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并未去过印度,也无法准确地知道这些电影或者主人公原型在这个国家究竟有多少实际的影响力,又有多少印度人真的开始思考印度女性生存境况的问题,现在印度女性的生存现状究竟如何我也无从得知。
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已经有人在改变,有人予以支持,印度电影人也用行动展现了他们的态度,这已经鼓舞人心。
这一部豆瓣评分9.1分的印度电影于2017年上映,而我在2019年伊始,才第一次观看这一部电影。
题材无非是励志的,从小家的成功上升到国家的层面,摔跤姐妹的胜利影响到的是好几亿的印度女性,这个摔跤家庭的故事,应该引起的是上亿印度家庭对女儿的教育的反思。
事实上在我看来,是印度女性地位现状与国际社会中女性地位改变的冲突,决定了这部电影在印度的成功。
从电影的内容上来说,在刚开始的那一部分,我并不认可父亲马哈维亚的做法,将个人意愿强加于自己的孩子,甚至是还未出生的孩子,这样的行为在我看来并不可取。
如果电影中的马哈维亚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一个儿子,我对于马哈维亚的看法就会更加坚定地朝着固执、将个人意愿强加于后代这个方向走去。但是正是四个孩子全是女孩儿这样的情况,让“他的梦想就是女儿要做的事”这件事变得正确。
马哈维亚训练吉塔和巴比塔的开端,是他看到了两个女儿的力量与同龄女孩儿的不同,甚至好过一些男孩儿,从女儿身上看到的潜力,不仅仅是马哈维亚梦想实现的希望,也是改变女儿命运的希望。
当然,那个年纪的小姑娘并不知道这件事有着这样深刻的意味,她们只看到了每天五点起床、接受魔鬼训练、被迫剪去心爱的长发、要穿“不像女孩子穿的”衣服、不能吃心爱的食物还要被别人讥讽嘲笑,这些对于任何一个小女孩儿或者说任何一个小孩甚至是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有些残酷的,除非承受这些事能换来一个绝对正面并且真正有益于自己的人生的结果,不然无论是谁,他的选择都会是反抗。
转机就出现在反抗刚刚开始的时候,瞒着父亲去参加好友出嫁前的聚会,突然出现在聚会现场的父亲搞砸了这里的气氛,闷闷不乐的两个小姑娘开始向即将出嫁的好友诉苦,而好友的回应点醒了两个小姑娘,“他是真的把你们当女儿,他是爱你们的”最终传达到了吉塔和巴比塔的心里。
对于吉塔和巴比塔来说,练习摔跤无异于离开舒适圈。在这个世界上,绝大数的人都是不愿意离开舒适圈的,这是挑战,也存在风险,人们离开舒适圈也一定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境况,正如吉塔和巴比塔开始自愿接受训练,是为了让自己的未来多一种可能。
我真正放下对于父亲“将个人意愿强加于子女身上”的芥蒂,是在吉塔看到瑜伽垫的瞬间。那只是可能一秒都不到的镜头,然而我却对这一秒镜头的记忆格外深刻,我看到这个女孩眼睛里有光,在瑜伽垫出现在眼前时点亮。她是真的热爱摔跤的。
要时刻记得,你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成长到一定阶段的吉塔进入了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事实上影片对于这一段的诠释我也十分喜欢,吉塔的变化是细微的,从一片薯片开始,到蓄起头发,涂上甲油,对于远方的来电会有青春期的不耐烦。
这似乎是每一个国家的青春期孩子都有可能经历的,不局限于哪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叛逆或许就只是从一片薯片开始。
当然,不再像从前一样拘束自己的吉塔在技术水平上有了下滑,一次又一次的比赛失利终于让这个女孩掉下了眼泪,与之前在故乡简陋的摔跤场和父亲比拼时的倔强不同,在巴比塔的劝说下父女终于和解,吉塔也回到了正途。
在电影后段,体育学校要开除吉塔巴比塔的时候马哈维亚求情的模样,是整个电影里最打动我的片段。这大概是马哈维亚在电影里唯一一次低头,在为了给女儿买鸡肉而讲价时他不肯松口,决定让女儿开始训练摔跤时不容反抗,女儿被比赛拒之门外被嘲笑时他也没有退让的意思,然而这一次他低下了头,湿着眼眶细数着女儿一路走来大大小小的荣誉,他双手合十,只是想要他的女儿可以再多一次机会。
结局和大多数的励志片一样成功而温馨。唯一有点可惜的是那位不称职的教练没有受到什么惩罚,当然,这也切合实际,不是所有坏人都会受到惩处。
近年来,我国引进了多部印度电影。2017年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诸如《摔跤吧!爸爸!》、《厕所英雄》以及不久前的《印度合伙人》这些较热门的电影,都在以印度女性生存现状展开来的各种问题作为电影的主题,并且走向世界荧幕,成为了宝莱坞电影之外又一支印度电影的黑马。
我并未去过印度,也无法准确地知道这些电影或者主人公原型在这个国家究竟有多少实际的影响力,又有多少印度人真的开始思考印度女性生存境况的问题,现在印度女性的生存现状究竟如何我也无从得知。
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已经有人在改变,有人予以支持,印度电影人也用行动展现了他们的态度,这已经鼓舞人心。
来源:百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