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九四七年适逢建行(亚州)前身广东银行成立三十五周年,该行同仁在香港总行大楼前合照留念作者供图
百年基业常青的奥秘究竟何在?这是一个让管理者既挠头又着迷的问题。前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退休後独辟蹊径,从收集的世界各地钱币着手,研究全球金融变迁历史。他半开玩笑地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之一:百年老店的成功要靠运气。晨 光
建行(亚洲)前身广东银行在日本轰炸期间似乎就特别受到运气的垂爱。二战期间,炮火纷飞的香港满目疮痍,今日的香港历史博物馆将「日占时期」展馆设计为一个防空洞,以重现当日香港的境况。银行云集的德辅道亦未能幸免於难,多数银行办公大厦在轰炸中被损,但广东银行却奇迹般地独善其身。
建行(亚洲)百年馆藏保存着一份一九四二年发往澳门分行的电报。发报人是广东银行香港总行副经理陈善旺,他不无欣慰地提到:「德辅道各银行大厦间有被轰损坏。本行幸未受波及,其他域亦略有破坏,各行员及家属则幸平安。」广东银行在轰炸期间没有受到波及,不可不谓大幸。更「幸运」的是,战争没有摧毁这间银行的经营。一九四五年在停业三年之久後,时任广东银行代理董事长的宋子安召开了日占後第一次董事会,宣布复业。现存於建行亚洲百年馆藏的董事会会议纪要一如战後百废待兴的香港,於千头万绪中交织欣喜和期望。
庆幸做生意的「运气」在宋子安的一番讲话中也能寻到蛛丝马迹。他说:「经过四年最剧烈之战争後,吾人今日能在此间再开股东年会极感愉快。战争对本行之业务及收益,关乎资产之一部分,均不无影响。」但他转而强调,由於银行公积以及准备金数额「颇大」,此前「为稳健起见,未计算之盈利颇多,足以抵销一切损失有余,全行基础仍极稳固,足堪告慰。」
由於二战轰炸中,广东银行固定资产影响甚微,加上资本金充足,这让广东银行在日占後得以迅速复业。然而即便有上天的眷顾,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无法逃避百转千回的宿命——运气背後往往是带血的教训。
事实上,日占期间闭门谢客并非广东银行第一次停业。一九三五年,由於激进的经营策略最终导致损失惨重,广东银行被迫停业。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林晨对比广东银行两次复业的财务报表发现,经历了一九三五年华资银行经营危机洗礼,广东银行在资产组合上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经营风格稳健,从一九四五年复业的资产负债表看,抵押放款减少,房地产投资比重明显下降,对有价证券的投资持续增加。经济危机、战争动乱给广东银行留下的不仅是伤疤、还有谨慎管理风险的基因记忆。或许在失败中站起来,并且不再重蹈覆辙,这才是做生意最大的「运气」。
来源:大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