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力而起,由善而达”,助力寻亲就该多借技术之力。
连日来,罹患白血病的24岁女孩张天媛急寻亲生父母事件备受关注。这起寻亲救命事件连同此前的章子欣案,在牵动人心之余,也将人们的思考触角引向了“精准助力寻亲”问题。
都说游子如风筝,飞得再远,有线牵着。而那些跟家人离散者,无异于断线的风筝。在电影《失孤》里,刘德华扮演的父亲在儿子被拐后,踏上了漫漫寻子路,一找就是18年,人生轨迹也因此被改变。这是很多骨肉分离亲历者遭际的投射。民政部下属研究机构2016年就曾发布《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孩子失联数量,也很惊人。
无论是被拐、被骗还是走丢,不论是老人、小孩还是精神障碍者,跟家人长期“失联”,都意味着个体不幸和家庭破碎,都是难以承受之重。能否舔舐他们的离散之痛,消减他们的寻亲之难,彰显着公共责任的强度,也体现着社会的人文温度与关怀厚度。
近年来,民政、公安系统这方面的“大招”可谓迭出:早在2014年,民政部就首次将“寻亲服务”作为对滞留人员的救助程序纳入规范性文件,连续多年将救助寻亲服务工作纳入工作重点和综合评估指标,还于2015年启用了全国救助寻亲网;公安部则于2016年5月上线了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建立起了针对儿童失踪的全国性警报机制和群防群治体系。
这些助力寻亲寻人的动作,指向了对中国版“安珀警戒”机制的健全完善。安珀警戒的要义就是拉响警报,通过各种渠道动员公共机构和社会力量去搜寻。全国救助寻亲网和“团圆系统”,都很注重在动员社会力量上发力:前者成了民政部与公益组织、新闻媒体、企业等开展寻亲合作的常用渠道,后者也注重警企媒合作……到头来,这织密织牢了救助寻亲网络。
如果说,完善“安珀警戒”着眼的是机制性补漏,那“向技术要准度”立足的则是效率提升。充分借助现代技术,也能让“安珀警戒”的效用最大化。
当下移动互联网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技术和Push(消息推送)功能的广泛应用,为寻亲打破对警方排查、贴寻人启事、靠大V帮忙等传统路径的依赖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也能为“安珀警戒”快速奏效提供技术支撑。
以今日头条为例,其公益寻人项目“头条寻人”,就能借助精准地域弹窗技术,对寻人信息进行精准的定向地域推送,让其抵达那些高关联度的目标人群;庞大的用户基数,则能让“弹窗寻人”在发动网民广泛参与时,提升成功找到人的几率。
上线至今,“头条寻人”先后与民政部和归口民政的所有救助管理机构对接,并与警方、媒体、医疗机构、公益组织合作,“掘”出10万余条寻人寻亲线索,弹窗超过7万次。非但如此,它还将寻人项目拓展至“两岸寻亲”、“无名患者寻亲”、“寻找烈士后人”等,并应用了“识脸寻人”技术。截至2019年7月7日,头条寻人成功寻回10000人。技术赋能寻人,作用可见一斑。将这跟“安珀警戒”结合,效果只会愈发明显。
“因力而起,由善而达”,助力寻亲就该多借技术之力。抓住互联网技术映射在寻人领域的红利,既有助于破解“寻人难”难题,也能更好地“救人之急,济人之难,悯人之孤”。
正因如此,民政部负责人今年6月就表示,“现代科技手段发挥快、准、打破区域限制等作用,提高了寻亲成功率。”可以预见,对技术恰到好处的应用,会让寻亲寻人方面很多以往看起来难解的问题有解,会给寻亲寻人带来更多向好的可能。
助力寻亲,要靠“安珀警戒”也要靠技术赋能,毕竟充分发挥“安珀警戒”的作用也需技术加持。本质上,这靠的就是制度和科技的向善。“知善致善,是为上善”,当看似坚硬的机制和技术都裹上了人文油彩,这势必会在寻亲寻人等诸多社会公益领域,释放出更强劲的势能
来源: 新京报 |
|