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在七十年代初期行走的其中一款「热狗」小巴\作者供图
上文提到,港英政府在一九六九年六月十三日公布,会将小巴分成两类,一类叫公共小型巴士,另一类叫私家小型巴士。前者可在街上兜客收费,最多可以载十四人,除有限制的地方外,什麽地方都可上落客;後者不可在街上兜客,通常都用作学童巴或者私家巴士。屈指一算,两种小巴诞生到昨天刚好五十周年。
在小巴出现初期,为了规范经营,运输部门将公共小巴的车身规定为米黄色,并且在车窗对下围上一条红色腰线,然後再喷上「公共小型巴士XX座位」及「PUBLIC LIGHT BUS XX SEATS」字样,由於这条腰线将车身四边围住,所以人们索性称之为「红带」,而在其後出现的专线小巴,因为腰线改为绿底白字,於是被称为「绿带」,这种设计一直沿用至上世纪末,由於小巴商会希望在小巴车身卖广告,有腰线就会令广告面积受到限制,於是向政府要求将腰线的位置迁移,最终改为车顶喷上红色或绿色,并在两旁加上「公共小型巴士XX座位」的中英文字样,聪明的香港人又将这两种小巴改称为「红顶」和「绿顶」,一直沿用到今天。
在公共小巴出现初期,车款可谓五花八门,有使用英国客货车改装的,也有使用美国「福特」客货车改装的,更有商人以日本货车改装而成,由於各车款的车厢大小都不同,所以载客量也未必能够到十四位的上限,市面上於是出现不少只能载客九人至十三人的小巴,但不管如何,它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全部没有空调,在炎炎夏日,车厢就高温得像个火炉,人们於是称之为「热狗」。直至八十年代中期,日本「三菱」车厂出产了一款名为ROSA的空调小巴,有商人引入测试之後,认为可以迎合本港复杂道路环境,本港才正式出现冷气小巴,但基於技术所限,当时的ROSA小巴的空调系统并非由汽车本身的引擎直接带动,而是由一副额外加设的细汽缸容积汽油引擎所驱动,令一辆小巴需要同时使用两副引擎,一副使用柴油,另一副则使用汽油,此举不仅令经营成本大增,而且也为司机增添入油的麻烦,令不少业界采取观望态度。
对於业界的忧虑,其实车厂也心里有数,在不久之後,「三菱」车厂推出改良款ROSA,这次汲取了业界意见,将空调系统改为直接由本身的引擎带动,经此一改之後,业界开始大量采用,就在这个时候,日本另一家车厂「丰田」也将旗下的COASTER空调小巴介绍给香港业界,由於车厢较为宽敞,加上性能稳定,令不少经营者转投「丰田」的怀抱,从而加速了本港小巴由「热狗」向空调车过渡的进程,数年间,本港市面的小巴大部分都转为空调车,而且车主在换车时都倾向选用COASTER,最终出现今天小巴市场一个品牌独大的局面。
【来源:大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