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25|回复: 0

巴塞尔风靡有因:艺术盛宴的附加效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3 22: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4巴塞爾風靡有因.jpg

  图:巴塞尔艺术展是一个由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交叉所形成的特殊场域

  今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破纪录的吸引了八万八千人参观,如今的它不仅是一场以交易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展,更成为艺术与文化的符号盛宴,人们在这里标榜品味、炫耀生活,攒动着挤向艺术展背後的精英圈层。

  巴塞尔艺术展上周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作为一个以交易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展,巴塞尔显然已经超越其本身的意义,进阶为一场艺术与文化的符号盛宴,成为一个由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交叉所形成的特殊场域。

  在巴塞尔现场大致有三类人,买家、卖家以及观众。买家与卖家构成展览交易的主体与核心,两者交换彼此的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而对於蜂拥而至的观众,他们未必个个都懂艺术、爱艺术,很多人打卡看展只是出於一种社交需要,以标榜自己的品味、炫耀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次向巴塞尔艺术展背後的精英圈层的招手与靠拢。

  图:看展以培养品味

  文化品位在现实社会中是分级的,以艺术展览为代表的较为「高级」的品味,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才可培养。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认为任何品味都不是自然、纯粹的,而是习性、资本和场域互相作用的产物;一个人的审美意向描绘了他的地位,并让他与更低层的群体产生距离。艺术品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看懂,一幅画作里大量的符号隐喻、一件摄影作品背後所暗含的人文历史等,要求观众具备解读的能力。比如这次展出英国着名普普艺术家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一九八五年的作品《亨利读物》(Henry Reading),一幅2.4米高的拼贴画,以霍克尼的好友、策展人及艺术评论家亨利.格尔德札勒(Henry Geldzahler)为模特儿。要看懂这幅画,不仅需要了解霍克尼的风格、格尔德札勒的生平以及他们之间的故事,还需要对普普艺术和立体主义有基本的认知,否则都无法解码这个作品。品味的训练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它基於时间与金钱,又高於时间与金钱。

  巴塞尔无疑是一个训练品味和证明品味的好场所,一方面,有钱有闲阶级通过看展的行为,不断强化对自我品味的培养与提升;另一方面,培养出对艺术的喜爱也在强化和美化他们对自我阶级的想像。品味构成一种隐秘而牢固的阶层区分。

  图:观众过渡成买家

  对主办方而言,八万多观众带来的收益恐怕也就是几个画廊的租金,门票的必要性不在於盈利,而在於设置门槛。在现场,看展的人要麽是被邀请而来,要麽是自己买票而来,三四百块钱一张的门票实际上是对观众的一次筛选,这些观众此时或者并不足以成为买家,但不管他们来此是出於虚荣还是出於热爱,至少他们是愿意为艺术花钱的人,换言之,就是潜在客人。

  主办方对於这些观众的涌入是乐见其成的,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艺术,还在现场组织了导赏团。观众在场内累积文化资本,在场外累积经济资本,只要百分之一的人能实现从观赏者到消费者的跨越,对艺术市场的繁荣而言也就足够了。

  【来源:大公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15: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