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多次游行最后都演变成暴力冲突,搞事者还声称是网上自发,没有「大台」。《大公报》梳理近日种种乱象,发现所有暴力冲突其实都是有组织、有策划,当中有神秘的「抗争手语」,以及源源不绝的物资供应。暴行军事化,冲击模式一次比一次熟练,破坏力越来越大。
早于六月中旬,连登讨论区、facebook等社交网络已流传「和理非」与「勇武」的合作模式,就是和理非上街,之后设下死线,再由勇武派抗争,这种路线不断循环。到了七月,搞事者抗争的模式已经改变,先游行后抗争都是同一日发生,游行不过是为了壮大声势,积聚人气,为之后的暴力抗争积聚人数。
挥挥手 即有数十雨伞供应
根据记者现场观察,搞事者已建立了一套有系统的「抗争手语」,而大部分抗争者早就熟悉各种手势,几乎去到不用言传的方式。翻查网上流传的抗争手势,例如双手放在头部附近上下挥动,即需要头盔。若高举双手左右挥动,就是需要雨伞;单手举起V字手势,指需要剪刀;而高举双手,两只食指呈一直线,则是需要索带。《苹果日报》在七月一日派发特刊,令这些抗争手势广为流传。
经过网络以及反对派喉舌的宣传,搞事者已灵活应用该套「手语」,如七月七日占领弥敦道,搞事者在晚上行至弥敦道与亚皆老街交界附近,警方已筑起防线,前线搞事者只需挥挥手,不用半分钟就有数十把雨伞传至前线,并筑起雨伞阵,而前线搞事者亦大部分带上头盔,行动迅速程度令人惊讶。
另一边厢,每次源源不绝的物资供应,亦证明搞事者有备而来。搞事者只有轻便背包,但物资从何而来呢?原来有人以客货车一批批运送。7月13日的上水冲突,当搞事者一示意,即有人在后排位置从一辆客货车搬出大批物资,包括头盔、雨伞等。7月14日的沙田冲突,搞事者透过网络群组发起运送物资的行动,他们筑起约800米的人链,将物资快速传往前线搞事者,有人亦即时更新Google地图,让搞事者知道实时的物资站和急救站的位置。
进退有序 Telegram做传声筒
新闻内幕|暴徒有组织 暴行军事化
另外,搞事者无论事前策划还是即时撤退的资讯来源,都是依靠Telegram。每个群组至少有一万人,部分更有五至六万人,各个群组都有特定功能,并且会互相转发讯息,例如14日的沙田新城市广场的激烈冲突。早于当日早上,就有网民上载新城市广场的闭路电视分布图,呼吁搞事者要小心行事。此外,有群组专门负责通风报信,实时监察警员在各地方的布防及人数。
至于撤退的时候,义务车手就会随时候命,车手数目比的士还多。部分大厦的密码也会在群组广传,搞事者亦可以趁机扮居民混入大厦。
由此可见,搞事者由事前策划、搬运物资、前线抗争沟通以及撤退方式,全部都有巨大的网络和后勤支援。所谓没有「大台」,只是假象。
鬼影幢幢 冲击现场常现「洋指挥」
乱港分子近期发起多场游行及激进示威,西方反华势力不断入侵,近日内更齐齐现身,在现场疑似指挥暴徒如何进行冲击,又记录每一次游行冲击细节。
自六月来,反对派每一次激进游行、冲击等均「鬼影幢幢」,他们混入乱港分子当中,或以记者或路过的市民身份出现。有人会走到警方防线最前与警方对峙,更不时带领示威者推撞警员及冲击防线;有人则以外国网媒记者现身,专门寻找对警方不利的角度,拍摄所谓「现场照片」作记录,更将警方的举动及相关情报即时上载到社交平台专页。
市民李小姐向大公报报料说,她在六月其中一场游行中在湾仔修顿球场发现两名形迹可疑的外国人士,一人在观察游行情况,另一人则长时间在一部平板电脑作记录。李小姐觉得可疑,怀疑他们是外国特工,遂向前拍摄二人,其中观察游行情况的外国人发现被拍摄,即时扭转头部回避镜头,同时通知身旁友人,惟该名人士因专注记录而未有即时离开,之后才走进一间便利店扮购物。
迂回离场 「逃生」有「车手」接送
暴徒违法冲击后不惜千方百计逃避法律责任,用尽方法隐藏身份及避免留下犯罪证据。
乱港分子在各大讨论区发贴文,内容多为如何减低被拘捕风险,当中包括穿全黑衣物及戴上口罩,增加警方调查成本;有人更公开上载冲击地点附近建筑物的闭路电视位置,又提供「逃生路线」,方便暴徒离开。暴徒心知以八达通乘搭交通工具会留下证据,为求减低被捕风险,他们会用硬币购票,又会采用较迂回方式回家。暴徒亦会在售票机上放置大量硬币,让其他人可用现金买票。暴徒又会安排「车手」到冲击地点附近接载同夥并将他们送到旺角一带。「车手」在Telegram群组发表贴文,以车牌尾字或车辆特徵通知暴徒。
此外,暴徒警觉性非常高,除了现场有人「睇水」外,又会在港九十八区设立哨兵,如发现有警察设路障或动员,哨兵便会即时透过Telegram发布讯息,车手便会使用其他路线避开警方查问。
【来源:大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