处于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阶段,中国则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装备制造能力,双方可以在承包、工程、产能、管理等多方面加强合作。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优势互补需求契合度高、合作潜力大。”霍玉珍表示,既可以拉动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提高当地就业水平,也能充分利用中国优势产能实现互利双赢。

本次论坛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共同主办,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国“一带一路”研究院和国家“一带一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承办。论坛现场还表彰了一批中国青年学者的“一带一路”倡议学术研究成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计金标说,青年人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力军。希望此次论坛广聚学术资源,为实现和平、繁荣、开放、创新、绿色和文明的“一带一路”建设凝聚青年共识。
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2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不是要送走一大堆过剩产能,而是要推进新的全球化方略。

首先,“一带一路”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是让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入全球化体系,享受全球化的好处。

第二,“一带一路”是发展优先。中国有很多成功做法,比如金融方面、小企业、特区的做法,都能直接被借鉴。

第三,“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一带一路”承认差别,承认多元,坚持共建、共商、共享。各国因地制宜,寻求符合自己的发展方法,再致力于将整体发展战略与本国发展战略对接,以求合作共赢。

李扬表示,应当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几年到现在已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机制化,让“一带一路”成为全球化中不可或缺的机制。具体而言,包括进一步深化合作,与现在的国际经济合作机制对接,包括与WTO、发达国家的对接。利用“一带一路”机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建立可持续性的投资融资机制,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等。

“一带一路”属于“中国创造”,因而也有着深深的“中国烙印”。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比较优势,可以说领先全球。因此中国提供的公共产品也发挥中国所长,带上了浓浓的基建色彩。

亚洲国家的基建需求缺口巨大,根据2009年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报告测算,2010-2020年亚洲基建总需求预计为8.28万亿美  元,也就是意味着大约8000亿美元/年的基建需求。但现有的国际援助、多边组织都无法满足这一庞大的数字。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正是对现有机制的有益补充,大量中国企业有着“走出去”的动机,走出国门,寻找最佳的投资机会,将实现企业盈利创收,与国家倡议结合起来,是公共外交的最佳实践机会。

在此统计了中国已经完成建设、建设之中、刚赢得招标的总计2500个“一带一路”项目,发现其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将最多的资金、产能投向了中国擅长的道路交通(公路、铁路、管道、桥梁)、电力设施、工业园区、能源开采、水利设施、港口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

当然也必须支出,由于跨国投资项目天然存在的政治、安全、经济、法律风险,本国企业会倾向于投入双边关系良好、社会稳定、法律完善、经济向好的国家和地区。同样处于南亚地区,与中国关系较好的巴基斯坦,就是中国最大的投资方向,而经济体量更大、被西方媒体普遍看好为“下一个中国”的印度,由于和中国的微妙关系,现阶段只能屈居“巴铁”之后。

每一个彪炳史册的世界大国的崛起,都会为国际社会做出巨大的原创性贡献。罗马征服世界不但靠武力,也靠宗教和罗马法;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不只靠舰队,也靠自由贸易、君主立宪、议会民主等先进理念;美国作为当世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世界构建了联合国、WTO等多边主义、制度主义的公共产品。如今正在崛起的中国,所提供的“一带一路”这一公共产品,正 是作为一个不断崛起中的大国为世界作出的原创性贡献。而且与过去大国有意无意地坚持本国优先、将世界划分为“中心——边缘”的做法相比,中国主张的“一带一路”欢迎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平等参与,倡导建立的是一种超越意识形态的全人类共同体,也书写了中国版全球化的恢弘篇章。

根据 中新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6 16: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