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9日原本是英国正式退出欧盟的日子,但这一天在质疑、抗议与迷茫中结束。数月的公开争吵与政治博弈没有带来共识,“脱欧”前途依然未卜。
当日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了“脱欧”协议关键部分,宣告首相特雷莎·梅主导的“脱欧”协议名存实亡,进一步增加了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而英国必须在4月12日之前做出新的抉择。
投票前,梅首相破釜沉舟。一方面,她为减少反对、增加协议在议会通过的可能性,交付议会表决的仅是“脱欧”协议中“退出欧盟”协议这一部分;另一方面,她承诺用“相位换协议”,表示只要议会通过脱欧“协议”,她就将在英国“脱欧”后辞去首相一职。
然而,这份曾两度被议会否决的协议终究没能“起死回生”。虽然协议获得了更多的支持,但距通过仍有不小差距。其实,纵使协议在“相位换协议”的诺言下能够勉强通过,议员投票支持的仅仅是首相下台,而非协议本身。这将为未来的英欧关系谈判埋下“定时炸弹”。
“脱欧”协议难过议会关,暴露出在如何“脱欧”的问题上,英国各界政治裂痕的不可调和。不论是对“脱欧”协议的三投三否,还是前两日议会以“指示性投票”对八个“脱欧”替代方案的逐一否决,都暴露出议员背后民意的巨大分化以及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与方法的欠缺。
有人说,目前是人人都知道要反对什么,但没人知道该赞成什么。“无协议脱欧”、取消“脱欧”、留在欧盟关税同盟、举行第二次公投等替代方案,均未获得多数议员支持。利益博弈正让僵局演变为危局。
“当英国经济已经在颤抖,我们的议员们还在说笑。”正如英国舆论所言,民众期盼作为政治精英的议员们能够代表广大选民,为国家做出正确抉择。但是,议员们更多的是在利用议会辩论和投票权,为自己的党派或利益集团谋取私利,导致“脱欧”死结难以解开。
如今,英国媒体用“闹剧”“灾难”“危机”“自我伤害”以及“国家耻辱”来形容“脱欧”现状。英国《金融时报》一针见血地指出,英国已经从“议会之母”衰落成“混乱之母”。
面对“脱欧”危局,反对党及执政党内部都已出现要求首相辞职的呼声。但辞职容易,实现有序“脱欧”难。领导人更迭难以消除信任赤字,难以弥合被深深撕裂的民意和政治裂痕。
来源: 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