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熊爱仪(左起)、余元康、林美珍、熊美仪出席展览开幕礼并剪彩
很多人恐怕还没有听过何谓藏书票,这是一种小型的版画,用来贴在书本封面内外,作为自己藏书的标志。香港藏书票协会踏入第三十年,继前年在香港岭南大学办展展出一众艺术家创作的传统藏书票後,如今再次於香港岭南大学邝森活图书馆举行「香港藏书票协会成立三十周年暨电脑藏书票展」,展出三十多位创作者使用电脑软件设计的二百多张藏书票。展期由即日起至五月二十四日。
色彩斑斓 中西结合
展览开幕仪式上,香港岭南大学邝森活图书馆馆长林美珍致辞说,是次为岭南大学第二次举办藏书票展,现场展出的藏书票大部分由香港本地艺术家创作而成,呈现出色彩斑斓、中西结合的特点。今次是世界首次以电脑藏书票为主题的藏书票展览,香港藏书票协会会长熊美仪则详细介绍了藏书票发展的历史,她说:「藏书票有五百年的历史,比邮票还多三百年,由於此前它是贵族的艺术,因此寻找展品的过程对我们而言很困难。」
藏书票源自十五世纪的德国贵族家族徽志,一般加上自己名字和拉丁文「EX─LIBRIS」字样作为标记,显示拥有者的尊贵身份。发展至今,成为爱好者收藏和文化交流之用。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助理研究教授吴秀华谈起藏书票在中国的发展时道:「藏书票於民国时传入中国,叶灵凤、鲁迅和郁达夫都是民国最早一批藏书票爱好者和推广者,其中叶灵凤更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在香港设计藏书票,另一位本地画家梅创基更是首位将藏书票引入香港并教授制作藏书票的艺术家。」
地标设计彰显本港特色
传统制作藏书票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手绘、版画等,伴随科技进步,现在更出现使用电脑制作的藏书票。
「以往的藏书票多为版画,因是手工设计,故十分考验创作者的艺术功力,但今次首度展出的电脑藏书票,主要是想告诉一众艺术爱好者,即使没有很好的美术功底,依然可以通过电脑软件设计自己的电脑藏书票,从而令更多市民参与并设计藏书票,以达到推广目的。」吴秀华续表示:「藏书票在东欧最是流行,近年内地也有人收藏,但在香港却是一众十分小众的艺术─港人生活空间狭窄,不会有太多空间摆放实体书,而电脑藏书票的出现,让我们思考,未来会否有一种将电脑藏书票摆放进电子书中的可能?」
是次在岭南大学展出的电脑藏书票涉及领域广泛,参展艺术家或拍一幅照片而制作藏书票,或扫描自己的手绘版画进行电脑效果加工,都在尽力拓展更多题材和创作方法。其中,吴秀华在作品中引入农历通胜的设计理念,以春秧街电车总站、红磡海底隧道、维多利亚港、铜锣湾时代广场为内容,设计四幅电脑藏书票,彰显本港地标特色;Steven Choi的电脑藏书票作品《陋室五月》系列,呈现电子摺叠卡片式的设计效果,画面洋溢盎然春意,十分应景。
出席开幕礼并担任主礼嘉宾的还有:香港藏书票协会创会会长余元康、香港藏书票协会副会长熊爱仪。
除却香港岭南大学展览之外,香港藏书票协会还分别於即日起至六月十五日、今日开始至八月九日,分别在香港科技大学李兆基图书馆和香港浸会大学区树洪纪念图书馆举办「情牵方寸 国际藏书票展览」、「到此票游 藏书票与香港」。
【来源:大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