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三坊七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者供图
喜欢上一座城,就如同喜欢上一个人,需要时间的沉淀与自己用心的寻找。第一次去福州,只是短暂的停留,逛了三坊七巷,对这座城市并没有太多的感觉和记忆。这一次,因为工作的关系,停留的时间比较久,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感知这座城市。我喜欢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而福州恰好就是这样。工作之余,在这座城市里游荡,去发现古老的建筑,并且倾听在这些古老的建筑里所发生的故事。
福州是福建的省会,是一座靠海的城市,从杭州去往福州,坐高铁需要四个小时。夏季的福州,是一座多雨的城市,走到哪里都需要随身带伞,很多人不喜欢下雨,但是自己却格外喜欢,下雨的季节,在古旧的建筑里穿梭,或者沿着江边漫步而行。在福州的三坊七巷里穿梭着,恰恰有一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浪漫气息。
多雨的地区往往也都伴随着强烈的暑热。杭州的夏天已是蝉鸣纷纷,叶片打卷,等到了福州才发现这都是小巫见大巫。福州临海,热起来则是大刀阔斧的汗流浃背。不过好在福州城绿植茂盛,大片榕树遮挡,还能讨个半刻喘息。
福州是老城,是历史书的常客。衣冠南渡有它,明代讲学有它,虎门硝烟有它,北洋水师有它,学界大神有它,文人对垒有它,这座建立在坊巷基础上的城市,节奏沉稳,自成一派,天生低调。「半城烟火半城仙」本用来形容泉州,放在福州这里也差不离。做什麽事都不着急,游哉喝茶缓摇蒲扇,彷佛时光在这里也会走得格外慢些。
城市的烟火来源于「食」,食酒、食饭、食茶──在福州,「食」是正经餐桌上的佛跳墙,是早市的锅边糊,油锅里的虾酥,清汤寡水泛油光的鱼丸……福州的生活藏于坊中井,沉入碗中食,浸润杯中茶,点点滴滴,徐徐而至。
福州是八大菜系里「闽菜」的发源地,醉排骨、荔枝肉、佛跳墙等等都是代表。闽菜并不像川菜那样壮大,更别说如今,各大菜系融会贯通,所谓菜系之间的滋味差异并不明显,于是要想了解当地的饮食风情,吃饭店倒不如小吃来得迅速。
福州小吃里的明星必须是「连江鱼丸」,圆润的一颗白球,咬开带肉馅,咕噜咕噜流油,甜里带鲜的滋味。和温州鱼丸是长条形不同,福州的鱼丸是毫不打折扣的滚圆一颗,凑近看是坑坑洼洼,细瞧大小也不完全一致,色泽不通体雪白,手工制作的痕迹。鱼丸的原料是鲨鱼或者鳗鱼,去掉鱼皮反覆敲打成鱼茸,揉搓之后成了鱼丸的充满弹性的外皮,内包三分肥七分瘦的猪肉馅,小心咬开,猝不及防滋一嘴肉油。连江鱼丸是细密的口感,不似潮汕牛肉丸张狂的扎实,也不似杭州鱼圆滑润的轻盈,咀嚼起来毫不费力,但也有嚼劲。
在福州吃鱼丸,基本上都是现点现煮,白胖白胖的丸子滚落碗中,汤底是清汤,炸蒜粒和青葱漂浮于上,滴醋,撒白胡椒粉,或者模仿当地人放虾油,大夏天吃也是醍醐灌顶,并不觉得热。
但一个地方的小吃,也总有故事,比如在福州衍生出千百种变化的光饼。
明朝的时候,戚继光曾在福建抗击倭寇,战时粮食吃紧,戚家兵就想出了把饼用绳串在脖子上,边打仗边吃饼,两边不耽误。后来,这种传奇圆饼便被取名「光饼」。光饼是用盐和面粉做出来的食物,古时候用作充饥,现代人烘烤时加芝麻增香,不过味道并没有太大惊喜。但是福建人在吃食上也是会折腾的,一样的食物在各个地方变种出许多吃法,福清的光饼配瘦肉和豆腐乾,福安的光饼是配椿叶和虾皮,建瓯的光饼夹酱菜和肉片……
大约是南方人都是嗜甜的口味偏好吧,在对待甜食上福州人是相当积极的,各种糯米,花生齐上阵,比如醉仙楼、聚春园的各种甜饼,光头麻糍,还有叫不上名字各种麻薯类制品—好一个有福的甜蜜之城。
福建多城,厦门经济特区名声在外,武夷山茶香飘远风景秀丽,福州看似籍籍无名实则悄悄地成为了「最幸福的城市」。虽然常听福州人说福州高房价,下雨内河还有涝,但只要是摆上台面的时候,他们还是会罗列出家乡的一大串儿有点的,我想,这大概就是「绿叶对根的情谊」。
福州人说,福州二字就是福州生活的写照—在福泽庇佑下发展。我想,若是有时间,在这座城市里游荡着,寻找着足够特别的地方,感受一下这座有福之州的时光,你便能知道闽之独特。
【来源:大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