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72|回复: 0

英首相承诺给出卸任时间表 前外交大臣有意角逐相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18 10: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英国执政党保守党颇具影响力的议员组织“1922委员会”主席格雷厄姆·布雷迪16日宣布,首相特雷莎·梅同意下月初《退出协议法案》接受议会审议和表决后发布她卸任的时间表。
  接替特雷莎·梅的热门人选、前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当天确认有意角逐相位。
  英国广播公司17日披露,保守党与最大反对党工党就退出欧洲联盟事宜的跨党派磋商行将无果而终。
  【先表决法案】
  布雷迪说,“1922委员会”执行委员16日与特雷莎·梅在议会“坦诚交流”,委员们对当前情形有了“更清晰了解”,“首相决心确保英国脱离欧盟”。
  美联社报道,“1922委员会”负责监督保守党党首竞争,任何保守党籍议员都可以参选。当选党首者无需经由全国选举就可以出任首相。
  布雷迪说,《退出协议法案》接受议会审议和表决后将与特雷莎·梅在再次会晤,“以确定选举新领袖的时间表”。无论法案能否通过,两人都将会晤。
  英国首相府确认,布雷迪的说法得到特雷莎·梅认可;不过,特雷莎·梅依然致力于确保法案获得议会批准。
  特雷莎·梅先前承诺,只要“脱欧”协议能获议会下院批准,她愿意提前卸任。
  首相府一名发言人14日宣布,将在6月3日开始的一周把赋予“脱欧”协议法律效力的《退出协议法案》提交议会审议。
  法案阐明与欧盟谈妥的退出条件,包含“脱欧”过渡期、“分手费”、欧盟公民权利、英国北爱尔兰与欧盟成员国爱尔兰边界“备份安排”等内容。
  路透社15日报道,议员们审议法案时可提出修正案或直接改动内容,因而可能就先前有分歧的议题达成共识。据媒体预期,政府把法案提交议会审议无异于让“脱欧”协议第4次“闯关”,恐再遭否决。
  布雷迪说,“特雷莎·梅在法案遭否决后立刻卸任”的情形“超出”双方16日达成的共识。但消息人士向英国广播公司政治新闻编辑劳拉·库恩斯伯格披露,“难以想象”特雷莎·梅在法案遭否决后得以留任。库恩斯伯格同时没有排除特雷莎·梅实现“大逆转”的可能性。
  同一天,多次批判特雷莎·梅的“脱欧”方案并因而辞职的前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在曼彻斯特确认,他“当然”要参与角逐相位。约翰逊持强硬“疑欧”立场,外界普遍视他为新首相热门人选。
  【大戏终落幕?】
  英国2016年经由全体公民投票决定“脱欧”,但因英欧谈妥的“脱欧”协议难获英议会批准,“脱欧”进程陷入停滞,“脱欧”日期从3月29日延至最迟10月31日。
  为赢得议会“稳定多数”支持,保守党与工党过去数周就跨党派“脱欧”协议磋商,进展缓慢。主要分歧在于是否与欧盟维持永久性关税同盟。
  英国广播公司17日报道,两党磋商即将结束,不会达成任何协议。特雷莎·梅和工党领袖杰里米·科尔宾转而进入“第二阶段”,谋求在议会审议表决法案过程中达成共识。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之夜”政治编辑尼古拉斯·瓦特披露,保守党一方率先放弃经由磋商达成协议的希望;工党方面担忧,与保守党达成的妥协难以为继。
  受“脱欧”僵局拖累,保守党本月初在地方议会选举中遭遇重挫,23日欧洲议会选举选情同样不容乐观。要求特雷莎·梅卸任的呼声在保守党内部再度高涨。
  特雷莎·梅去年底挺过一次党内不信任投票,按规定一年内不会再遭遇“逼宫”。
  就特雷莎·梅承诺给出卸任时间表,保守党内部有不同声音。前党主席格兰特·沙普斯认为,这可能为“脱欧”进程注入新动力。他判断,现有《退出协议法案》难以“闯关”成功,但特雷莎·梅可借此证明,她已“穷尽一切”努力。
  一名拒绝公开身份的“疑欧”派议员则告诉路透社,特雷莎·梅“进一步拖延让保守党损失惊人”。
  另一名保守党人菲利普·李认为,首相换人无助于结束“脱欧”危机,“逼迫首相卸任、把整个夏天耗在党首选举上”不符合保守党乃至全英国的利益。
  据英国广播公司梳理,从5月至10月,英国议会开会天数总共大约61天。

来源: 新华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3 17: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