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30|回复: 0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读托卡耶夫回忆录《溯流而上》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 08: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6艱難困苦 玉汝於成——讀托卡耶夫回憶錄《溯流而上》有感.jpg

  图:《溯流而上》中文版译者谢里克.纳雷索夫赠书予本文作者的题字,左为书的作者卡.托卡耶夫 (作者供图)

  前不久,卡.托卡耶夫就任哈萨克斯坦新总统。电视上看到他宣誓一幕,让我想起「艰难困苦、玉汝於成」这句成语来。这句成语浓缩了我对他的印象,也是我阅读他的回忆录《溯流而上——忆我的父亲》的感受。

  托卡耶夫总统是职业外交官。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是人民日报驻中亚首席记者,他是外长,我们经常在阿拉木图的记者会上碰面,我也到过他那间朴素的办公室做过专访。回国後,我一直关注「老熟人」的动向,目睹他仕途上一路高歌,当总理、做议长,直至今天登上总统宝座,与有荣焉。我赞同一位哈萨克友人的评价:「这是哈萨克第一个『精通中英法三语』的总统,他缔造了我国政坛的神话。」

  二○○五年,托卡耶夫的回忆录《溯流而上——忆我的父亲》在阿拉木图付校梓;二○一六年由俄文译成中文,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的译者是我的老友谢里克.纳雷索夫先生,他当过哈「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翻译,汉语造诣深厚,翻起来自然得心应手。书刚刚出版,他便特意送我一本。

  《溯流而上》远非宏篇巨作,仅有五万多字,但却以沉重的笔触,饱含的感情,首次披露了托卡耶夫家族「苦难的历程」。全书共有六章:「童年和少年时代」「战争」「铺满荆棘的文学之路」「父亲的创作」「父亲和他那个时代的人」和「妈妈」。书中配有四十余幅家庭黑白老照片,还有作者之父生前获得的若干证书,为文字增色不少。

  一九二三年十月二日,托卡耶夫的父亲凯梅尔.托卡耶夫生於阿拉木图州(原塔尔迪库尔干州)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是参加过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并负伤的老战士,也是「哈萨克文学史上侦探小说的奠基人」。

  在第一章《童年和少年时代》中,作者描述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背景下的哈萨克人所遭受的巨大苦难。作者写道,那时苏维埃政权建立不久,联共(布)一九二七年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在全苏实现农业集体化的决议,全苏各地农民被强行赶入集体农庄,开始了与所谓的富农及中农阶级进行的斗争,手段或是将「阶级敌人」投入监狱,或是乾脆从肉体上消灭。斯大林的强制性农业集体化政策造成了苏联各地史无前例的「大饥荒」,成千上万哈萨克人、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痛苦死去。作者的爷爷只得举家迁往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居住。然而,突如其来的悲剧从天而降。

  一天,在一间土坯房里,作者的奶奶和她的小女儿留在家里。窗外天寒地冻,小女儿在火炉旁玩耍着取暖,一不小心摔倒在燃烧的火炉上。瘫痪在床的奶奶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活活烧死,几分钟後也在惊恐中死去。屋漏又逢连天雨。这天,作者的爸爸又被当作流浪儿被收容站抓走,没有任何消息。爷爷心力交瘁,觉得生命失去意义,将後事托付给房东後便不知所终。

  揭露苏联「大饥荒」内幕的学术着作汗牛充栋,但像托卡耶夫这样无乌克兰官方那样充满「仇俄」偏见,以「家史」形式叙述这场人间悲剧的政治家并不多见。理性而平衡,评价历史不走极端,这是建国後哈萨克斯坦政治家的共同品格,正因如此,哈国才保持了国家稳定繁荣和际族关系和谐,未发生内战,也未同邻国爆发冲突,更没有发生什麽「颜色革命」。

  一九四一年,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爆发,他父亲唯一的哥哥哥卡斯姆.托卡耶夫第二年便在战场上牺牲了。作者的父亲凯梅尔也应徵入伍,参加过着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及白俄罗斯、乌克兰和波兰等重大战役,後因腿部负伤转到後方。战後,凯梅尔进入哈萨克国立基洛夫大学,通过个人的奋斗,最终走上用哈语进行文学创作的道路,出版过《最後一击》《士兵上战场》《鸟巢里的雀跃》《神秘的足迹》和《暗夜枪声》等小说,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书中还披露了许多与中国有关的信息,这令我特别好奇。作者的父亲长期在加盟共和国内务部,即安全部门担任文学创作员,曾构思过一本关於哈萨克人特工在境外活动的小说,「这名特工在敬业精神以及执行任务的战绩丝毫不逊色於理查德.佐尔格和鲁道夫.阿贝尔(为着名苏联间谍)。」但最後,克格勃领导人通知他,「严禁这部关於一个天才特工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中国商人身份在上海执行任务的文艺作品出版。」这一细节,或许值得中国的谍战史专家们加以研究和挖掘。

  作者出身平民之家,自幼勤奋好学,硬是凭着坚强毅力,以优异成绩考上着名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中文专业。毕业时,他面临或是成为苏军总参情报局特工,或是进入苏联外交部系统当一名驻华外交官两种选择。托卡耶夫回忆道:父亲对我说,「无论如何应拒绝军事部门的建议」,父亲研究克格勃行动多年,且在许多作品中描述了苏联特工有趣而充满危险的工作,深知其中的风险有多大,自然为我的前途担忧。父亲最後说,「我担心你会作炮灰。现在间谍很多,但像这样经过精心培养的却少之又少。」看来,作者的父亲是有先见之明的,可惜他未看到儿子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不管怎样,哈萨克斯坦多了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总统,少了一名默默无名的间谍。

  在书中,像这样有趣的细节还很多,对我们研究托卡耶夫总统的人生轨迹,特别是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在前言中写道:父亲经常重复一句着名的哈萨克谚语,「没有自由的民族,没有未来。」苏联解体,使哈萨克斯坦人民获得了久违的独立和自由,作者获得写作回忆录的自由,我们则获得阅读它的可能性。

  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人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2 01: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