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福田高铁站无障碍坡道
图:香港在公共行人通道加建无障碍通道设施资料图片
深圳的残障人士团体和慈善机构举办「无障碍.理想城TALK」,邀请我出席担任演讲嘉宾之一。据了解,这项活动是配合去年十一月深圳市委市政府推出《深圳市创建无障碍城市行动方案》,全面启动该市无障碍城市建设。我觉得活动很有意义,就答应了,以为几分钟的演讲,连同整个活动,最多不过一个多小时。但答应之後才知道,当天的活动由深圳电视台做直播,因为电视直播,所以主办方有很多要求,我於是有点後悔,好在主办团体了解情况之後免去一些环节,我也就不好意思打退堂鼓,毕竟这是一项公益活动,而且我真的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我可以算得上是深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见证者。早在一九九三至九四年,我经常到深圳采访,有一次下大雨,深圳几乎全城变泽国,罗湖口岸一带全被水淹,有人灵机一动,用几块木板绑起来做成小舢舨,从香格里拉酒店附近载到口岸大堂外面高处,每客盛惠五元人民币,我因为要赶回报社交稿,於是交钱坐上木板舢舨。有一次,从罗湖口岸走到香格里拉酒店附近,发现小偷正在打开我的背囊,把我吓一跳。後来,几乎每次到深圳,都发现新的变化,变得愈来愈现代化、环境愈来愈美、治安愈来愈好。
现在,这座内地经济发达、现代化的大城市,把无障碍通道列入城市建设工作重点,在我看来,这是深圳重视城市文明、体现城市建设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无障碍环境的概念,於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欧洲和美国提出,并制订相关法例,对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作出规定,日本於七十年代开始实施无障碍通道。香港在一九九五年八月通过了《残疾歧视条例》,其中订明如建筑物未能为残疾人士提供适当通道进入一些任何公众人士或部分公众人士有权或获许进入或使用的地方,或拒绝提供适当设施与残疾人士,便属歧视,一律予以禁止。屋宇署推出《设计手册:畅通无阻的通道1997》,其後修订为《设计手册:畅通无阻的通道2008》,对各种公众场合的无障碍通道,作出具体规定。特区政府又於二○一二年八月推出「人人畅道通行」(universally accessible)新政策,扩大在公共行人通道加建无障碍通道设施的计划,方便市民上落公共行人通道。今时今日,衡量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有很多标准,不一定包括有多少高楼大厦,也不一定包括有没有免费WIFI,但一定包括无障碍通道。
港深两地一河之隔,官方和民间的各种交往交流无处不在。不知从什麽时候开始,深圳和香港的GDP、人口、土地面积、产业结构等等,就经常被用作比较,今年初公布深圳GDP总量超越香港,成为大湾区「一哥」的消息,深圳朋友第一时间转发给我,兴奋和自豪之情溢於言表,而香港舆论的反应则充满危机感。今年二月中央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之後,同样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的香港和深圳,更加被一些学者、研究机构从不同角度进行各种各样的比较,不过,我发现似乎还没有人去做港深两地无障碍通道方面的比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大湾区的发展目标不仅包括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增强,也包括「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毫无疑问,城市无障碍通道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我借参加这次活动的机会,建议有关部门,或今次宣传无障碍通道活动的民间主办机构,就港深两地无障碍通道问题展开调查,做一个比较,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相互学习、借鉴。香港在这方面起步比深圳早,但深圳可以有後发优势,大湾区一体化,是否可以从无障碍通道做起呢。
在提升城市建设的人文关怀元素方面,香港和深圳加强交流合作,可以为实现大湾区「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的目标,做出贡献。
【来源:大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