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种师团是日军的一种师团编制,主要为二战前日军的17个常备师团,采用一师团下辖两旅团的配置,战斗人员在15000至20000人,加上文职类非战斗人员大概在28000人左右,他们是明治维新的直接成果,是日本实行征兵制以后培养的近代化职业军人。
明治维新对军制进行了改革,将以往各藩的藩兵归入国家体系,同时模仿西方实行征兵制,废除原先的武士阶级特权,从平民中征兵,建立了新式常备军。为了加强管理,1871年建立了东北、东京、大阪、镇西四个镇台(即兵营),后又于1873年增设名古屋、广岛两个镇台。
1888年,镇台改名为师团,各镇台也因此被改称为第一师团、第二师团……一直到第六师团,成为了日军最初的常备军。后面的数年时间里,在经历了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以及占领朝鲜等一些列军事行动后,由于占领地不断扩大,军力不足,再加上日本自身国力的提升,后续又相继扩充了第七至第二十师团一共13个常备师团。这些部队成军时间久而且都经历过实战,战斗经验以及训练相对扎实,是日军所为头号作战主力。
然而日本人并没有一味的扩充军队。一战结束以后,为了避免再一次陷入世界大战的漩涡之中,在英法的主持下,各国为了表明自己“珍爱和平,不穷兵黩武”的决心,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军。日本因此也压缩了军队编制,把原来的20个师团改编成了17个师团,正是这17个师团,成为了二战时日军的“精锐部队”甲种师团。
既然是“精锐部队”,自然就要比其他普通部队享有更高规格的待遇,二战中,这些“精锐部队”甲种师团享有补充战斗人员、武器装备的后勤优先补给权。当然要想进入这些享有特权的“精锐部队”也并不容易,要经过较为严格的选拔制度,一个普通的士兵要想加入甲种师团,必须经过为时半年的单兵训练,成绩突出者才能入选,这种选拔制度,确实提高了部队的战斗意志,那么其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呢?下面举两个典型案例。
1944年10月,美军在莱特岛登陆,当时驻守在莱特岛的只有日军第十六师团,这支孤军独自阻挡美军四个师的攻击,随后日军大本营命令在莱特岛的日军“自给自足,永久抗战”,而这时第十六师团已经没多少有生力量了,残部退到坎基伯特山里展开了游击战。
战后,根据日本厚生省(卫生部)的内部资料,第十六师团共有13778名官兵参加了莱特岛战役,其中战死13158名,幸存者仅620名,师团长牧野四郎中将也在无条件投降的命令到来前5天战死了。
1943年,驻扎在中国境内的日军第17师团被派往南太平洋的俾斯麦群岛(新布里登岛)担任防守任务,拱卫日本的海上防卫圈。之后除了日军盘踞的岛屿腊包尔之外,周边的群岛全部被美军占领,至此对日军形成了合围之势。腊包尔的日军兵力越来越弱,日军大本营于1944年撤走了剩余的海军航空兵,至此只剩第17师团坚守腊包尔,这支孤军一直与美军鏖战,给美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这支部队才丢掉了武器。
在那个战火纷飞,整个世界都乱成一团的时代,这些“精锐部队”确实体现了他们的“价值”,即使处于绝对劣势,他们也不乏拼死一战的“勇气”,但也恰恰因为他们这种残忍的“忠勇”行为,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希望历史不要重演,祈祷世界永远和平。对于这些“精锐部队”甲种师团的战斗力是强是弱,你是如何评价的呢?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