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建行(亚洲)前身广东银行的昔日柜枱作者供图
沧海桑田,这四个字真是香港数百年来城市和社会变迁的写照。港岛尤以中环为代表,见证了一个不毛之地,历经数次填海,发展成为今日的繁荣腹地。日本侵占时期,皇后大道中、德辅道中这些银行聚集的街道,亦因改名留有历史鲜明的印记。
建行(亚洲)百年馆藏的史料中,就保存着一份一九四二年四月十六日,广东银行向分支机构发送的信函,通告十二处街道更名。其中,建行(亚洲)前身广东银行香港总部所在的「德辅道中」更名为东昭和通;彼时洋行云集的皇后大道中更名为「东明治通」。公函写道:「本港街名自本月二十日起实行」……「嗣後通信务须依用新街名。」这些珍贵的史料清晰地记录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侵占对香港的影响。
老街的故事就是一部鲜活的金融发展史。一八四五年东方银行(The Oriental Bank Corporation)成为第一家进入香港的外资银行,开设分行的地点就设在德己立街。一九一二年,广东银行在德辅道中六号开业,可谓当时最具选址眼光和魄力的中资银行。紧接着渣打银行在一九三三年购入德辅道中地盘,建成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渣打银行大厦;以及滙丰银行在Wardley Street(编者注:获多利街,现为「银行街」Bank Street)营业……这使得港岛中环维多利亚城,东以昃臣道(Jackson Road)为界,西至毕打街(Pedder Street),成为香港着名的银行区。为了不影响各银行正常运作,当时政府特许,凡是进入这个区域的车辆不能任意鸣笛。
如今漫步在中环,广东银行在德辅道中的旧址还在,是建行(亚洲)的办公地点。至於其他曾经和依旧在中环经营的银行,也能寻到昔日风采。香港政府珍视中环街道变迁的历史,举办过系列展览,以照片再现昔日港岛中环风貌。鲜有人知,摆花街、威灵顿街、德忌笠街(现德己立街),在上世纪初曾是烟花之地,商户洋行就在其侧。这与今日中环繁华和市井比肩的风貌有异曲同工之处。
经历一个世纪的沧桑,滙丰、渣打、东亚银行为了扩充业务,在中环的营业地点经历数度改建。广东银行期间为太平洋银行和美国银行先後并购,於二○○六年被中国建设银行收购,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老街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中环的故事也是香港金融业的故事。
【来源:大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