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78|回复: 0

 《非分熟女》先色后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2 00: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5《非分熟女》先色後食.jpg

  图:小敏成为真正女人后,人生也随之改变

  在试片后,视乎观众反应将影片重剪,在荷里活常见。虽然香港过往也有在午夜场后重剪甚至重拍的情形,但近日上画、曾翠珊导演及蔡卓妍主演的《非分熟女》,如今的公映版本,和去年用来参加影展或供业内和影评人观看的优先场版本,有这麽大分别是非常罕见。

  本文并非比较两个版本,我也不敢断言哪个是「导演版」,本文作为一篇谈论「正场电影」的影评,会尽量以大家此刻在戏院看到的《非分熟女》作讨论基础。

  小敏(蔡卓妍饰演)是妇科医疗人员,却有性障碍,无法行房,丈夫退堂求去,离婚收场。小敏丧母多年,父亲(刘永饰演)经营茶餐厅,但味觉退化,再无法炮制招牌菜「老少平安」及「梅菜扣肉」。他中风后,小敏要回茶餐厅主持大局,虽则她完全不会煮食,亦从来不喜欢父亲的食物。

  这时候,从法国来的神秘厨师家豪(吴慷仁饰演)应徵,他加入茶餐厅是为了儿时在这店最爱吃的「老少平安」。家豪不但厨艺了得,床笫之事也好像是高手,他能不能既挽救茶餐厅,又帮助小敏成为真正的女人?

  眼神慾望不够

  对不少影迷来说,最能拍出「食色性也」的,莫过於伊丹十三导演的《蒲公英》,剧情亦颇相似,山崎努饰演的货车司机,教导一位刚接手拉面店、却完全不懂弄拉面的寡妇(宫本信子饰演)将面店做下去。

  香港则有李志毅导演的《魔幻厨房》(郑秀文及言承旭主演),将烹饪及慾求不满结合。无綫电视剧《美味情缘》也有名厨吴启华,帮不懂厨艺的陈慧珊,将平民海鲜餐馆重回轨道,然后擦出爱火花的剧情。但论情调,我觉得和《非分熟女》最接近的,或者是严浩导演、改编自吉本芭娜娜小说的《我爱厨房》,虽然剧情并不相同,但的确在食及性之间着墨不少。

  蔡卓妍几年前也有一部《大茶饭》,背景是一模一样的旧式茶餐厅(日间有出炉面包蛋挞、夜间卖小菜),她饰演老板娘,演绎方式却也和《非分熟女》很接近,以不苟言笑为主调,却又做不出黑口黑脸,只得一个呆字。我不在乎她钢管舞跳得好不好,而是看不出她在不同阶段,尤其是得到性满足后的转变。不过,也有可能和重新剪辑有关,容后再谈。

  吴慷仁的演出较令我欣赏,他算是演到「厨房佬」的豪迈,不会有几多华人小生,能够像他那麽既自然又爽快的赤手弄食物。搞笑一点说,吴慷仁在本片里,手演得比眼或嘴更好哩,包括他和「姜蓉」(郭奕芯饰演)的那场亲热戏。

  从整体的演出来说,我认为本片最不足的是「眼神」,这不只是蔡卓妍,而是全片的张力,太过集中於嘴唇或身体之间的接触,眼神的慾望交流不够。我有这种感觉,是因为有一场是阿谦(林德信饰演)不够钱结帐,小敏叫他下次再付。阿谦对小敏很有兴趣,但小敏的主观镜头只拍到阿谦的心口,这一场是好的,却令我醒起其余的场面不够眼神接触,或者又是重新剪辑的后遗?

  谢绝情色典型

  容我在最少剧透下,谈谈这部电影的情色。不管看「前版」或公映版,我都欣赏导演或编剧,没有拘泥於「有爱才有性」这个观念。现在的版本在小敏及家豪的性关系中,作了一个重要改动。

  我不会列出有什麽不同,总之现在看到的,表达出小敏被打通性爱的「任督二脉」后,才懂得欣赏食物以及非视觉和非知性的感官享受。这种描写,很明显和典型的「食色」次序相反。不单是电影的惯例,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也是上半场是吃,下半场才……绝不是批评,而是觉得有新意。不少香港人用「不吃饭会死,没有性不会死」做藉口,对性苦闷及性障碍采取消极态度,就像小敏要见到棺材才留眼泪,这种消极态度也和「有爱才有性」息息相关。不过也令我联想到,《非分熟女》没有将小敏的性障碍,和她沉闷的生活拉上关系。

  直到影片结束,都看不出她有反省过去的生活,好像是没有性障碍令她「被离婚」,她的人生就是无懈可击,像许多香港人满足於「准时返工、结婚买楼」。要拍本土题材,应较多去探讨广泛香港人的人生,不应在旧楼旧屋邨、冰室茶餐厅、弱势社群、废老废青等话题转来转去。

  其实「前版」还较像商业片,公映版的味道反而接近艺术片。假如电影公司以为再剪一次会适合大众,我会觉得完全想错了。因为分别不只是公映版短了十多分钟,或者小敏及家豪几时搭上了,而是用了一套很不同的叙事系统,尤其是头三十分钟。

  很多朋友说是「支离破碎」,这当然是相对「前版」的平铺直叙,我看却是将不少剧情「化线为点」,不去理出环环紧扣的逻辑关系,但都足够意会性障碍的各种前因后果。这种手法对艺术片观众应无难度,对商业片观众可能要求过高。

  很同意杜哈斯(Marguerite Duras)对电影的看法,一般人觉得剪接是把电影剪碎,她却指出拍摄才是把电影剪碎,「剪接」就是把碎片变回完整。我的理解是,拍摄把影片的概念变成实体,但暂时只得一堆零散的素材,放上剪接台才能还原成实体化的概念。第二次看《非分熟女》令我想起这种电影哲学,问题是,剪完一次又一次,成品还是不是原来的概念,导演自己才知。

  【来源:大公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3 12: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