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艺术家埃里克.邦特(左三)在现场介绍自己的创作
法国玻璃雕塑艺术家埃里克.邦特(Eric Bonte)亚洲首次个展正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举行。他是法国知名玻璃雕塑大师,作品遍及世界各地,特别是历时十八个月,在非洲科特迪瓦共和国的亚穆苏克罗大教堂完成了总面积达8400平方米、上百万片玻璃构成的彩色玻璃窗与穹顶,规模宏大。今次在上海的展览主题为「由爱而生,从自由觉醒」,展出了三十二件近期新作。展期持续到十月。
「告别」斑斓色彩
此次来到上海的作品没有选择斑斓色彩,而是以别致的造型和朴素的色彩搭配见长。策展人、琉璃工房创始人张毅表示,此次展览策划了一年半,艺术家表示希望能够回避自己熟悉的穹顶玻璃技法,而是在另一个领域进行自我挑战:抽象的浪漫、挣脱束缚的解放。
张毅说:「这个崭新的埃里克.邦特,并非无来由地诞生,而是他的自我解放:穹顶玻璃越庞大,色彩越华美,埃里克.邦特心底创作的反向力量越是积累,越是酝酿,他也许渴望着直指人心,渴望着全然掌握,渴望着看尽繁花之後的安静简洁。」
抽象造型难度大
走进展览现场,主色调是黑、白和金色。和普通的雕刻不同,玻璃雕刻需要经过高温的锻烧,这使得塑形和拉丝成为难点。特别是抽象作品,造型越特别,创作难度越大。但是在埃里克.邦特的作品中,却丝毫看不出这些困难。各种造型各异的作品,颇有中国画的写意韵味。《彗星尘埃》、《漂浮的云》、《飞翔的鸽子》、《光中飞翔》……这些作品线条简洁,弯曲的弧度,粗细变化,光影渐变,并没有一定章法,有些创作如行云流水,有些刻意留白,充分展现作者的心境。
埃里克在现场告诉记者:「对於我的创作,我喜欢它是自由的,让自己被这个材质带着走……」。他说,并未强加自己的意志於作品,任何对於作品的解读都是被允许,甚或被鼓励的,让自由意识贯穿始末。
全场唯一一抹红色来自作品《蝴蝶钳》。乍看之下像一只蝴蝶,但如果分开玻璃和铁架,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贝壳与蟹钳。艺术家还刻意地在作品加上一抹红。他说,这样的创作要表达的是对大自然的欣赏,特别是对海洋的热爱。
柔美的「黄金时代」
在这批作品中,金色是艺术家非常喜爱的色彩。比如《黄金飓风》、《日晕》、《冰焰》这几件作品,在艺术家的意志下,金与玻璃的关系呈现不同的效果:金色蜿蜒於玻璃之上,可以是一种彰显,也可以渐渐湮没;它是光的媒介,或乾脆成为光源本身。
自身多年在玻璃艺术领域奋斗的杨惠姗和张毅在欧洲游历时,就对埃里克.邦特的作品一见倾心,因此极力促成了艺术家的中国之行。除了便於自己近距离学习大师的艺术心得,他们也希望将玻璃艺术领域更多大师和精湛艺术带给中国观众。
【来源:大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