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惜牺牲,是如山军令、自觉选择,是忘我精神、英雄气概,指引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洒一杯家乡米酒,告慰烈士的英魂;取一壶湘江碧水,留作永久的纪念。近日,记者随红军后人代表来到广西兴安的界首渡口,祭奠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85年前,在关乎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中,数万将士英勇捐躯。红军用身躯挡住了数倍于我的敌人,用鲜血保留了中国革命的火种。
为有牺牲多壮志。红三十四师战士刘金金,虽然家境殷实,但为了革命不惜抛家舍业;红三十四师的闽西子弟,为了西征,背井离乡、泣别亲人。被称为“铁流后卫”的红三十四师,在湘江一役中几乎全军覆没,前面战士倒下、指挥员顶上去,哪怕只剩一人,战斗也不停止。这些为国捐躯、为国奉献的人,写下悲壮的英雄史诗,值得世代铭记。
不惜牺牲,是如山军令,是自觉选择。敌机纷至,敌军如蝗,北上不可,南下难行,西渡湘江是红军的唯一出路;情势危急,为掩护主力红军渡江,势必要有人火线应敌,换取渡江的宝贵时间。1934年12月1日,朱德向担任后卫的红三十四师发去了“万万火急”的命令“应最坚决的作战,直至最后的一个战斗员止”。面对“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的险境,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唯有聚集合力、以死相抗,方有化险为夷、绝处逢生的机会。
不怕牺牲,是忘我精神,是英雄气概。被切断渡江通道的红三十四师四面受敌,师长陈树湘和一○○团团长韩伟都希望能掩护主力突围。最终,负责掩护的韩伟弹尽粮绝,面对追击之敌,纵身跳下悬崖;而因腹部受伤被俘的陈树湘,用手绞断肠子,壮烈牺牲,“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难以想象的决绝,来自于风浪中打磨出的坚定意志和崇高理想。他们以死的危险,换来战友生的希望;以局部的牺牲,争取全局的胜利。贪生怕死还是舍生忘死,对战场上的他们而言,无须犹豫。
在涉水架桥、阵地阻击、刺刀拼杀中,无数红军战士用生命对抗敌人的封堵与绞杀。一个个前赴后继的血肉之躯,铸就了一支牢不可破、无坚不摧的铁军。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而这种精神,也支撑着革命勇士在战场上高喊“向我的碉堡开炮”、在抗洪抢险中以身体堵住决口、在火舌肆虐中成为“最美逆行者”,指引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湘江两岸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去,如今只能见到袅袅炊烟。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有的难以理解自我牺牲的意义,有的淡忘了舍生取义的动人事迹。其实,红军将士同样珍惜生命,只不过他们知道:没有了信仰,个人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基础。指战员为了革命理想而展现出的视死如归、慷慨赴难的集体主义,是红军共同的精神底色。即便战争年代成为往昔,但在发展路上、圆梦途中,众志成城、奉献自我的品质从未过时。
青山有幸埋忠骨。在桂北,记者看到很多红军烈士墓。青山有幸,既是因为烈士的鲜血化作了今日你我的幸福生活,更是因为先辈的牺牲精神将代代相传、引领我们不断前行。
来源: 人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