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20|回复: 0

警惕对留守儿童的“无意识恶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8 21: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一位乡村教师教留守儿童唱歌,“都说妈妈在哪,哪里就是家,可是打工的妈妈,远在天涯”,全班齐声痛哭;一位村民看到孙子跟留守儿童一起玩游戏,厉声呵斥“别人家没父母管,瞎玩,你还不回家做作业”……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农村采访时记录的一些细节,引人深思。

  教师和邻居的言行,客观上提醒甚至强调了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等问题。他们或许并非故意,但有时恰恰是不自知的伤害最戳心。事实上,这种对留守儿童的“无意识恶意”,在农村地区比较普遍。亲戚、玩伴、同学、老师等,以一种不易觉察的方式在伤害留守儿童。

  很多人都没有正视的一个问题是,这种来自留守儿童身边的“无意识恶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各界帮扶、关爱留守儿童的努力。有关部门、爱心人士极力希望留守儿童能感受到温暖,甚至部分弥补他们父母无奈缺失的爱,但那些“无意识恶意”抵消了这种善意。

  “无意识恶意”还会影响留守儿童正常的社会融入。试想,那个跟留守儿童一起玩游戏被呵斥的孩子,以后很可能会为避免被父母批评而有所顾忌。这就无形中在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制造了人为的区隔,也就阻碍了留守儿童更好地与同龄人正常的交往与互动。

  另一方面,这种“无意识恶意”还可能使得留守儿童陷入某种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其实,并非所有留守儿童都是性格内向之人,但时常有人先入为主地认为“没父母管的孩子会很内向”“他们亲情缺失、心智不全”,这种负向评价,可能会激发留守儿童的负面情绪;沉默、自卑的负面情绪又被当作新证据,强化人们对留守儿童的偏见。

  留守儿童问题并非现在才有,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即使没有“留守儿童”这个词,拥有“留守经历”的人其实并不少。我们要避免对留守孩子“潜在”的问题过分强调、强化而使其成为“真”问题。而在留守孩子面前重复这些问题,释放“无意识的恶意”,无疑强化了每个个体身上的留守问题,让问题更糟糕。

  留守儿童问题是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问题,这已成为社会共识。在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关注并研究解决之道有其必要性。但对于留守儿童而言,重要的是要对他们释放善意,为他们营造健康的、不强调区隔的成长环境。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6-10 15: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